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XM Label,V8双增压混动旗舰SUV实拍与驾驶碎记
前几天去成都出差,本来是去看朋友新开的改装店,结果他电话里一句“你过来看看我这边停的那台大块头”,让我绕了个路。拐进展馆后面的小停车区,一眼就看到那台气场很足的宝马XM Label——长得真不小,听他说车长有五米一多点,站在旁边影子都被它挡住了。
第一眼盯着的是那个方正又带点凹凸感的机盖,中间蓝白标闪着光,大双肾格栅外圈是黑色饰框,还嵌了一圈LED光带。靠近才发现中网和前包围是一体化处理,两侧竖直导流槽挺夸张,还有个银色XM金属徽章亮得扎眼。我朋友说晚上开灯更有意思,那分体式大灯上面的日行灯像两道横线切过去,下方双透镜LED照明效果特别猛,他夜里跑过一次郊区山路,说照到树叶都能看清纹理。
转到尾部,层次感比照片上立体很多,高位刹车灯藏在扰流板底下,两侧尾灯罩成黑色,看起来跟车身融为一体,但亮起来辨识度高得很。有意思的是四出的排气是真的能喷声浪,不是装饰口,我蹲下看了下里面还有阀门结构——怪不得启动时那么炸裂。
侧面线条硬朗,用料也狠:23英寸锻造轮圈、宽胎配宽翼子板,再加上A柱倾斜角度和溜背味道,让它虽然是大型SUV(轴距三米一零五),但姿态不笨重。我顺手摸了摸那条黑色宽体裙边,有种赛车套件的质感。据说原厂还贴心地配了鲨鱼鳍天线和全景隐私玻璃,在夏天暴晒后关好空调坐进去也不会觉得刺眼,这点倒挺实用。
进到车内,那股棕色Nappa真皮味儿扑鼻而来,还夹杂一点复古皮革特有的油脂香。这套座椅支撑性不错,我屁股刚落下就感觉被卡住一样,很稳当;碳纤维饰板、银色金属细节散落各处,不会显得堆砌太满。一抬头注意到方向盘全圈翻毛材质包裹,两片换挡拨片据说是CFRP做的,比铝合金轻不少。他还演示了一下M MODE按键,可以切赛道模式——不过他说这个模式在市区用就是找罪受,因为悬架会变硬,每个井盖都给你传回屁股震动。
屏幕部分是一块12.3英寸仪表连14.9英寸中控的大联屏,没有什么物理按键,全靠触控操作。我试着调音响的时候才发现,这套宝华韦健30扬声器系统低频厚实,但要注意别把音量开太大,否则低速行驶时共振能让门板微微颤。他笑称这是“免费按摩”。他提到L3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高速巡航很好用,不过国内法规暂时没完全放开,所以更多时候还是自己掌握方向盘比较安心。
动力部分,是4.4升V8双涡轮加电机组成的混动系统,总功率550千瓦、扭矩1000牛·米——这些数字我没法直接感受,但坐副驾体验了一脚地板油,从静止冲到百公里只用了三秒半左右,人整个人往后怼得厉害,而且声音不是纯电那种安静,而是伴随着低沉咆哮。他解释说ZF 8AT变速箱换挡干脆利落,加上空气悬架还能软硬调节,在舒适模式跑烂路也不至于颠簸太狠。不过他提醒,这么大的胎平时一定要注意胎压监测,否则一个坑下来可能就鼓包,要花好几千换胎呢。
聊起养护,他吐槽首保价格吓人,不过M系列本来维护成本就高,更何况这是新能源混动版,多了一套高压电系统需要定期检测。他认识的一位技师曾经遇过类似车型因为冷却液循环泵故障导致电驱部分限功率,所以建议每年做一次全面检查,不然真坏的时候配件等货周期长,会耽误事儿。有群友自测表示,如果一直用运动+模式狂飙,高压电池掉电速度比想象快,需要提前规划充油充电路线,否则容易尴尬停路边找救援车拖走……这话听着像段子,其实是真事发生过一次,就在川西某条山路上,被当地摩托帮围观半小时才等来了拖挂卡车,把人笑坏了。
后来我们从展馆出来已经傍晚,他发动XM Label离开的时候,那对四出排气喷出的轰鸣声,把隔壁修理厂的小狗吓得钻回窝里。我骑共享单车跟出去一段,看着它尾灯渐渐缩成两道红线消失在人群尽头,只觉得这种又豪华又野性的大家伙,也许只有少数人愿意养,但见上一面,就够印象深刻很久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