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真的快要绝版了?全国多地整起氢能两轮车,接地气还是炒概念?这话题有点眉头一皱、故事就来——很多人都听说了最近的事吧,氢能两轮车这东西,排场突然就大起来了,各地的仪式一个接一个,仿佛明星出道,媒体还没嗨完,用户已经心里咯噔一声。
你信不信,几年之前,说到“淘汰电动车”,还都是茶余饭后的笑谈;如今看着氢能车一辆接一辆开上街头,一时间刷爆了车圈微信群和新闻头条,气势汹汹,给人感觉——是不是咱们天天骑的小电驴要凉了?“电动车是不是要被拍死在沙滩上了?”这问题,估计很多人脑子里不止一次地转。
话说回头,电动车这些年可不是吃素的。城市上班族离了它能活几天?外卖小哥、人到中年拼生活的人,哪个不是电动车嘴里的“铁粉”?要冲地铁,赶公交,或是送外卖送快递,电动车就是救命工具,便宜、皮实、谁都用得起。就像大城市角落里那些夜宵摊,离了电动车,堵得慌,办不成事。
可惜,人无完人,车也一样——电动车续航撑不住,低温罢工,充电费时还偷盗成灾,这些毛病年年有,而且居然还没见谁真正出招解决掉。就像你费劲心思买了一个新包,才背两天,拉链就掉了,这种无力感,懂的都懂。
这一波氢能两轮车突然冒头了,不少城市琢磨着把电动车替换掉,给它们一张敬业证书,然后送去“光荣退休”。这架势,看着挺唬人:东莞,湖北,青岛相继搞投运仪式,舞台做得跟《新闻联播》还专业,各地官方推氢能车推得“热火朝天”,刷屏得连逛街大妈都能聊一嘴。
但你要真数数,到底有多少氢能两轮车实际落地?东莞首批五十辆,湖北嘴上“雷霆大规模”,落地也就五百辆,青岛再激进也撑死只放了两百辆。这个数据一细推,瞬间感觉就是发布会专用“demo”,根本未到“全民普及”的程度。你有点像拿到了一盒糖,只被允许吃一颗,下次还得等好久,说是普及,不如说让大家尝个鲜。
有人说了,氢能车吹得天花乱坠:零排放,环保到家,加氢三五分钟,光速加满,一口气能骑一百公里。低温环境下继续工作,不像电动车碰个冬天就变“鸵鸟”,窝家里过冬。这些技术听着牛,但我总觉得宣传词常常比真实体验快半拍。
实际情况没那么美——你想真买台氢能自行车,查查价,心里咯噔一下:“有多少人买得起?”再瞅瞅1公斤氢气多少钱?算个小账,发现省出来的钱基本都跑去给补氢站喂运营费了。环顾市街一圈,充电桩遍地,换氢站却是“稀有物种”,像集邮一样难找。有的城市装十年,恐怕也堆不出一个网络来。你这感觉,就像点外卖想等平台顺路送达,最后发现半天没人接单,要么加钱,要么认倒霉。
说氢能技术牛,事实没毛病,谁都知道零排放是王道。但要真正让老百姓骑得开心,还得靠扎实的补能体系和性价比。毕竟,没人愿意花多一倍的钱去体验找不到加氢站的“绝望”。厂家布局吧,资本进来吧,前脚刚迈进,后脚就撤资。哪天真需要加氢,满城找不到一间站,骑行变成“城市迷宫”,谁愿意陪厂家一起当“小白鼠”?有时候想想,那些氢能车买家不是追新潮,而是在做高风险体验员呢。
说到底,这事儿归根结底,是不是氢能真能替代掉电动车,得看底层逻辑。大家不缺环保,缺的是日常用车体验,同样的钱,谁不考虑先买个实用靠谱的东西?你天天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突然换成氢能车,前途未卜,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把日子过下去。如果现在让大家选,多数人还是会说一句:俺宁愿踏实骑小电驴,也不想哪天堵在街头,等加氢站来解救。
再看数据,全国投放氢能两轮车不过二三千辆,大多集中在景区、物流、共享试水。这离普及还有十万八千里。想让市民家门口都能看到?那得加氢站遍地开花,起码得让买车的钱不会让你心疼得夜不能寐。说到购车成本,这还是老百姓心头最大的坎。毕竟花几千块买台电动车没人心疼,买氢能车是得掂量口袋里剩下多重的钞票。
再说推广,不少人觉得氢能是未来,有前景,但现实比未来更冷酷——技术不是没人会,但让它走进千家万户,光靠口号是没戏的。用惯了电动车的人,回头要面对新车跑一半突然没“气”,谁心里不打鼓?体验感这种东西,看着都是数据,落地才是真实。你要是站在地铁口等加氢站开放,估计比中彩票还难。如果普及速度跟不上,就算氢能车再牛,都会变成“实验室样品”,喧嚣过后,归于沉寂。
说到底,氢能车是资本故事还是全民革命?这问题,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厂家、政策方、用户三方心思各异,厂家拼技术,资本要回报,用户希望骑得顺畅还环保。三方跑马圈地,一看补贴,价格降不下来,一看站点,还是稀疏得像沙漠里的绿洲。推广一年半载,热度起来了,等补贴收紧,站点不增,用户用脚投票,掉头又回电动车。不信你看过去这些年,各种高科技试点,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寥寥几人,更多的变成口头故事。
也就是说,这一轮“氢能车替代电动车”的风潮,是不是又是一波春天快闪?大家都明白,普及要看用户体验,不是靠厂家和资本拉锯。真要让氢能车走进千家万户,得让加氢站不再是稀罕物,得让买车不再是“豪华消费”。哪怕技术再牛,不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说到底都是空中楼阁。
话再说回来,一线用户对氢能车的态度也挺分明的。很多车主一边希望早点普及新技术,一边也担心体验会不会变成“被试验”,毕竟谁都不喜欢花了钱还得受罪。评论区不少人吐槽:快点推广全国化,别再当小白鼠,也别只做面子工程,真把普及做到家门口,让普通人能用上,才算是真创新。如果只是炒资本,搞概念,那就停停吧,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买单的还是老百姓。大伙眼睛都不瞎,都等着看氢能车能不能撑得住理想和现实的撞墙时刻。
说了这么多,究竟电动车会不会被淘汰,氢能车是否真能成为新时代的主角?这种事不能一拍脑门就定论,现在还是各种可能性混战。有人看好技术升级,有人担忧市场反复;有的看到环保利好,有的质疑基础设施短板。或许只有等时间把每种选择都摊开了,才能看清谁是真正的赢家。你说氢能两轮车是场资本故事、是下一波技术革命,还是又一次“雷声大、雨点小”?评论区别再自言自语,快把你的想法摆出来,厂家和政策方也挺想听听你们真实的声音,说到底,这碗饭最后是谁能吃得到,真得瞪大眼,别让自己只做刹车片。
你怎么看氢能两轮车和电动车之争?敢不敢把真心话打在公屏上?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