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装了,摊牌了。
最近那个传得沸沸扬扬的28万“丐中丐”版Model Y,讲真,这事儿就透着一股子不对劲。所有人都觉得这是马斯克老师良心发现,要搞亲民路线,让科技的光普照每一个打工人。
拉倒吧,这哪是亲民,这根本就是心态崩了之后的应激反应,是一种经典的掀桌子预备式。它不是在问“你要不要买”,而是在冲着所有同行咆哮:“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咱们先盘盘这台丐版,到底丐到了什么程度。这刀法,精准得让外科医生看了都得当场拜师。外观上,什么贯穿式LED灯带,给你拿掉,让你在黑夜里泯然众人,告别那种未来战士的闪耀感。内饰更是重灾区,玻璃天幕,没了,后排屏幕,没了,座椅通风,做梦。讲真,玻璃天幕这个反向升级,夏天被晒到头皮发麻的车主可能还得谢谢他。但你把空调的HEPA滤网都给省了,这是几个意思?准备让车主用爱发电,顺便修炼金钟罩铁布衫,自带空气净化功能?
最骚的操作,是把自动转向Autosteer给阉了。这操作属于什么?属于你买了一本修仙秘籍,翻开一看,发现最关键的“筑基篇”被撕了,店家跟你说,想学啊?可以,加钱。要么一次性付8000美刀,要么每月99美刀订阅。简直是欺负老实人!这已经不是减配了,这是把特斯拉的灵魂给抽走了一半,然后把这个灵魂的赎身价标得明明白白。你买的根本不是一台完整的特斯拉,你买的是一个成为完整特斯拉的“资格”。这套路,比那些手游的“首充大礼包”还野。
所以,问题来了,马斯克老师一向自诩为硅谷钢铁侠,是人类科技的灯塔,怎么突然开始干这种“不务正业”的活儿了?
因为神话也怕现实的毒打。
以前的特斯拉,那是神坛上的苹果,买的不是车,是信仰,是一种“我比你懂未来”的身份标签。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不在乎内饰是不是毛坯房,不在乎公差能不能塞进一个拳头,他们在乎的是那种极客范儿,是那种“我正在驾驶未来”的玄学光环。
但现在,坏了菜了。同行们不讲武德,直接开启大乱斗模式。尤其是在中国这片修罗场,比亚迪这帮卷王,根本不是在做生意,他们是在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从技术到价格,从服务到渠道,全方位无死角地饱和式攻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一众国产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在这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打法面前,特斯拉那套品牌玄学,突然就不那么灵了。
欧洲市场跌得爹妈不认,美国大本营的市场份额从80%掉到了38%,跟腰斩没啥区别。财报数据也开始不好看。这就好比一个修仙门派的掌门,发现自己的独门心法突然被隔壁门派破解了,而且对方还把改良版心法免费送,拉拢你的弟子。掌门能怎么办?他也只能降价,把入门版功法的价格打下来,先稳住基本盘再说。
所以这个丐版,本质上不是产品,是武器。是一个信号弹,告诉市场:我,特斯拉,也玩得起价格战。我发起疯来,连自己都砍。
那么,这把砍向自己的刀,如果捅向中国市场,会发生什么?
我可以直接给个暴论:如果原封不动搬过来,约等于自爆。
你把这玩意儿,砍掉了天幕,砍掉了智能,砍掉了舒适性武装,然后定价23万多,你这是在侮辱谁的智商?真的,有时候我觉得国内车企的发布会,比德云社的封箱演出还好看,各种背刺,各种内涵,太乐了。在这样一个市场里,你拿出一个“青春版”的特斯拉,想干嘛?
我作为一个真实拥有过特斯拉,也被那个玻璃天幕晒到头秃的中年人,我告诉你一个扎心的事实:买特斯拉的人,一半是图那个所谓的技术和省心,另一半,就是图那个标,图那个“我开的是特斯拉”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感是需要场景来维护的。你现在整个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丐版的车,这不是让他们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吗?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这是信仰纯度的问题。
大家聚会,人家的特斯拉全景天幕看星星,你的车顶是铁皮。人家的车能自动跟车,你的车需要你手动“修正”。这感觉就像你买了个最新款的iPhone,结果别人发现你用的是64G内存,连系统更新都得删照片。那种微妙的鄙视链,瞬间就把你打到谷底。
中国消费者早就被惯坏了,他们要的是“既要又要还要”。你20多万,不给个激光雷达,不给个800块的Nappa真皮,不给个女王副驾,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特斯拉这个丐版,配置素得像一碗白开水,价格还那么自信,这波操作属于“典中典”的傲慢。
写到这里我得停一下,我发现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过了,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当然,话也不能说死。如果,我是说如果,马斯克老师真的“悟了”,利用上海超级工厂的成本优势,把这台丐版的价格,一脚油门踩到底,干到20万以内,甚至去摸17、18万的线。那整个故事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就不再是信仰的筛选,而是市场的屠杀。
那时候,买它的人根本不在乎什么天幕、什么自动转向。他们只在乎一件事:我用一台国产车的价格,买到了一台特斯拉。那个T字标的玄学光环,会瞬间覆盖掉所有的减配。这就好比奔驰宣布E级卖20万,哪怕给你个手动摇窗,都会被人抢破头。因为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
但目前来看,这更像是一种幻想。特斯拉的战略重心在慢慢转向AI和机器人,汽车业务更像一个现金奶牛,而不是需要拼命输血的战场。
所以,这个丐版特斯拉的最终宿命是什么?它可能压根就不会来到中国。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战略恐吓。它就像一个永远悬在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用来吓唬国内的友商们:“你们再卷,我就把它放出来!”
就问你怕不怕?
但讲真,国内这帮车企,现在可能还真不怕。他们已经杀红了眼,别说你放个丐版,你就是把擎天柱放出来,他们都敢上去掰一掰手腕。毕竟,在这个掀桌子的时代,体面是最没用的东西。活下去,才是唯一的真理。能过,就是能过。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