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我们国家的汽车行业发展得是真快,尤其是新能源车,各种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有时候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就在前几天,重庆那边又传来一个大消息,阿维塔这个品牌发布了一款新车,叫阿维塔12四激光版,听这名字就觉得挺厉害的。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心里会嘀咕:现在车上的摄像头和雷达已经够多了,怎么又冒出来个“四激光版”?
这到底是真的技术进步,能让咱们开车更安全、更省心,还是厂家为了多卖钱搞出来的新花样?
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用大白话聊聊这台新车到底新在哪,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技术,对咱们普通老百姓开车到底有啥实实在在的好处。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最唬人的“四激光雷דה”。
以前我们听说过的车,有一个激光雷达的,就已经算是高配置了,这回阿维塔直接上了四个,分布在车身的四个角落。
这到底是为了啥呢?
咱们可以打个比方。
咱们自己开车,主要靠的是眼睛,也就是视觉。
现在车上的摄像头,就相当于给车装了更多更高清的眼睛。
但是,不管是人眼还是摄像头,都有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怕光线不好。
天太黑、下大雨、或者对面来个远光灯,咱们的视线都会受影响,摄像头也一样。
而激光雷达这东西,它跟咱们的眼睛工作原理完全不一样。
它不是被动地看,而是主动地往外发射一束束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激光,然后通过接收这些激光碰到物体后反射回来的信号,就能瞬间在电脑里画出一张周围环境的3D立体地图。
它不依赖外面的光线,所以不管白天黑夜,它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那为什么非要四个呢?
一个不行吗?
这就涉及到视野范围的问题了。
一个激光雷达,就像你只用一只眼睛往前看,你的侧面和后面肯定有大片的盲区。
即便是装在车顶,能看个大概,但车身周围的低矮障碍物就很容易被忽略。
而阿维塔这次把四个激光雷达布置在车身四周,就相当于给车子造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金钟罩”。
这个“金钟罩”能干什么呢?
举个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
你在一个老小区里倒车,旁边可能有一个半米高的水泥墩子,或者墙上伸出来一个奇形怪状的消防栓。
这些东西,你的倒车影像可能因为角度问题看不到,后视镜里也是盲区,一不小心就“咣”地一下撞上去了。
但对于这套四激光系统来说,这些低矮的、悬空的、不规则的障碍物,在它的3D地图里都清清楚楚,就像游戏里开了全图挂一样。
系统能立刻识别出这是个危险,马上提醒你,甚至帮你刹车。
这种能力,是传统摄像头和雷达很难做到的。
所以说,这四个激光雷达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砌,而是为了真正解决我们日常驾驶中那些最头疼、最容易出小事故的盲区问题,让安全防护提升了一个档次。
当然,光有顶级的“眼睛”还不够,还得配一个反应快、决策聪明的“大脑”。
这次阿维塔12搭载的就是华为最新的乾崑ADS 4.0智能驾驶系统。
如果说四个激光雷达是顶级的硬件,那这套系统就是灵魂。
以前的智能驾驶,很多时候感觉有点“笨”,像个刚拿驾照的新手,遇到复杂路况就犹犹豫豫,甚至还会突然来一脚急刹车,把车里的人吓一跳。
这是因为过去的系统更多是靠工程师提前设定好的规则来开车,遇到没见过的场景就容易出错。
而华为这套新系统,据说已经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再是死板地执行命令,而是通过学习海量真实的驾驶数据,开始拥有了类似人类的理解和预判能力,目标是做到比大多数人开得还要好。
咱们看看数据,这比空口说白话要实在。
通行效率提升20%,这意味着在堵车的路口、车流密集的城市道路上,它能更果断、更顺畅地完成变道、转弯,减少不必要的等待。
重刹率降低30%,这个体验上的提升就非常明显了。
坐车最怕的就是司机一惊一乍,动不动就急刹车,坐着非常难受。
这套系统能更早地发现远处的潜在风险,用更柔和的方式提前减速,让整个行车过程变得非常平稳,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开车。
还有个数据叫端到端时延降低50%,这个听起来专业,其实很好理解。
就是从“眼睛”看到危险,到“大脑”做出反应,再到“手脚”执行刹车或者转向的整个过程,时间缩短了一半。
在高速上,这零点几秒的差距,可能就是安全和事故的天壤之别。
说完了这些智能化的东西,咱们再来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也是最实际的问题:这车能跑多远?
毕竟车子再聪明,要是天天得为充电发愁,那也是白搭。
阿维塔这次考虑得很周全,直接推出了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选择,让不同需求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如果你家里充电方便,平时主要在市区开,那纯电动版的755公里续航里程,基本上可以让你彻底告别“里程焦虑”了。
这个续航水平,意味着充一次电,在城市里跑上一两个星期都不成问题。
而对于那些经常要跑长途,或者家里充电不方便的朋友,增程版就成了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它带了一块容量高达52度的电池,这在增程车里算是相当大的了。
带来的好处就是,它单靠电池就能跑356公里。
很多人一个星期的上下班通勤距离都不到这个数,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时间里,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电车来开,享受电车的安静、平顺和低使用成本。
而当你需要出远门的时候,车上的增程器就会启动发电,总的续航里程能超过127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
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途都不需要特意去找充电桩或者加油站,这种想去哪就去哪的自由感,是它最大的吸引力。
最后,还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阿维塔宣布,这辆12将成为第一款要登陆南极进行极限测试的新能源轿车。
把一辆车,尤其是一辆满身都是精密电子设备的智能电动车,拉到地球上最冷、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去,这听起来有点疯狂,但背后其实是我们国家汽车工业越来越强大的自信心。
南极的极寒天气,对电池的性能、对各种芯片和传感器的稳定性,都是最严苛的考验。
敢去挑战,就说明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底气。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表示,这次测试得到的数据和研究成果,会向全行业开放共享。
这就不是一家企业单纯为了宣传自己了,而是体现出一种格局和担当,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推动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
这不仅仅是一次产品的测试,更像是一次中国高端制造业实力的展示,向全世界证明,在汽车这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里,我们不仅能跟上,更有能力去挑战极限,引领潮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