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们望穿秋水,固态电池却迟迟不肯露面,这就像等外卖等到饿过劲儿一样,让人抓心挠肝。2021年开始,固态电池这四个字就频繁出现在各种新闻里,各大车企开始画大饼,各种专利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中国企业五年就申请了一万三千多项,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固态电池明天就能装车了呢。丰田更是拍着胸脯说,装上固态电池,续航直接飙到1000公里,充电十分钟就能跑几百公里,这谁听了不迷糊?不少消费者都喊着要等固态电池出来再买车,结果左等右等,等到花儿都谢了,固态电池还在实验室里“待机”呢。
这固态电池到底是个啥宝贝,让大家这么痴迷?它和现在的锂电池最大的区别就是把里面的“电解液”从液体换成了固体,就像果冻一样。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也更好,液态电池磕了碰了容易漏液起火,固态电池就没这毛病。而且它还能用锂金属做负极,能量密度蹭蹭往上涨,甩现在最好的三元锂电池几条街。东风、长安、奔驰、丰田、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大佬都放话了,说2027年左右就能量产,可这饼画得有点大,连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出来打脸了。比亚迪的高管直接吐槽半固态电池是“玩文字游戏”,宁德时代也说固态电池现在是“雷声大雨点小”,资本市场炒得火热,但实际落地还早得很。
那么问题来了,固态电池这块硬骨头到底难啃在哪儿?首先,材料和工艺就是个大难题。全固态电池要用锂金属做负极,这玩意儿贵得离谱,是高端人造石墨负极的十几倍,成本直接起飞。制造工艺也复杂得很,清陶能源说,生产线上的设备得改动70%才能生产固态电池,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其次,原材料供应也是个问题,现在还没有成熟的固态电池原材料供应商。再者,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都需要时间来迭代,就像当年的iPhone,也是迭代到iPhone 4才真正火爆起来。固态电池也一样,现在还面临着离子电导率低、界面稳定性差、锂枝晶生长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它的商业化进程。
而且,别忘了成本这道坎。固态电池的生产成本是液态电池的几倍,甚至还在实验阶段的固态电池成本更是传统液态电池的五倍以上。这意味着啥?意味着装上固态电池,车的价格可能得贵上好几万,甚至比现在一辆中端车还贵。这么高的价格,消费者能接受吗?还有充电桩的问题,固态电池需要专门的充电桩才能发挥它的快充优势,这意味着现有的充电桩可能都得改造,又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更让人头疼的是,固态电池的充放电功率也不如液态电池。电动车的加速性能和充电速度都依赖于电池的功率,而固态电池的离子电导率还不到液态电池的十分之一,这就像百米赛跑,你腿再长,步频跟不上也没用。况且,液态电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续航里程越来越长,超充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像蔚小理、华为都在布局超充,充电速度越来越快,这无疑给固态电池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甚至,连宁德时代这个电池巨头也对固态电池的态度暧昧。你想啊,宁德时代现在靠液态电池赚得盆满钵满,固态电池出来岂不是革自己的命?所以,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上的投入积极性自然不会太高。
所以,固态电池难产的原因很复杂,技术难题、成本高昂、配套设施不完善、竞争压力大,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之路走得异常艰难。那么,固态电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呢?这还真是个未知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