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增程式汽车这个词在汽车市场里是越来越火,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解决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和燃油车高油耗之间矛盾的完美方案。
宣传里说得也确实让人心动:在城里开,它就是一辆安安静静、用电成本极低的电动车;要跑长途了,它又能烧油,不用到处找充电桩,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听起来,这简直是集合了两种车型优点的“全能选手”。
然而,随着第一批增程式车主的使用时间越来越长,一些不同的声音也开始出现。
不少车主在仔细算了一笔经济账后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这辆被誉为“省油神器”的车,在实际使用中,真的能做到既省油又省钱吗?
今天,我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不偏不倚地来梳理一下增程式汽车在真实生活中的经济成本和使用体验。
很多人在考虑增程式汽车时,首先被吸引的就是它宣传的低使用成本。
尤其是在市区通勤,用家里充电桩的低谷电,一公里行驶成本可能还不到一毛钱,相比起现在动辄八九块一升的汽油,这个诱惑力确实非常大。
但要享受到这份“廉价的快乐”,一个常常被忽略的前提条件就是,你得先投入一笔不小的“入场费”。
这笔费用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充电桩的安装问题。
对于住在新建小区、车位产权清晰的用户来说,这可能不算难事。
但对于大量居住在老旧小区的车主而言,想安装一个私人充电桩,过程可能相当曲折。
首先,一个固定的产权车位就是一道硬门槛,在一二线城市,其价格不菲。
即便有了车位,还需要和物业进行漫长的沟通,涉及到小区电网容量、安全责任等诸多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卡住了,充电桩就装不成。
退一步讲,即便一切顺利,充电桩设备、线缆材料以及人工安装的费用,加起来也要几千甚至上万元。
这笔在购车时未曾充分考虑的“隐形成本”,让很多车主的美好愿望打了折扣,最终只能依赖价格更高、且需要排队的公共充电桩,省钱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除了充电设施的投入,车辆的保险和后期保养费用也是一笔需要细算的账。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费用普遍要高于同价位的燃油车,这主要是因为其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成本非常高。
一旦发生碰撞事故,电池的维修或更换费用动辄数万元,保险公司为了控制风险,自然会提高保费。
根据市场统计,同级别的增程式汽车,每年的保险费通常要比燃油车贵上一两千元。
在保养方面,增程式汽车的结构决定了它需要同时维护两套系统:一套是电动机、电池和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另一套是传统的发动机系统。
虽然增程器(发动机)的运行时间远少于传统燃油车,不需要频繁更换机油机滤,但它依然需要定期保养。
而每次进店,除了常规的发动机检查,还要加上对三电系统的检测,项目更多,工时费也相应增加。
综合下来,一年的保养总花费,未必会比同级别的燃油车便宜多少。
这些零零散散、持续不断的支出,正一点点地蚕食着日常用电省下来的那部分钱。
说完了买车和养车的“入门”开销,我们再来看看实际开起来的感受,特别是很多人关心的长途高速场景。
在市区路况下,只要电池有电,增程式汽车的驾驶体验确实非常出色,安静、平顺、提速快,完全就是一台纯电动车的感觉。
可一旦上了高速,当电池电量耗尽,车辆进入亏电行驶模式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增程式汽车的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它像一个“专职发电机”,工作起来先把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最后电能再供给驱动电机来转动车轮。
能量在这个“油-电-轮”的转换链条中,每一步都会有一定的损耗。
这就导致了一个让一些车主感到困惑的现象:在高速公路上,一台重达两吨多的增程式SUV,在电量用完后,油耗跑到百公里8升甚至更高是很常见的。
这个数字,和同级别的燃油SUV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有时甚至还要高一些。
也就是说,车主花更多的钱买了一台新能源车,本以为能在所有场景下都更省油,结果在最考验续航能力的高速上,它的油耗表现却“返璞归真”,甚至成了“油老虎”。
如果在节假日出行高峰,服务区的充电桩前大排长龙,充电价格也水涨船高,这时增程式汽车“可油可电”的优势,就变成了“用电不便,用油不省”的尴尬。
除了眼前的油耗,长远来看,电池的健康状况和车辆的保值率,是另一笔需要计算的经济账。
车企在宣传时往往会强调电池有超长质保,让消费者放心。
但质保不等于不衰减。
增程式汽车的电池容量通常比纯电动车要小不少,一般在30-40度电左右。
较小的电池容量意味着它的充放电会更加频繁,车主为了最大化地省油,会习惯性地将电量用尽再启动增程器,这种频繁的深度充放电对电池寿命的考验是比较大的。
一些早期车主反映,车辆在使用三四年后,电池健康度出现明显下降,标称的纯电续航里程会打上不小的折扣。
一旦车辆超出了厂商的质保期,如果电池出现严重问题需要更换,那将是一笔非常高昂的费用,可能相当于一辆全新经济型轿车的价格。
这个潜在的巨大维修成本,无疑是悬在车主心头的一把利剑。
而这种对电池寿命的担忧,也直接反映在了二手车市场上。
二手车商在评估一辆增程式汽车时,会格外关注电池的健康度,衰减严重的车辆,其估价会大打折扣。
因此,从整体的持有成本来看,今天省下的油钱,很有可能在未来卖车时,以更快的折旧率亏了回去。
综合来看,增程式汽车并非像某些宣传中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的“万金油”方案。
它更像是一个针对特定用户群体、在特定使用场景下,为了平衡纯电驾驶体验和里程焦虑而诞生的解决方案。
对于那些家里有条件安装充电桩,日常通勤主要在市区,生活节奏相对固定,偶尔才有长途需求的用户来说,增程式汽车确实能带来很好的体验和较低的日常使用成本。
但反过来,如果您的居住环境不方便充电,日常就有大量的高速行驶需求,或者对车辆的长期保值率非常看重,那么在选择增程式汽车时,就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这些潜在的成本和不便。
省油或许是真实存在的,但要做到真正的省钱,则需要消费者在购车前,结合自身情况,把账算得更细、看得更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