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汽车出口这块,谁能想到中国一下子就成了老大?年初到六月,咱们中国直接卖了308万辆汽车到海外,比日本和韩国加起来还多出不少。日本204万辆本来也是多年的江湖老二,这回被中国甩出一截。韩国稍微逊色点,148万辆,但新能源车出口得厉害,也算苦尽甘来。
风水轮流转,日本车企的老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美国这边换了套路,对日本车直接下狠手——关税从之前的百分之二点五直接飙到百分之二十七点五。这一下子让日本人傻了眼,出口美国的份额嗖嗖往下掉。就说九州那些工厂吧,六月出口量比去年跌去三分之二。丰田、马自达全都在赔钱,就是硬撑自己贴钱,现在一辆车挣的都不够以前半辆车的钱。嘴上说不怕,其实利润被割得只剩个底裤。
韩国这回成了墙头草,风哪里来就往哪倒。美国门不好进,韩国人果断掉头冲到欧洲和中东。你美国加税,咱们不伺候了,转身卖给欧盟和中东那些国家。上半年韩国对欧盟卖多了32%,中东那边也涨了12%。关键是电动车、混动车这些新能源车型越来越吃香,韩国今年卖出38.5万辆新能源车,和往年比翻了七成。现代、起亚在老外那儿混得风生水起,新能源成为他们的杀手锏。
说到中国,今年的表现简直让老外看傻眼。出口直接突破300万辆,比日本多出整整100万。电动车贡献巨大,新能源车单项就突破了100万辆大关。尤其是比亚迪、奇瑞这波操作亮眼,比亚迪更是出口量接近翻倍。这一套组合拳,把电动车从东南亚一直卖到拉美,用的招数就是价格实在,配置不赖。
实话实说,这波中国出海不是靠拼爹,是真本事。日本还坚持卖燃油车,电动车搞半天没啥水花。韩国是新能源加持下才勉强追了上去。中国靠上量、靠创新,东南亚和拉美那边抢得不亦乐乎。这也说明全球汽车市场的局势有点变天。
美国加税这事,其实不止日本一个倒霉。韩国也受到影响,只不过人家机灵点,立马换了新赛道。日本人面子挂不住,拼命降价,最后还是赔本赚吆喝。韩国脑筋转得快,开拓新市场,欧洲那帮人一看韩国电动车便宜又实惠,也就买账了。而中国的车反而成了香饽饽,风生水起的感觉不是吹出来的。
新能源成了今年的风向标。全球每出口三辆车里,就有一辆是电动车。中国这次是真的领了风骚,比亚迪背后更是有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撑腰。这种“卖菜顺带送酱油”的操作,确实厉害。反观日本那台老掉牙的燃油机,玩不出新花样,只能靠降价去海外抢残羹冷炙。丰田的利润已经要跌掉四成,马自达甚至直接变成亏损,脸上挂不住。
赶上全球汽车出口排名洗牌,大家都把手里的老底掏了出来。韩国的现代人家主攻新能源,依赖欧洲的订单回血。中国奇瑞、比亚迪、吉利等企业突飞猛进,欧美曾经最看不起的中国制造,现在成了他们争抢的对象。日本虽然还挂着百年老字号,但步子慢了,转型难了。毕竟电动车这块,不但比不过中国,连韩国都开始赶超。
关键节点在这里。这几年全球政策变天,美国直接抬高门槛,就连老铁日本都懵了。日本企业想死守美国市场,结果就是自产自销,外部需求下降。韩国不跟你硬刚,直接避开锋芒。中国车企却抓住新能源风口,走量、走价格、走技术一把抓。
中国的出口量现在成了全球老大,谁也不是随便干上来的。新能源车领域,中国不仅有产业链优势,还有完整的上下游生态。无论是比亚迪的自产自销,还是宁德时代为众多车企供货,中国的车出海已经成了新的“世界工厂”。
以往中国汽车总被吐槽“低端、便宜、没技术”。但今年开始,大家对中国制造印象变了。新能源车性价比高,技术更新快,售后服务也有保障。面对东南亚和拉美这种增长迅速的市场,中国车型直接杀到核心阵地。这样一搞,哪怕美国端起大锅饭保护自己,都挡不住中国的势头。
反观日本,老一套燃油车模式吃不开了,刹车急也得硬扛着。丰田、日产、马自达一边降价,一边赔钱,招数都用老了。想多卖一点,都得自己贴钱补贴关税。国内没多少增长空间,国外出口份额又被中国、韩国蚕食,难怪利润一落千丈。
韩国眼光独到,发现美国市场难混,抓住欧洲那头。欧洲正赶上“禁燃油”大潮,电动车需求嗷嗷叫。韩国新能源车出口量呼呼上涨,再加上一点品牌溢价,算是赚了个盆满钵满。现代、起亚这种中高级定位,说贵不贵,说便宜不便宜,正好切合欧洲老百姓的钱包。
新能源这条路现在已经成了全球汽车出口的新赛道。中国自产自销,韩国创新突破,日本还在犹豫要不要下重本。谁跑得快,谁就能摘果子。眼看着三国车企在国际市场掰手腕,时代的轮盘已经转到了中国人手里。
怎么说呢?以前“日系车天下”,再后来“韩流来袭”,现在中国新能能源车成了“黑马”,而且这匹马跑得越来越野。成本、技术、市场统统有底气,出口渠道也多。这一轮洗牌没什么偶然,都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后面还有几个看点。一是日本会不会咬咬牙全面转型,毕竟百年老店,技术底蕴还在。二是韩国能不能把新能源的规模拉起来,别光欧洲畅销,一旦欧美政策又变脸,很容易吃亏。三就是中国,能不能继续守好这头把交椅,既得靠产品力,也要靠全球化的布局。
新一轮汽车出口大战才刚刚开始。关税、政策、技术、价格,每一样都是硬仗。中日韩三国厮杀,谁也不想给别人当绿叶。现在已经很明显,“便宜好用”不再是中国车唯一标签,新能源、智能、定制,这些统统装进了中国制造的小车厢。你要速度有速度,要技术有技术,这回真不是一锤子买卖这么简单了。
说到底,汽车行业的全球比拼,不比谁最省油,更不比谁嗓门大,而是谁能抢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第一个市场红利。谁跟上新变化,谁就能分更多蛋糕。三国演义的新版剧本正在开场,接下来谁会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熬赢这场持久战。
汽车江湖,高手如林,一局未尽。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