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东南亚总算迎来好消息,四千台海鸥到港,10月20日正式交付,期待一扫近期印尼市场销量阴霾

最近,比亚迪在东南亚又有新动作了。四千台海鸥刚刚抵达印尼港口,10月20号开始正式交付。数字还挺醒目,毕竟这是近期比亚迪在印尼市场比较大规模的一次投放。朋友小张,是当地经销商,跟我聊起时直呼终于盼来了货,之前真有点愁销量。这话挺真实,毕竟过去几个月,比亚迪的印尼零售量确实不太给力。

说实在,东南亚这边的竞争比我想象中还要凶。倒不是光靠技术拼,友商那边价格卷得比谁都狠。以我观察,像奇瑞、吉利这种没有硬技术储备的,基本只能靠价格打破局。吉利尤其没下限,低价战打得很激烈,这活像价格版跑马圈地,结果却是大家都赚不到钱。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去年同期印尼市场整体电动车零售量涨幅在30%左右,但吉利和奇瑞的销量涨幅明显高出平均,主要原因就是价格杀得太狠了。

比亚迪东南亚总算迎来好消息,四千台海鸥到港,10月20日正式交付,期待一扫近期印尼市场销量阴霾-有驾

也别一棍子打死这些车企。奇瑞吉利的研发流程确实没法跟比亚迪那种头部玩家比,就像农民种菜和温室里控温种草莓的差别。前者靠天吃饭,速度慢、风险高,后者投入和效率全靠科技加持。所以你看比亚迪虽然看起来全球领先,技术牛逼,但挣钱这事不那么直接。反面例子是,比亚迪电池出货利润竟超过了整车利润总和——这个感觉怪怪的,不知道后面有没有什么隐藏成本(这段先按下不表)。

供应链的博弈又是一出精彩戏。想象一下,整车生产就像做一道复杂菜肴,你有最好的调料(电池、电控技术),但要做成一盘美味还得供应链每一环顺畅。当下全球半导体短缺,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零部件涨价、交货延迟成常态。比方说供应链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车辆成本——我粗略算过,原材料和芯片涨价让一台车百公里制造成本至少增加5%-8%(这数字体感估算,样本少)。这对想在东南亚全面大规模扩张的比亚迪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比亚迪东南亚总算迎来好消息,四千台海鸥到港,10月20日正式交付,期待一扫近期印尼市场销量阴霾-有驾

聊聊用户。印尼的消费者更喜欢性价比高、维护简单的车型,和国内用户要求的高配置高性能是两码事。之前我跟印尼一位修理工小李聊过,他吐槽说:客户买车更多算经济实用,别一修就花大价钱。这无形中反映出,这边市场对品质和成本的平衡追求极其敏感。比亚迪的海鸥定位是小型车,续航不夸张,符合这类需求,但能否撑起品牌口碑,还有待时间验证。

再说回价格战那事。奇瑞吉利疯狂降价,看似卷出市场活力,但长远损伤力有点大。老人们常说赶集买卖一分价钱一分货,那这里面更像是恶性循环,价格打下来,谁都受不了,结果大家都绑在了薄利多销这根杠杆上。我倒是好奇,这种打法还能坚持多久,做产业链上游的电池厂商会不会也跟着受影响?这种局面让中国整个汽车产业想赚钱,感觉真的是猴年马月事儿。

对了,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对国内新能源车品牌在海外成长路径的看法有点大。这次想通了,之前说比亚迪一炮打天下有点大,其实他们更多是在摸索地方式,因为东南亚这市场本来就五花八门,人情味儿强,政策隔阂多,经济水平参差。比亚迪海鸥到货也算是试水,后续交付的反馈,销量曲线如何,才真能反映成效。

比亚迪东南亚总算迎来好消息,四千台海鸥到港,10月20日正式交付,期待一扫近期印尼市场销量阴霾-有驾

其实我挺喜欢观察这种变化。前两天逛展会,看到一辆刚刚下线的海鸥,车内的小细节还挺扎实:中控屏支持多语种,座椅面料亲肤但不滑,有点家用感。细节虽小,却能给用户安心感。这点比起那些拼命砍价卖车的品牌,至少多了一点温度。

你说,为什么这些有技术的中国品牌硬是没法在海外市场赚大钱?我个人觉得,现在贸易壁垒多,供应链不稳定,再加上用户教育和渠道建设滞后,本地化程度差,硬实力没到能换算成利润的程度。还有就是价格战激烈,利润空间被压得死死的。谁能把研发+供应链+本土化这三条路打通,谁可能先吃到甜头。

比亚迪东南亚总算迎来好消息,四千台海鸥到港,10月20日正式交付,期待一扫近期印尼市场销量阴霾-有驾

倒是让我纳闷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东南亚电动车市场虽然被吹得风生水起,但为啥真正火起来的车不多?是不是真是政策吹泡泡,或者是基础设施、消费惯还没跟上?不确定,仅是个人猜测。

那你们这边,有没有买过比亚迪或者其他国产新能源车?感觉怎么样,能不能扛住当地的复杂环境?我刚想起来,有个朋友说,他在雅加达开了辆海鸥,他说起步很轻快,空气调节也够用,就是停车找地方麻烦。这点小细节,可以看出一切。

比亚迪东南亚总算迎来好消息,四千台海鸥到港,10月20日正式交付,期待一扫近期印尼市场销量阴霾-有驾

下次再聊聊东南亚这些小众品牌和配套设施的拼图,挺有意思的。你们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