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折寿元凶曝光,老司机揭秘,三招充电延长寿命

随着新能源汽车走入千家万户,一个过去只属于数码爱好者圈子的话题,如今成了无数车主心头的大事:电动车的电池,到底该怎么伺候?

很多人提车时的喜悦还没过多久,就开始被各种说法弄得心里七上八下。

有人说,电池就是个消耗品,开个几年就得准备一笔巨款换新,这笔钱甚至能顶半辆新车;也有人说,只要用得对,一块电池开个十几年完全不是问题。

电池折寿元凶曝光,老司机揭秘,三招充电延长寿命-有驾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们每天的充电习惯,真的能决定一块价值数万甚至十几万的电池的寿命吗?

答案是肯定的。

电池的衰减并非完全不可控,恰恰相反,我们日常的使用方式,尤其是充电方法,对其健康状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想要让爱车的电池更长寿,首先要理解一个核心原则:电池最怕的,就是“极端”状态。

这和人养生是一个道理,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都会损害健康。

对电池而言,这两个极端就是长时间的满电状态和频繁的深度亏电。

我們先说说“满电”的风险。

很多车主习惯把车像手机一样,每天晚上插上充电枪,第二天早上保证100%电量出门,觉得这样才有安全感。

然而,这种看似稳妥的做法,其实是在给电池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当锂电池的电量被充到90%以上,尤其是最后冲刺到100%的阶段,其内部的电压会达到一个峰值。

长期处于这种高电压环境下,会加速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学结构老化,更严重的是,它会诱发一种名为“锂析出”的物理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本该有序进入负极材料内部的锂离子,因为内部过于“拥挤”,一部分被“挤”了出来,在负极表面形成了针状的金属锂结晶。

这些结晶会像刺一样,不断生长,有可能刺穿电池内部用来隔离正负极的隔膜,一旦隔膜被刺穿,就会造成内部短路,轻则导致电池容量大幅度、永久性地下降,重则可能引发热失控,构成安全隐患。

电池折寿元凶曝光,老司机揭秘,三招充电延长寿命-有驾

根据相关实验室数据,长期将电池保持在100%满电状态,其容量衰减的速度,可能是长期保持在80%电量状态下的两到三倍。

说完了“过饱”,再来看看“过饥”的危害,也就是经常把电量用到20%以下,甚至耗尽才去充电。

这种情况对电池的伤害,比总是充满还要严重。

当电池电量过低时,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会处于一种过度“伸展”的紧张状态。

如果此时还继续大功率行驶,就等于是在强行压榨其最后一点潜能,这会导致负极的铜箔材料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和结构损伤,好比房子的承重墙出现了裂缝,即使后来修补,也无法恢复如初。

这种损伤是永久性的,多经历几次深度放电,您会直观地感觉到,车辆的满电续航里程实实在在地减少了。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低温本身就会导致电池活性下降,可用电量打折扣,如果再低电量行驶,对电池的损害更是加倍的。

因此,一个对电池最友好的“舒适区间”,是让电量尽可能保持在20%到80%之间,日常通勤使用,充到80%或90%就足够了。

当然,光知道这个通用法则还不够,我们还得“因材施教”,因为市面上主流的两种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它们的“脾气”可大不相同。

磷酸铁锂电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电池”,是目前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广泛采用的技术路线,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成本相对更低,非常皮实耐用。

但它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放电电压平台非常平坦,也就是说,在电量从高到低下降的过程中,电压变化很小。

这就给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出了个难题,BMS很难通过微小的电压变化来精确估算剩余电量(SOC)。

时间一长,就可能导致表显续航里程不准,出现“快乐表”或者续航突然大幅度下跌的情况。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定期对BMS进行“校准”。

电池折寿元凶曝光,老司机揭秘,三招充电延长寿命-有驾

具体做法是,建议每一到两周,选择一个方便的时间,用交流慢充桩将电池完整地充满到100%,并让它在满电状态下静置一小段时间。

这个过程,就是让BMS重新学习和记录电池的“满电”和“空电”状态,从而修正电量估算的偏差。

所以,对于磷酸铁锂电池来说,定期的满充不是伤害,而是一种必要的维护。

而三元锂电池,则以其更高的能量密度著称,这意味着在同等重量下,它能储存更多电能,带来更长的续航,并且低温性能相对更好。

但它的化学性质也更活泼一些,对高温和高电压状态更为敏感。

因此,对于搭载三元锂电池的车辆,日常使用时就更应该严格遵守“浅充浅放”的原则,充电到90%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既保证了绝大部分的续航能力,也有效避免了高电压对电池寿命的折损。

除非有明确的长途出行需求,否则应尽量减少充电到100%的次数,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满充,以完成电池包内部各个电芯之间的均衡,就足够了。

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不同的场景制定相应的充电策略。

对于大部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日常通勤距离相对固定,完全没有必要每天都充电。

可以把充电桩当成加油站,当车辆剩余电量降低到30%左右时,再进行充电,充至80%或90%即可。

这不仅对电池友好,也能更高效地利用充电资源。

如果是跑高速长途,出发前可以将电量充满至95%以上,以获取最大的续航里程。

在路途中,则要改变燃油车时代“油灯亮了再找加油站”的习惯,提前规划好沿途的充电站,当车辆剩余电量还有30%-40%时,就应该着手准备补电了,为自己留出足够的冗余,避免陷入“趴窝”的窘境。

如果遇到长期不使用车辆的情况,比如出差或旅游超过半个月,正确的做法是将电量充至50%-60%之间,这个电量区间电池内部的化学状态最稳定。

然后将车停放在阴凉干燥的室内停车场,避免暴晒。

如果停放时间长达数月,还建议断开12伏小电瓶的负极,以防止车辆的电子系统消耗电量导致电池亏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