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家成都亮相,外观内饰有讲究,空间配置兼顾家用

钥匙插入,转动,仪表盘仪式感拉满。林肯飞行家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美洲豹子,静静趴在成都初秋清晨的展馆门口。一位身着西装的中年男子,匆匆熄了手中的烟,推开车门那一刻,隐约的皮革混着木质饰板的气息和展会冷气缠绕而出。侧目望去,来自对面公司的“老冤家”也刚好下车——不过,脚下是一款叫不上名的中型SUV。细节在此,气场已分高下。可惜,汽车江湖从不靠“奏响集结号”取胜,更多时候,是胜在谁能在细不可察处更“顺手”。

为什么商务与家用偏偏成了“对立面”?商务SUV太过凌厉,冷静到像一张写着“你欠我钱”的脸;转而投向主打家用的车型,又难免装载尴尬,在客户面前像参加家长会时的家长,一点都撑不起场子。粉丝们问得最多的不是百公里加速,而是:到底有没有一款车,能“脸面够用、里子也够用”?

成都车展的展台灯光下,飞行家缓缓转一圈,像极了法医面前的一具无口供尸体。证据都在那里,得靠耐心比对。

外形上,星辉式进气格栅和自适应矩阵LED大灯赋予它得体而有分寸的张扬。它不像某些追求“视觉暴击”的对手,硬生生把态度写在车头上——反倒是那种无声却势不可挡的气质,让人有点联想起沉默的陪审员:你不会尝试挑战他,但也不会感到压抑。这种“气场够足却不咄咄逼人”,在商务场合下分外高级。有句老话说:真正的强大不需要砰砰作响——大多数有实权的人,都是悄无声息地赢下一半。

内饰部分,则是另一个维度的审判。实木饰板、真皮座椅,这些听起来行业里耳熟能详的描述,被无数品牌嚼得差不多失效,可飞行家用料和手感,还是能挑出点新意来。类似的细腻,只能说,摸多了“油腻人造革”,就知道什么叫真东西。你连落座的动作都变得斯文,仿佛开一场家庭会议只是顺手递份报表。

然而,现场盯着车看的人,十有八九并不是为了公司门面——他们纠结的,是家里那几个“小股东”。谁家的后座不是孩子和父母的“斗兽场”?第三排坐苦力还是坐亲戚,直接决定周末全家出游是甜是苦。6/7座灵活布局,成年人坐第三排也不挤,听起来平平无奇,落到实处才明白,这一米几的空间,是多少老父亲“忍辱负重”的缩影。

更狠的是后备箱,像机场搬运行李的推车一样,能吞掉婴儿车、行李箱还有娃的玩具箱。那一刻,你可以假装自己在出差,其实在帮老婆提满一车杂物,自己也没多光鲜。“飞行家”的后备箱,很有职业良知。

至于新风管家系统,乍看像是小家电厂家的套路广告。过滤PM2.5?说得头头是道,好像谁都懂。但呼吸过雾霾天后座小朋友睡着时的微鼾气,你会发现,有些配置只是买个安心。不然你试试看带着孩子堵三环,车里灰尘起飞,哭声比赛小夜曲。

再说动态体验,不过是行业里一场不见硝烟的拉力赛。CCD自适应悬架+Air Glide空气悬架,这些新鲜词儿其实和菜市场的电子秤有得一拼。真买回家才能体会,过减速带像“走平地”到底有多珍贵。对于职业司机来说,这叫长时间不关节痛;对中老年家属而言,叫“坐久了不想下车,孩子在后排调皮也能睡着”。这哪里是车,分明是个移动的隔音箱——或者临时避风港。

写到这儿,未免要自嘲一下。这行干久了,“选车”这种大事,往往归结为三个字:看需求。但大多数需求其实并不分明。你问想用来干嘛?对方能掰扯出五个场景,六种矛盾:公司需要面子,老婆关心舒适,孩子注重安全,老人怕折腾,自己觉得别太浪费,偶尔想追求诗和远方。就这么一辆车,居然要被迫扮演全家“求全责备”的糙汉,也难怪行业内“人性复杂”这话多年不过时。

回到飞行家这类产品,确有两边讨好的意思。客户看重门面,你不至于在会议室门口给领导掉价;家庭看重用车体验,又不至于让最年幼的股东用肘子抢座。到底要不要为一辆SUV花这个钱?七成理性,三成心疼,但我总想,这点“矫情”恰恰说明选择权还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真理往往并不在展厅的聚光灯下,也不在参数对比表上。商务和家用,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选,选那个能让你在深夜停车场下车时,不觉得自己像个马戏团演员的——大概率不会错。问题是,下一个十年,“全家桶+得体场面”的需求,会不会反过来影响整个市场取向?你怎么看,这种“通吃”方案,能让情理和利益都满意到底吗?

飞行家成都亮相,外观内饰有讲究,空间配置兼顾家用-有驾
飞行家成都亮相,外观内饰有讲究,空间配置兼顾家用-有驾
飞行家成都亮相,外观内饰有讲究,空间配置兼顾家用-有驾
飞行家成都亮相,外观内饰有讲究,空间配置兼顾家用-有驾
飞行家成都亮相,外观内饰有讲究,空间配置兼顾家用-有驾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