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雪佛兰Avalanche这套满脑子“异想天开”的中门设计,不少汽车老炮儿都要频频点头,又忍不住仰天长叹一句:“现在的皮卡,也就看个壳,论玩法还得翻一翻二十年前的老账。”
问世于2001年的Avalanche,是雪佛兰给汽车圈的一颗重磅炸弹。那会儿还没有什么“跨界SUV”风刮到天边,更没啥所谓“多元人生”,但雪佛兰就像提前装上了预言机,生生把皮卡和SUV做了一锅大乱炖,把传统的汽车分类玩成了现象级的泥石流。
中门设计这个东西,当时要是宝马、奔驰、福特独立搞出来,估计能在车圈传为一段神话。可是现实总有狗血,偏偏雪佛兰这个“美式传统大厂”捣腾出了Avalanche,把所有老派车迷都看得目瞪口呆。你以为它就是随便改改车门、拉长货箱?拉倒吧,它是把一台正经五座SUV直接用几分钟变身成皮卡巨兽,这听起来像网红DIY,实际上是工程师们走火入魔的工业浪漫。
对于皮卡/SUV车型的界限迷恋症,Avalanche选择了一刀切,把“适用性”这块牌子写得比广告词还花哨。标准配置5英尺多的短货箱,搁着其实就是给你平时装装架子骑摩托、丢丢工具的空间。
但只要你手一抖,掰下后排玻璃,中门一放平,这车的空间分分钟从“家用经济”变成“狂野卡车”。货箱连通座舱,长度直奔2.4米,把SUV和皮卡的高墙拆得稀碎。如果你掏心掏肺再测一测,各种户外装备、大件家具甚至摩托都能直接塞进车里,风吹日晒一概不怕。那种安全和灵活,搁现在吹也不过分。
虽然整个设计思路有点像是在脑洞中搅拌水泥,但当时正值SUV的黄金岁月,市场热得跟三伏天救不了一样。Avalanche就这么卡着点,替雪佛兰抢了个头炮,也成功挤进了不少买家的“人生愿望清单”。
现在世上还有谁能记得Avalanche横空出世那一刻的行业震惊?其实当年各路媒体都争先恐后地给这款车刷好评。MotorTrend就一口气评它为年度卡车。灵活性、舒适性、性能全都拉满,不管你是顾家的普通人、户外探险的沙雕青年、还是天天搬东西做买卖的商贩,买Avalanche都能找到自己的理由。这还不够?雪佛兰还贴心地推出了凯迪拉克Escalade EXT版,为高端客户大开方便之门,顺便让这玩意儿的“中门噱头”从市场边角一路吹进了奢华领地。你也许不信,但Escalade EXT除了壳子更闪、座椅更软,核心玩点还是Avalanche的中门组合。这设计想法,说句不客气的话——至今仍算前卫。
不过风水轮流转,Avalanche的命运也没一路高歌猛进。你看它造型吧,鲜明归鲜明,但头一代的塑料包围简直让不少审美党直呼辣眼。灰色包裹,侧面看着跟穿了件廉价雨衣似的。有人追着夸有性格,有人摆明了就是看不惯。雪佛兰没傻眼,反倒很实诚地听了用户意见,两年后就把那堆塑料件全都简化。到了2007年进化到二代,外观越发沉稳绵密,线条一顺溜,视觉体验起飞。不过,这么折腾来折腾去,这种外形改动背后的灵魂还是那个“不安分”的中门。
说到底Avalanche在细分市场也算赢得了自己的尊严。最风光的一年,销量能刷到九万多辆。还搭着凯迪拉克那趟车,雪佛兰把这中门思路一口气扩展到GMC Envoy XUV、悍马H2 SUT这些“另类豪怪”。Avalanche始终挂在先锋的位置,哪怕后来福特憋着劲儿搞Explorer Sport Trac,本田来个Ridgeline,都没敢真搞Avalanche这种中门变体。只能说开创一个细分品类永远是领头羊,跟风的都是翻牌小弟。
时间到了2013年,这款玩出花儿的Avalanche迎来了冷静句号。雪佛兰很干脆地选择停掉系列,主因很庸俗,Silverado双排座皮卡的设计越来越成熟,空间更大、动力足、复杂度低,性价比蹭蹭往上冲。通用汽车当时缩紧裤腰带,把注意力收回到高销量主流车型。作为谢幕,Avalanche那年出了个“黑钻特别版”,也算给死忠粉留了个念想。这车不再是全民神话,而是变成了粉丝圈里的小众怀旧。
奇怪的是,Avalanche虽然消失了,但它的“米德盖特”中门设计灵魂却男主角一样,总在银幕上刷存在感。现在的Silverado EV直接用了多段伸缩式中门系统,虽然说不是Avalanche那种极端样式,但本质上还是致敬前辈。从单片到60/40分割,用户选择多了,货箱长度更灵活,日常实用性依旧在线,这点确实有点“情怀延续”的味道。GMC Sierra EV Denali Edition 1这些新贵车型,也纷纷抱上了米德盖特设计的“大腿”,高档配置都玩得顺风顺水。
就连另一个万众瞩目的悍马纯电动版(Hummer EV),工程师也曾认真琢磨过要不要加中门。技术难度、封装问题、成本因素,最后只能遗憾搁置。但你得明白,这么高规格的电车项目还考虑Avalanche思想,证明那种“适应性车体”在通用集团内部始终被认为是业界典范。要换成别的品牌,估计真下不了这决心。
你回头再看,Avalanche的影响早已渗透至整个行业。皮卡和SUV分得很清楚?呵呵,现在谁还信那一套?连特斯拉都研究Cybertruck怎么在载货通道上玩花样,Rivian想为长续航做货舱齿轮槽。Avalanche那套“多功能集中”的设计早就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了后来者的思路。放在今天,车主挑车愈发挑剔,谁不希望一台车能随心切换用途、灵活百变?Avalanche这种敢想敢做,不怕被市场冷落的底气,现在越来越稀罕了。
当然话说回来,当年Avalanche也的确没把“中门式车身”的霸气落实到彻底成为主流。市场、时代、用户习惯,各种复杂因素叠加,决定了它只能做一段热情洋溢的尝试,而不能一直霸占舞台。可这才是真正先锋。混合类型、功能爆炸的思路,在Avalanche之后才逐渐从“小众福利”变成主流需求。你看到新款皮卡、跨界车都在“借鉴”(其实就是致敬)Avalanche的创新模式,不由让人感叹,原来“天马行空”是能影响历史的。
车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翻炒“情怀”与“创新”的老梗。Avalanche就是那个典型,被时间多次验证,依然闪着独特的光。通用汽车虽然没有让它复活,但米德盖特却早已在新世代车型里落地生根。这种精神遗产,被一代又一代工程师和用户悄悄传承下去。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被Avalanche的故事戳中了点“造车要玩点不一样”的神经?你如果站在2001年,一定很难想象这玩意儿能在今天的电动化潮流里继续“发芽”。其实魅力跟技术无关,关键在于敢突破敢冒险。不论是银幕上的经典台词,还是现实中的技术流派,都离不开点“疯劲儿”。
所以,下次你看到一台追求多变形态的电动皮卡,别忘了给Avalanche点个赞。是它让整个行业明白了兼容并包,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正的创新DNA。
车圈的先锋,从来不是最好卖的那一个,但它的影响力却是经久不息的。Avalanche的遗产就是这点可贵——成为一个时代的灵感火种,点燃别人前行的路。
聊到这儿,其实心里还是忍不住要问一句:你觉得现在的中门设计还算“惊艳”吗?欢迎你说说心里话,聊聊你对这种敢冒险车型的真实态度!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