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S8积压订单多达数万,产能爬坡消息一出,引来一片“年底盈利稳了”的欢呼。
可友商们呢?
蔚来在技术上卷生卷死,其他车企又该拿出什么绝活?
一场关于“卷什么”的灵魂拷问,正在上演。
先算笔账,7万台ES8,单车平均售价按40万算(别忘了还有选装),那就是280亿的营收潜力。
光是10月、11月,预计各有40亿进账,12月产能提上来,奔着60亿去,四季度营收贡献保守估计也得有140到150亿,占了全年预期的半壁江山!
这数据,搁谁家不得乐开花?
难怪有人说蔚来年底盈利有望,听着都觉得底气十足。
不过啊,话说回来,光盯着蔚来的销量和营收,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意思。
新能源汽车这潭水,深着呢。
蔚来能靠ES8的订单“躺赢”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
咱们先来缕缕,蔚来凭什么能攒下这么多订单?
设计?
智能化?
换电?
服务?
好像都有,但好像又不完全是。
归根结底,还是抓住了用户的心。
它营造的那种高端、科技、有温度的品牌形象,让不少人觉得“值这个价”。
但这种品牌溢价,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持续的投入和积累。
可是,话说回来,其他车企难道就没机会了吗?
当然不是!
蔚来的路,不一定适合所有玩家。
毕竟,每个品牌的基因不同,擅长的领域也各异。
有的擅长技术,那就死磕三电系统、自动驾驶;有的擅长营销,那就玩转用户社区、跨界合作;还有的擅长成本控制,那就主打性价比,抢占下沉市场。
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
就拿比亚迪来说,人家靠着电池技术起家,现在新能源汽车销量遥遥领先。
特斯拉呢,凭借着Autopilot和超级工厂,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
还有一些新势力品牌,在智能化、设计上独树一帜,也赢得了一批忠实粉丝。
所以啊,车企之间的竞争,不是简单的“你追我赶”,而是一场多元化的博弈。
有的卷技术,有的卷服务,有的卷营销,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赢得市场。
至于“卷什么”才能胜出,恐怕没有标准答案。
想起前两年去德国出差,参观了几家老牌汽车工厂,那些百年品牌,靠的可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以及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这些东西,是很难被复制的,也是它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着无限可能。
或许,下一个颠覆行业的,不是技术突破,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亦或是用户体验的升级。
谁能真正抓住用户的需求,谁就能在这场大浪淘沙中笑到最后。
话说回来,如果有一天,汽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平台,那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