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国际车展刮起“碳”风:亚太中碳材料赋能车企轻量化革命
10月16日至20日,2025第十八届太原国际汽车展览会在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火热开展,80余家参展车企携超500台展车亮相,新能源车型占比持续攀升,而碳纤维等先进碳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成为本届车展最亮眼的技术焦点。作为碳材料领域的重要力量,亚太中碳的系列产品凭借轻量化、高强度优势,与多个参展品牌车型形成技术契合,勾勒出汽车产业绿色升级的新路径。
本届车展以“智联驾享 嗨动龙城”为主题,奥迪,别克,丰田,特斯拉、比亚迪、奇瑞、魏牌新能源等中外品牌纷纷亮出技术王牌。其中,首次亮相太原车展的特斯拉展台人气爆棚,其Model Y L车型对车身轻量化的极致追求引人关注。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车身的应用占比已提升至12%,可使车辆整体减重30%,进而推动能耗降低15%,这与亚太中碳的核心技术方向高度匹配。业内推测,若该车型采用亚太中碳的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车身框架,有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减重8%-10%,续航里程可提升5%-8%,同时车身扭转刚度将显著增强。
国产新能源阵营中,比亚迪、魏牌新能源的展台同样传递出对碳材料应用的强烈需求。魏牌新能源参展车型主打智能绿色出行,而亚太中碳的碳基复合材料在电池外壳、底盘结构件等领域的应用方案,能有效实现“减重不减安全”。以电池外壳为例,采用亚太中碳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钢材,重量可降低40%以上,同时抗冲击性能与耐热性更优,为动力电池提供全方位防护。
在高端车型与性能车领域,捷途纵横G700等硬派越野车型对材料强度与轻量化的双重需求,为亚太中碳提供了展示空间。该车型搭载的鲲鹏超能混动系统对车身承载能力要求严苛,若采用亚太中碳的碳/碳复合材料制成悬架部件,可在降低簧下质量的同时提升操控响应,与车型4.6秒百公里加速的性能定位形成完美配合。此外,别克至境L7等增程式车型对续航的追求,也可通过应用碳材料实现能耗优化,其1420km的综合续航有望借助轻量化技术再获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太原车展所在的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本身就秉持“低碳、环保、节能”理念,与亚太中碳的发展方向形成呼应。随着80—120秒快速成型工艺的落地,碳纤维材料成本持续下探,亚太中碳的量产化产品已具备大规模装车条件,正从高端车型向主流市场渗透[__LINK_ICON]。现场行业人士指出,碳材料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减重、强刚、降耗”的三重收益,而亚太中碳与参展车企的技术协同,正是这一产业趋势的生动体现。
从展台的技术交流到产业的未来布局,本届太原国际车展已成为碳材料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展示窗口。亚太中碳的产品应用探索,不仅为各品牌车型注入技术新动能,更勾勒出“双碳”目标下汽车产业绿色升级的清晰路径。
萘系中间相沥青,高导热碳纤维,中间相泡沫碳,中间相多孔碳和烯碳铝合,1-9系铝合金 联系人 侯先生 18935133782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