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豹06 EV在6月重庆车展上市,10.98万到12.98万元的定价让这款纯电轿跑SUV成了话题中心。吉利银河E5在7月推出2026款,10.98万到14.58万元的价格区间覆盖紧凑级纯电SUV市场。
比亚迪海豹06 GT也以独特的掀背造型杀入市场,13.68万到18.68万元的售价瞄准个性化消费群体。
但最让老司机们坐不住的是8月7日长安启源官宣的全新Q05。
这车可不得了,不仅轴距飙到2735mm,车顶还顶着个小罐子激光雷达,官方放风说最高续航能到506公里。要知道这价格区间里带激光雷达的车,之前不是30万加的豪华品牌就是新势力旗舰款。
现在一款10万级小型纯电SUV杀出来,摆明了要重新定义这个市场的游戏规则。
是要硬刚谁啊?
长安启源全新Q05的隐藏配置藏着什么野心?
先给不知道的朋友补个背景,8月7日长安启源正式官宣全新Q05,这是新央企首款全球小型纯电SUV。需要注意的是这款全新Q05和现款的插混版Q05完全不同,新车基于全新纯电平台打造,外观设计语言焕然一新,跟老款那种中规中矩的家用风格完全是两个路子。
8月底有汽车博主在路上拍到了伪装测试车。
虽然车身裹着幕布但车顶凸起的激光雷达模块根本藏不住,后视镜和尾灯处还有智驾小蓝灯在闪烁,这些细节已经暴露了它的野心。流出的参数显示这车轴距2735mm,比同级别的比亚迪元UP整整多出115mm,要知道元UP的轴距才2620mm。
这多出来的一截可不是摆设。
后排腿部空间预计能有两拳以上,对于经常要接送家人或者周末带娃出游的用户来说,这空间优势太明显了。续航最高干到506km,新车计划11月正式上市,从官宣到上市只有三个月时间。
长安这是憋了多久的大招?
以前咱们买10万到15万的小型或紧凑型SUV,要么选个够用的燃油车凑合开,要么咬牙上合资品牌的低配版本但空间小得可怜。新能源车里带激光雷达的要么是蔚来ES6这种30万级的豪华品牌,要么是小鹏G3i这种主打智能但续航有限的车型,价格和配置总有一样让你妥协。
现在长安启源全新Q05把长轴距加高续航加智能驾驶硬件打包塞进10万级区间。
这不是要抢合资燃油车的饭碗是什么?
年轻人买车的需求很明确,既要空间大得能装婴儿车和周末出游的行李,又要续航足够不用天天惦记着充电,还得有点未来感让朋友坐进来觉得有面子。比如自动泊车功能能让新手司机不再害怕侧方停车,高阶辅助驾驶能让长途高速不那么累,这些配置以前都是20万加车型才有的待遇。
长安这波操作妥妥是冲着10万级全能王的位置来的。
不给其他品牌留活路的节奏。有意思的是这次长安还特意强调新央企的身份,这背后传递的信号很明显。国企背景意味着供应链更稳定,售后服务网络更完善,这对于买第一辆新能源车的用户来说是个定心丸。
毕竟新势力品牌虽然产品力强但服务网点少。
合资品牌虽然口碑好但新能源技术储备不足,长安这种传统车企转型做新能源,既有技术积累又有渠道优势,打的就是一个稳字。
激光雷达下放10万级?这技术到底香不香?
看到激光雷达四个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玩意不是自动驾驶才用的吗?
10万级车装它会不会是噱头,是不是厂家拿来忽悠不懂行的消费者?但咱们得先搞清楚激光雷达到底是啥,对普通用户有啥实际用处,别被那些专业术语给绕晕了。
简单来说激光雷达就像车的超级眼睛。
它能发射激光束扫描周围环境,精度能达到厘米级,相比之下普通摄像头的识别精度大概在分米级,毫米波雷达对静止物体容易漏判。举个最实际的例子你在高速上开车,前面有个突发状况比如有人横穿马路。
摄像头可能得反应0.5秒才能识别出那是个人。
而激光雷达0.1秒就能精准定位,配合算法提前刹车,这0.4秒的差距在时速120公里的情况下就是13米的制动距离,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再比如晚上开车遇到穿深色衣服的行人,摄像头可能根本看不清,但激光雷达不受光线影响,照样能准确识别。
那为啥以前激光雷达这么贵现在又便宜了?
早期技术不成熟的时候成本高得吓人,一个激光雷达能占整车成本的十分之一,2018年那会儿单个激光雷达要2万到3万块钱。但现在随着国产供应链崛起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华为这些本土厂商凭借技术和供应链优势,已经把全球市场价格从数万美元降到500美元以下。
速腾聚创最新发布的MX产品甚至把成本压到千元级别。
2024年1到11月激光雷达装机量首次突破130万颗,这数据说明啥?说明激光雷达已经从奢侈品变成消费品了,就像十年前的倒车影像一样,当时也是高端车才有,现在连五六万的车都标配了。
所以别看它现在出现在10万级车上觉得惊讶。
再过两年可能就是中端车的标配,不装反而显得落伍。有人可能会担心激光雷达后期维护成本高,万一撞坏了修起来是不是很贵?这个顾虑有道理但不用太担心,现在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都经过优化,一般放在车顶或者保险杠不容易碰撞的地方。
而且随着产量上去成本下来,维修配件价格也在降,不会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上万块。
长安作为传统车企在售后服务这块还是有保障的,不像有些新势力品牌配件都得从外地调货等半个月。从技术发展趋势看激光雷达是高阶自动驾驶的刚需硬件,现在提前预埋后续升级潜力更大。
你现在买车可能只用到L2级辅助驾驶。
但两三年后通过OTA升级,说不定就能解锁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这车就又值钱了。这就好比你买手机,芯片性能强的哪怕现在用不上,过两年系统升级了还能流畅运行,但芯片弱的可能一年就卡成狗了。
长轴距加高续航加智能硬件加4nm芯片,长安这步棋到底赌的是什么?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新能源车竞争这么卷,长安启源全新Q05凭啥能赢?
咱们得从市场需求和竞品对比里找答案,别光看表面参数得看背后的逻辑。2025年上半年纯电SUV销量达158万辆,这说明消费者对纯电SUV的接受度越来越高。10万到15万级区间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价位的用户既想要品质又预算有限,对性价比的要求特别高。
但这个价位里真正能兼顾空间、续航和智能配置的车并不多。
合资品牌还在靠品牌溢价卖老款,比如大众途岳的1.5T版本轴距才2680mm,续航只有55km纯电的插混版,价格还要15万起步。新势力要么专注高端市场比如理想L6起步价25万加,要么走低价但减配路线,某品牌10万级车续航只有300km还砍掉了快充功能,实用性大打折扣。
这种市场空白就是长安启源全新Q05的机会。
用越级配置打一个错位竞争。2735mm轴距对标更高级别车型,比小型SUV标杆元UP大一圈,甚至接近某些紧凑型SUV的水平。506km续航覆盖了大部分用户的日常通勤加周末短途需求,有数据显示国内车主平均每周行驶里程约300km。
506km的续航意味着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
比那些续航300km天天要充电的车省心太多。激光雷达带来高阶智能驾驶潜力,哪怕现在只实现L2加级辅助驾驶,后续OTA升级也能解锁更多功能,这就是技术储备的价值。新车还将首发全新一代4nm天玑座舱芯片MTK8676,这个配置可不得了。
采用台积电4纳米工艺意味着功耗更低性能更强。
支持UFS4.0存储规格读写速度比上一代快一倍,兼容最新LLM大模型意味着车机能跑ChatGPT级别的AI助手。你想想看以后跟车机对话就像跟真人聊天一样,它能理解你的意图帮你规划路线、调节空调、甚至推荐附近好吃的餐厅。
这智能座舱体验拉满。
这组合拳打得相当精准,不是要和30万级豪车比配置那不现实,而是要把10万级用户将就的需求全升级成标配。以前买10万级车你得在空间、续航、智能配置里选两个,现在长安告诉你三个都给你,这就是降维打击。
就好比你去餐厅吃饭,以前只能点套餐A或套餐B。
现在人家说套餐C把A和B的菜都包了价格还不变,你说香不香?从定价策略看长安很可能会分版本销售,低配版不带激光雷达价格可能10万出头,中高配带激光雷达和全套智驾硬件价格12到13万,顶配再加上一些豪华配置14万左右。
这样既能覆盖预算有限的用户,又能满足追求配置的消费者。
市场覆盖面更广。而且分版本销售还能避免配置过剩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激光雷达,但想要的人能买得到,这才是聪明的产品规划。
网友这些质疑靠谱吗?
新车消息一出评论区吵翻了天,有人说这是国产之光,有人说纯粹是营销噱头,咱们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看到底谁说得有道理。
激光雷达是不是智商税10万级车有必要装吗?
这个问题得分两方面看,短期来看如果只用来做基础辅助驾驶比如车道保持、跟车这些功能,确实和摄像头加毫米波雷达的组合差别不大,你感知不到明显的体验提升。但长远看激光雷达是高阶自动驾驶L2加加乃至L3级的刚需硬件,比如未来实现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
没有激光雷达根本做不到那个精度。
现在提前预埋后续升级潜力更大,就像你买电脑配个好显卡,现在玩游戏可能用不上全部性能,但过两年新游戏出来了你还能流畅运行,不用换新电脑。而且长安启源全新Q05大概率会分版本销售,低配可能没有激光雷达价格更亲民,中高配才有这个配置。
消费者按需选择就行,不存在强制买单的问题。
轴距2735mm作为小型SUV会不会显得太大操控性会不会受影响?
2735mm轴距确实在小型纯电SUV里算大的,但这正是新车的优势不是劣势。后排空间会更宽敞,实测后排腿部空间预计能有两拳以上,对家庭用户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来说太友好了。你想想看孩子坐安全座椅本来就占地方,如果后排空间小大人坐旁边都伸不开腿。
长途出行简直是受罪。
至于操控性的问题纯电平台的底盘调校可以兼顾操控和舒适,电池包放在底盘中间降低重心,转弯时侧倾比燃油车小。长安启源系列之前车型的调校偏向家用舒适,转向轻盈底盘滤震不错,只要不是追求赛道级操控日常开完全够用。
而且小型SUV本来就不是拿来激烈驾驶的。
买这车的人看重的是实用性和经济性,能舒舒服服开就行了。
506km续航真实吗冬天会不会缩水到不能用?
官方没公布电池类型但按照行业惯例,506km大概率是CLTC工况数据比实际续航略虚,这是整个行业的通病不是长安一家的问题。如果是磷酸铁锂电池冬天低温环境下续航可能打八折,比如降到400km左右,但如果是三元锂电池加热管理系统缩水幅度会小很多。
可能还能保持450km以上。
就算打八折400km的续航在冬天也够用了,市区通勤一天跑个五六十公里,一周充一次电问题不大。而且现在充电桩越来越普及,商场、写字楼、高速服务区到处都有,不像前几年充电要专门跑到充电站。
建议等上市后看实测数据再判断。
各大汽车媒体肯定会做冬季续航测试,到时候真实数据出来了一目了然。有人还担心长安的智能驾驶技术不如新势力靠谱,这个顾虑可以理解但不用太悲观。长安这两年在智能化方面投入很大,跟华为、腾讯都有合作,技术积累不比新势力差。
而且传统车企做智能驾驶有个优势就是更保守更安全。
不会像某些激进的新势力那样拿用户当小白鼠测试,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反而是好事。
结语:长安这波操作,是真创新还是营销噱头?
从目前的信息看长安启源全新Q05确实拿出了越级配置,空间碾压同级、续航满足刚需、激光雷达提前布局高阶智驾、4nm芯片加持智能座舱,这些配置单拿出来都够吹的了,打包放在一起就很有竞争力。但最终能不能成功还得看三点,实际体验是否和参数一样扎实比如激光雷达功能是否真能用起来不是摆设。
定价是否守住10万到15万区间要是定到16万加就尴尬了。
以及后续的售后和OTA升级速度能不能跟上。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合资燃油车还在靠经典款吃老本的时候,长安这种把高端技术下放的打法已经在倒逼整个市场进步。你看看这两年新能源车的配置升级速度,三年前15万的车才有的配置现在10万就能买到。
这就是竞争带来的红利。
毕竟对消费者来说车好不好不看广告看疗效,要是全新Q05真能做到10万级价格15万级体验,那才是真的给老百姓谋福利。11月上市后见分晓到时候看实车、试驾、看定价,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如果长安能把这些承诺都兑现,那这车绝对是今年新能源市场的一匹黑马。
合资品牌和其他自主品牌都得跟着调整策略。如果只是雷声大雨点小,那消费者也不会惯着,用脚投票才是最真实的市场反馈。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你有12万预算买车会选这款带激光雷达的长安启源全新Q05还是继续纠结合资燃油的老款?
说不定你的想法能给其他人一些参考,毕竟买车这事儿还是得多听听过来人的经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