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

嘿,今儿个咱不聊别的,就聊聊车,聊聊那些正把轮子印到全世界的中国车。

前两天我刷到个新闻,说上汽那个高端牌子,叫“智己”的,最近在国外折腾得挺欢。一会儿香港,一会儿新加坡,又是挪威又是埃及的,跟下饺子似的往外蹦。影帝任达华都成了香港的首批车主,还在足球赛上抽奖送车,那场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新闻,我心里没啥波澜。中国车出海,这不都喊了好几年了吗?跟“狼来了”似的,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但这次,我咂摸出点不一样的味儿。

你发现没?以前咱们的车出去,那路子叫一个“朴实无华”。说白了,就是卖个便宜,拼个性价比。人家卖一台,咱卖半台的价,配置还给你拉满。这招在东南亚、在南美,好使。就像当年咱们买家电,同样功能的,日本货死贵,国产的便宜一大截,那肯定选国产的啊。这叫“农村包围城市”,先在边缘市场活下来,再图别的。

可智己这小子,路子有点野。

它没去跟人卷价格,反而梗着脖子,把自己在国内那套“高端智能”的人设,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海外。在香港那寸土寸金的地方,它讲的是“一键AI代驾”怎么帮你钻胡同、停窄位;到了冰天雪地的挪威,它吹的是“灵蜥数字底盘”怎么在冰雪路面上撒欢儿;碰上中东那帮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的土豪,它干脆把展厅搞成了文化空间,卖的不是车,是“我自由我IM”的生活方式。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

这不就是当年日本车、德国车对咱们干过的事儿吗?

我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候我爸单位分了第一台桑塔纳,那家伙,全院儿的小孩都跑去看。车门一关,“砰”的一声,那叫一个厚重,跟咱那“铁皮耗子”夏利完全不是一个动静。那时候,没人跟你聊发动机参数,没人跟你讲扭矩平台,就一个字——“高级”。德国车,就是高级。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后来,日本车来了。省油、耐用、小毛病少。我一哥们儿开了十几年的老佳美,除了换机油轮胎,愣是没把他扔在路上过。久而久之,大家心里就有了个谱:德国车是身份,日本车是工具,美国车是油老虎,至于国产车嘛……嗯,是个代步的玩意儿。

你看,这叫“心智占领”。一旦这个印象形成了,你想扭转,比登天还难。它不是一个产品好坏的问题,它是一个品牌故事、一种集体记忆、一种文化标签。

现在,智己这帮新势力想干的,就是把这个游戏规则给掀了。它们不想再扮演那个“物美价廉的替代品”角色了。它们想当主角,想在别人家的地盘上,重新定义什么是“好车”,什么是“豪华”。

底气在哪儿?

你猜怎么着,还真不是吹牛。底气就是“智能化”这三个字。

过去一百年,汽车这玩意儿的核心逻辑就没变过:一个铁壳子,四个轮子,加一台内燃机。谁的发动机猛,谁的变速箱顺,谁的底盘稳,谁就是老大。奔驰、宝马、保时捷,玩的都是这套。咱们起步晚,在这条赛道上追,太难了。就像一个练了三十年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你一个刚入门的小年轻,拿拳头跟他硬碰硬,那不是找死吗?

可电动化和智能化一来,整个武林都变天了。

大家突然发现,金钟罩没用了,现在比的是谁的枪快,谁的雷达看得远。车子从一个纯粹的机械产品,变成了一个“会跑的智能手机”。

这下,轮到那些老师傅们傻眼了。

你宝马的操控再牛,能牛得过AI帮你算出来的最佳过弯路线吗?你奔驰的内饰再豪华,能豪华得过一块贯穿整个中控台、能看电影打游戏的巨幕吗?更别提什么“雨夜模式”自动增强视野,“一键代驾”自己找车位这些骚操作了,老师傅们连想都没想过。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这就叫“降维打击”。

我不是说机械素质不重要,它依然是一辆车的基础。但问题是,当这个基础大家都能做到八九十分的时候,决定胜负的,就不再是这最后十分的机械调校,而是那个能带来全新体验的“智能增量”。

中国这帮新势力,恰好就站在了这个风口上。我们没有百年的内燃机技术积累,但我们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有最卷的程序员,有最挑剔的用户,还有像华为、大疆这种在别的领域已经杀成精的技术巨头。大家把这些东西攒一块儿,攒出个“智能汽车”,逻辑上是通的。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所以,智己出海,它兜里揣着的,已经不是当年吉利、奇瑞出去时那点“性价比”的干粮了。它揣着的是一套全新的武功秘籍。它想告诉全世界:嘿,哥们儿,时代变了。别再跟我聊什么V8、W12了,聊聊你的车机能装几个App?你的自动驾驶能在晚高峰用吗?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当然了,光有技术还不够,出海这事儿,水深着呢。

智己这次能这么顺,背后站着个“老大哥”——上汽。

上汽这家伙,闷声发大财的典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早就是中国汽车出口的老大。它旗下的那个MG名爵,在海外,尤其是在欧洲和澳洲,卖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MG在前面趟了十几年路,经销商网络铺好了,市场口味摸透了,连售后维修的坑都替你踩平了。智己现在出去,相当于直接走了VIP通道。MG的经销商里,挑一批最牛的,给你开“店中店”;市场宣传,MG带着你一起玩;智能化功能,MG帮你做本地化调研。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MG用极致性价比,像尖刀一样撕开市场口子,把“中国车”这个概念先塞进去;智己紧随其后,用高端智能的形象,拔高品牌调性,开始收割那些对品质有要求的用户。

这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一支远征军,MG是先锋部队,负责攻城拔寨,不计伤亡;智己是后续跟进的重装甲军团,负责占领和稳固阵地,建立新秩序。两者配合,才能打下一片江山。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我把这事儿说得太乐观了。中国车真就这么牛了?马上就要拳打宝马,脚踢奔驰了?

那倒也未必。

万里长征,这才刚迈出第一步。

品牌这东西,是最需要时间沉淀的。你技术再好,故事讲得再漂亮,也得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人家BBA花了一百年,才在全世界消费者心里刻下“豪华”两个字。你想用十年就把它抹掉,重写一个“智能”,哪有那么容易?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再说了,人家也不是傻子。你看现在,大众、奔驰、宝马,哪个不是在拼了命地追赶智能化?它们可能转身慢,但家底厚啊。一旦它们缓过神来,把自己的品牌优势和正在补齐的智能化短板结合起来,那场面,又是一场血雨腥腥的肉搏战。

而且,出海最大的变数,从来都不是产品和技术,而是那些看不见的手。贸易壁垒、文化差异、地方保护主义……哪个都够喝一壶的。今天你在这儿卖得好,明天人家一个反倾销调查,或者改个什么技术标准,就能让你前功尽弃。这种事儿,咱们在别的行业里,见得还少吗?

所以啊,智己这次出海,雷声很大,雨点看着也不小,这确实是件让人提气的事儿。它至少证明了一点:咱们的汽车工业,终于有底气,也有脑子,去玩一场更高级的游戏了。

我们不再是那个只能在牌桌下捡点面包屑的小角色了。我们坐上了牌桌,手里也摸了几张不错的牌,甚至敢在关键时刻喊一声“Show hand”。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至于最后是赢是输,天知道呢。

智己汽车出海,不拼价格,改拼智能了-有驾

但这本身,就比以前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玩,有意思多了,不是吗?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呗,我就说到这儿,剩下的你们补充。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