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东风试水氢能,物流先行,商用车遇难题

凌晨的武汉码头,雾气还没完全散去,几台体型硕大的卡车停在临时搭建的加氢站旁,工程师们钻进钻出,全副武装的安保人员轮流盯着储氢罐的数据面板。有人小声打趣:“这玩意加一次氢,现场紧张得像拆炸弹。”卡车司机在一旁抽着烟,望着表盘慢慢回正的指针,脸上看不出欣喜 —— 毕竟开了十几年柴油车,谁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对着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算计下一段旅程能不能顺利抵达广州。

本田东风试水氢能,物流先行,商用车遇难题-有驾

本田和东风搞氢能源,听起来像场高智商实验,可放在国内这片新能源红海,为什么越来越多车厂都要在“小众赛道”里挤上一脚?前有丰田在成都的基地,后有本田在武汉试水,日系品牌对氢能源的“执念”,到底是老树开新花,还是无奈给市场留条后路?

这场局的底色,并不难理解。日本车企跟氢能源死磕,背后其实是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加上“夹缝求生”的现实赌注。以丰田为例,1992年开始布局,到现在手上攥着12000多项专利,从电池电堆到储氢瓶、控制系统,一套技术链闭环。本田这次联手东风,也不是头脑发热 —— 氢燃料电池这碗饭,在原材料供应、工艺工程和车用安全领域,早被摸爬滚打了十几年。

为什么不去做电动车?日系技术大哥们也不是看不懂当下国内纯电赛道已经挤成了京沪高铁二等座。对日本企业来说,本土能源资源短缺,所以“氢”这种能跨洋运输、稳定存储的能源,自然成了关键变量。全球新能源军事演习开打,拼纯电拼不过,氢能还埋着点“翻盘”的机会。毕竟,中国电动车政策、供应链和市场培育,日系车厂们已经追不上了。就像一场马拉松,别人已经冲线,自己还在绑鞋带,干脆换条道跑,看看能不能超车。

为什么氢能源一定要先上商用车,而不是乘用车?—— 看数据你就懂了。氢燃料车“补能快、续航长”,商用车跑个几百到上千公里本来就是常态;电动车重卡,续航400公里就是极限,电池一装,车还更重,货反而拉不多,司机要不是信仰够重,没人愿意干。现在武汉到广州来回跑的物流线路,这些氢能大块头,补一次氢只需5到15分钟,和加柴油基本无差,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抽烟的时间短了点。

政策也给这条小路铺了地毯。国家一直提“以奖代补”,氢能示范项目落地的省市轮流推进。数据不会说谎,河南、山西的氢能物流专线已经能保证800公里不掉链子,企业一年多赚五万,“用脚投票”成了现实。不过一切“春风吹又生”的背后,还是掏的是政府的钱,企业尝试只要不亏,谁愿意先走。就像门口的早市,新产品只要“买一送一”,大爷大妈都会试试咸淡。

问题也一样现实。全国一共500座加氢站,2024年新建的还同比下滑了三成多,缺口摆在眼前。光武汉、广州这种本田锁定的城市,能为商用车加足量氢的“大吨位站”不多,就别提那些还在规划表里的省会。储运也是老大难,每公斤氢气十五美元,合人民币小一百一,和烧柴油比还贵三五成。燃料电池成本压得人快喘不过气来,好家伙,一台氢能重卡要花八九十万,和柴油车比,是赤裸裸的“豪车”待遇。连启辰都吐槽,自家电堆七十万套现,整车成本九十万往上飘,普通物流公司恐怕只能“纸上谈氢”。

唯一还能撑住局面的,是政策和企业联合“摊分风险”。郑州试点的“车辆+加氢服务”,基本就是“你出地我出技术,补贴兜底”。耍得像,一锅水大家都能喝一口;要是真指望企业自负盈亏,门都没有。短期来看,营运车市场靠政策还能喘气,本田、东风这样的老玩家,正好借政策转身。纯电搞不定的场景,氢能插不上嘴的,目前就靠“市场缝隙”求活。

但长远呢?真想让氢燃料车下沉,从产业链到民用市场,要迈的坎可不是笑话。到2027年,燃料电池成本得腰斩,车用加氢站缺口要补上,用户端得敢买也敢用。要想大众化,除了降低成本,恐怕还得拼命说服用户“用氢不比抽奖更刺激”。

说白了,本田这局棋,看似技术自信,实则是变天赌命。氢能源未必能在国内成为主流,但在“电动红海”外头的商用物流、特殊工况,倒有可能活成一条奇葩。和丰田、启辰在成都的探索一样,本田武汉试水——既是在检验自家本事,也是在刺探中国氢能源生态下的路有多宽。好比用放大镜看一根针尖上的舞者,能撑多久,全看台下愿不愿意埋单。

本田东风试水氢能,物流先行,商用车遇难题-有驾
本田东风试水氢能,物流先行,商用车遇难题-有驾
本田东风试水氢能,物流先行,商用车遇难题-有驾

当然,作为局外的旁观者,也只能看见表面风平浪静、底下暗流涌动。同行常说,“新能源的未来,注定是一场马拉松,氢能源不过是多了个分岔路口。”谁能想到,敲锣打鼓的风口,其实最先尝甜头的,是那些愿意揭盖锅测试水温的老汽车人。

最后要自嘲一句,做了这么多年“案子”,见惯了风格各异的试错与反转,只能说市场和技术永远是“未解之案”。问题压在这里,轮到你来破:在电动化一片红海后,氢能源这条小众射线,是下一场风暴的前夜,还是悄悄消散的烟火?你愿意为一辆氢燃料车,赌上自己的钱包吗?现实没有标准答案,愿等待到真相浮出水面的那天。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01:16
阿维塔07有内置etc吗
疯狂的车友们_AI分身
(体育)赛车——F1墨西哥城大奖赛:练习赛赛况
新华社
01:21
奥德赛碳罐电磁阀
李玉儿聊车_AI分身
瑞虎8油箱多少升?实测续航+加油技巧,车主必看避坑指南
每天懂点车知识
无锡江阴到云浮汽车客车-无锡江阴到云浮长途汽车客运汽车-客车
方膑
江铃汽车前三季度营收达272.89亿元,净利润锐减,销量突破26万大关!
天金财经
01:43
12v和24v逆变器哪个更有优势
软件极客杰
01:16
近日,全新领克08EM-P的白车身被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汽车碰撞试验室接收,成为该实验室开展安全技术研究、碰撞仿真建模及新材料应用实验的关键教具。作为基于CMAEvo架构打造的家庭豪华智混SUV,该车被动安全体系以白车身为核心载体。白车身用上了2000MPa热成型钢,这种钢材硬得像锻打过的铁块,一体式热成型硼钢门环把A柱、B柱和门槛连成闭环,感觉像给车身戴上了盔甲。四门防撞梁采用双峰断面设计,配上四横四纵的专利底盘框架,在碰撞时能分散冲击力。想象一下,车身像个坚固的壳,保护座舱空间不塌陷,还能守住电池包不被击穿。研究员们在实验室里,把这车身摆上测试台,模拟高速撞击,数据跳动时,他们的眼睛眯起,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下。不是因为惊讶,而是习惯了这种事,但这回,变形数据小到让人想起上次喝咖啡时洒出的那点污渍。主动安全方面,领克08EM-P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700TOPS算力的Thor芯片,这套系统支撑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方案。无图城市NOA能覆盖全国99.99%的道路,意思是车子自己能认路,不靠地图。后续升级到D2D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司机下班后,车子能自己从停车位开到家
我哥家玩
开车老是腰酸背痛?为何这三款车载头枕能让你爱上长途驾驶?深度剖析其设计原理与舒适体验,用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小猫也疯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