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听劝了!告别大鼻孔格栅,重拾优雅设计路线

讲真,过去几年每次看到新款宝马,尤其是那对越来越离谱的“大鼻孔”,我这心里都五味杂陈。

你说它丑吧,它又透着一股“老子就是不好惹”的狠劲儿;你说它帅吧,又总觉得像是电影里用力过猛的反派角色,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又有脾气。

这事儿在车迷圈里都快成了一个梗,多少人一边骂着,一边默默P图,怀念那个线条优雅、比例协调的宝马。

谁能想到,这风向说变就变了。

宝马设计部门的大佬们最近好像开了个“内部反思会”,一合计,决定不玩这套“怒目金刚”的风格了。

宝马紧凑型车和新世代车型的设计总监奥利弗·海尔默亲口承认:“一切都在变得更沉稳。设计不必过于咄咄逼逼人,完全可以更含蓄。”

这话从宝马设计师嘴里说出来,简直跟奇迹似的,感觉像是听到了自家叛逆期的孩子突然说“爸,我错了”。

所以,那个被我们调侃了无数次的超大双肾格栅,终于要被“冷处理”了。

海尔默说得很明白,这玩意儿不会消失,毕竟是祖传的标志,但以后不会再“为大而大”。

需要气场的车型,可以适当保留;但像iX3、i3这些走量的核心产品,会更贴近上世纪60年代那种“小而精”的理念。

翻译一下就是:咱们以后不靠脸大吓唬人了,要靠气质取胜。

这简直是给全球宝马粉丝的一剂强心针,大家苦“大鼻孔”久矣!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更有意思的转变。

过去二十年,除了i3和i8那两款惊艳了时光的“未来战士”,宝马的设计语言一直在“我是谁”和“我想成为谁”之间反复横跳。

宝马听劝了!告别大鼻孔格栅,重拾优雅设计路线-有驾

特别是班戈时代的“鹰眼”大灯和火焰曲面,直接把汽车设计分成了“看懂的”和“看不懂的”两大阵营。

后来的继任者们,似乎想用更夸张的线条和更大的格栅来证明自己,结果一不小心就把油门踩到了底,用力过猛了。

现在提出来的“新世代”(Neue Klasse)平台,更像是一次设计上的“拨乱反正”。

它不仅仅是换个脸那么简单,而是从根儿上重新思考车身比例、光影效果和线条的流动感。

这就像一个习惯了浓妆艳抹的演员,突然决定素颜出镜,考验的是底子。

宝马的底子是什么?

是那份运动与优雅之间微妙的平衡,是那种“西装暴徒”的闷骚劲儿,而不是现在这种恨不得把“我很贵”写在脸上的张扬。

更让我拍手叫绝的,是他们对轿车和旅行车(Touring)的态度。

在这个全世界车企都一头扎进SUV红海,连法拉利都未能免俗的年代,宝马竟然公开高喊:“轿车是我们的核心!”

“旅行车是我们的灵魂!”

海尔默甚至点名说,发现美国市场的“瓦罐”迷正在回潮。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经典的3系、5系,甚至炸裂的M5旅行版,都还能继续活下去,而且会活得更好。

这简直是说给全世界听的“情话”。

宝马听劝了!告别大鼻孔格栅,重拾优雅设计路线-有驾

多少人以为轿车的时代要过去了,以后出门不是SUV就是跨界车,车身越来越高,重心越来越飘,驾驶乐趣成了稀罕物。

宝马这番表态,无疑是给那些钟爱低趴车身和操控感的“老顽固”们一个坚定的拥抱。

他们不仅要留住老客户,还想把那些开腻了臃肿SUV的年轻人重新拉回轿车的阵营。

就连一向以性能炸裂、外观凶悍著称的M部门,据说也要收敛几分锋芒。

设计总监范·霍伊东克透露,未来的M车型虽然依旧性能爆表,但在设计上会更克制,追求那种“能打,但不必天天把拳头攥着”的高级感。

这种简洁的设计,不仅更耐看,还能有效提升车辆的保值率,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爱车两年就过时了。

当然了,话虽这么说,咱们还得看东西。

毕竟宝马承诺的“2027年前推出40款新车”里,SUV肯定还占大头。

但至少,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那个我们熟悉的、优雅与运动并存的宝马,正在回来的路上。

这算不算是听劝了?

我看算。

那么问题来了,当那个不再龇牙咧嘴的宝马重新站在你面前,你会为这份“回归初心”买单吗?

还是觉得,这不过是车企兜兜转转之后,又一次迎合市场的商业策略?

宝马听劝了!告别大鼻孔格栅,重拾优雅设计路线-有驾

评论区聊聊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