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都听到了一个数字,24980台。
这是咱们中国的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叫零跑,在今年前七个月出口到国外的汽车数量。
一看到这种新闻,很多人心里可能都会犯嘀咕,觉得这会不会又是老套路?
咱们以前也见过不少车企说自己出口量多大,结果仔细一看,大部分都是卖到了那些对汽车要求不那么高的发展中国家,靠着价格便宜去占领市场,这种销量数字,说实话,听多了也就那么回事,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大家心里都有个问号。
但是,这次零跑的这24980台,情况还真有点不一样,值得咱们坐下来好好聊一聊,因为它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发生的一些深刻变化。
首先,咱们得看看这些车都卖到哪里去了。
这一点是衡量出口质量最直接的尺子。
根据公布的数据,这批车里有超过八成,具体说是84%,是卖到了欧洲市场,并且是被欧洲当地的普通老百姓买走的。
欧洲市场是个什么概念?
那里可以说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和心脏,奔驰、宝马、大众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牌子都诞生在那儿。
所以,欧洲人对汽车的挑剔是出了名的,他们不仅懂车,而且法律法规也极其严格,想在欧洲卖车,就跟学生要参加一场最高难度的考试一样,每一科都得是优秀才行。
比如说,安全方面,你得通过一个叫“Euro NCAP”的碰撞测试。
这个测试可不是简单地撞一下看看车结不结实,它会用各种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方式去考验你的车,正面撞、侧面撞、甚至模拟车撞到电线杆子的情况,连车撞到行人时对行人的保护程度都给你测得清清楚楚。
能在这个测试里拿到高分,说明你的车从钢架结构到安全气囊,再到主动刹车这些智能安全系统,都是实打实的过硬。
再比如,续航和环保方面,欧洲用的是一套叫“WLTP”的测试标准。
这个标准比我们国内以前常用的标准要严格得多,它模拟的驾驶情况更接近我们普通人日常开车,有高速、有低速、有堵车,所以测出来的续航里程非常实在,没什么水分。
你的车标着能跑600公里,那就差不太多。
还有一项很多人可能不注意,就是数据安全。
欧洲有部法律叫GDPR,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到了一个非常严苛的地步。
你的车里有那么多屏幕和摄像头,收集的导航信息、驾驶习惯这些数据怎么处理、怎么存放,都得符合规定,不然就会面临巨额罚款。
所以说,能把车堂堂正正地卖到欧洲,并且让当地人愿意掏钱买,这本身就证明了产品的品质是经得起最严格检验的,这跟靠低价去“砸开”一些新兴市场的大门,完全是两码事。
这24980台的价值,首先就体现在这块“欧洲认证”的金字招牌上。
其次,我们再看看这个销售速度是怎么做到的。
去年一整年,零跑出口了13700台车,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可今年只用了七个月,这个数字就几乎翻了一倍。
这个速度在汽车行业里是相当惊人的。
传统汽车大厂要想在海外打开市场,通常是一个漫长而耗费巨大的过程。
他们得先花好几年时间做市场调研,然后投入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去建工厂,再一个一个地去发展经销商,建立售后服务网点。
整个流程下来,五年能看到初步成效,都算是进展顺利了。
零跑显然没有这么多时间,也没有走这条老路。
他们选择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方式,就是和欧洲一个顶级的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合作。
这个集团可能名字听着陌生,但它旗下的品牌大家肯定都听过,比如标致、雪铁龙、Jeep、玛莎拉蒂等等。
它在全世界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零跑和它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玩的是一种“轻资产”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分工合作。
零跑负责提供核心的产品和技术,用自己研发的激光雷达、高性能的车机芯片、长续航的电池技术来保证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
而Stellantis集团则利用它遍布全球的现有渠道,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
这就好比一个厨艺高超的新锐厨师,直接跟一个拥有上千家连锁店的餐饮集团合作,他只需要专心把菜做好,而餐厅的选址、装修、服务员培训这些麻烦事,集团都给他准备好了。
通过这种方式,零跑把传统车企需要五年才能铺开的渠道,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基本搞定了,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发展了超过六百家门店。
这背后不仅仅是卖车这么简单,而是从产品如何适应当地法规、零配件如何供应、售后如何培训等一整套体系的全面对接,效率自然是天壤之别。
接着,咱们聊一个最实在的问题:卖得这么好,价格怎么样?
是不是在亏本赚吆喝?
这一点,零跑也给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答案。
就拿他们准备在德国上市的一款新车B10来说,定价是29900欧元。
这个价格在欧洲是什么水平呢?
Stellantis集团自家的标致品牌有一款类似的电动SUV,叫e-3008,价格要比零跑B10贵上一万一千多欧元。
这个差价,在欧洲足够买一辆不错的代步小车了。
更关键的是,零跑B10虽然便宜,但配置一点都不低,像激光雷达、高通最好的8295车机芯片、超过600公里的续航,这些在同价位的欧洲车上根本看不到的配置,它都给你配上了。
这就形成了一种“高配平价”的巨大优势。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想,这不就是靠烧钱打价格战吗?
这样卖肯定要亏大钱。
但有趣的是,根据零跑自己公布的财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他们卖出去的每一辆车的平均收入,不但没有因为出口而降低,反而比去年全年还高,达到了11.44万元人民币。
这就说明,出口到欧洲的这些高配车型,不仅没有贱卖,反而因为其更高的价值,帮助公司改善了整体的盈利状况。
能做到这一点的底气,来自于零跑一直坚持的核心技术自己研发。
从电池、电机、电控这“三大电”,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这些“大脑”系统,绝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
这就好比开饭店,从种菜、养猪到下厨炒菜都是自己一条龙,成本控制能力自然就比那些什么都要从外面采购的饭店要强得多。
正是这种对成本的极致控制,才让零跑有底气在欧洲这个高手如林的市场,打出这样一张既有价格优势又有技术含量的“王牌”。
最后,我们看看未来。
这24980台显然不是终点。
零跑的目标是今年内把出口量提升到5万至8万台。
更长远的规划是,他们准备在欧洲直接建厂生产。
这一步棋的意义就非常深远了。
在当地建厂,首先可以有效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贸易关税壁垒。
大家也知道,现在国际贸易环境复杂,一些国家动不动就想用加征关税的办法来保护本国产业。
但如果你直接在他们的土地上建工厂、雇佣当地工人、给当地纳税,那这种贸易保护的理由就不那么充分了。
同时,在当地生产还能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让供应链更稳定,进一步放大自己的成本优势。
相比一些还在通过找代理商的方式小心翼翼试探欧洲市场的其他品牌,零跑已经把出口从一项“副业”,真正当成了驱动公司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这条曲线能有多陡峭,决定了这家中国车企未来能走多远。
所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这近两万五千台的成绩,更像是一个序幕,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出口正在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和低价,转向一个依靠技术、品质和创新模式,去全球最成熟市场正面竞争的新阶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