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黄金季逆袭: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谁能打破无人驾驶亏损魔咒?”

现在正是港股的上市黄金季,但两家广州的无人驾驶公司,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打得难分难解了。

“港股黄金季逆袭: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谁能打破无人驾驶亏损魔咒?”-有驾

这两家企业你应该听过,一个是文远知行,一个是小马智行。不过这次可不是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拼技术,拼市场,而是直接在“舆论场”干上了。昨天,文远知行的CFO李璇在一个分析师群里,发了个长消息,直接指责小马智行在香港路演中的内容造假,还说他们贬低文远知行来拉投资。简单点说,李璇觉得小马智行在投资人面前挂了文远知行的黑牌,把脏水泼了个满脸。

眼下正值两家公司都要港股上市的关键时期,这事一出,就显得非常火药味十足。文远知行要求小马智行立刻整改撤回那些“不实信息”,还保留诉讼权利,但到目前,小马智行那边多少有点“装沉默”。

“港股黄金季逆袭: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谁能打破无人驾驶亏损魔咒?”-有驾

这两个广州的无人驾驶公司互掐,可不是第一次了。你可能记得,今年6月份的时候,小马智行的联合创始人楼天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来了个大篇幅分析,说从技术规模化和无人化标准来只有Waymo、小马智行和百度能坐上“牌桌”,其他公司都落后了不止两年半。言外之意,文远知行压根还没有资格进这个局。

这话说得文远知行当然坐不住,CFO李璇很快就在朋友圈怼了回去。不带脏字,但句句有力,比如直接提到小马智行在美国因撞车被吊销测试牌照的旧事,又吐槽他们对外签协议多,却“实地运营”的车少得可怜。你说这杀伤力大不大,两个点,能怼到对家喘不过气。

“港股黄金季逆袭: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谁能打破无人驾驶亏损魔咒?”-有驾

事实上,小马智行在美国出过不少问题。最有名的一次是2021年,它的一辆测试车竟然右转,把路口的分隔带撞了,还牵扯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调查,闹得沸沸扬扬。那时候,美国的灰熊研究机构直接拿这事炒作,做了一份针对他们的做空报告,给出了“数据造假”“缺乏技术安全”“财务风险高”这些扣帽子的内容。这事后,小马智行确实有所收缩,战略上更专注国内市场。而文远知行也没闲着,不同路数但也没少“刷存在感”,宣称自己在全球布局“无人驾驶牌照”,六个国家直接挂在招股书上。这些细节是不是有点“针尖对麦芒”的意思?

讲到这儿,你应该能感觉出,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到底有多深。可,他们闹得这么凶,到底哪个更强?

“港股黄金季逆袭: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谁能打破无人驾驶亏损魔咒?”-有驾

先来看两家的创业故事有点类似。小马智行是两个清华老学霸彭军和楼天城一手创建的,文远知行则是北大学霸韩旭出走百度后成立。成立时间前后脚,总部都扎根广州,业务赛道也几乎重叠。这样的背景直接让两家公司成为天生的对手,竞争是避免不了的。

但从业务来说,这两家其实也有些细微差别。小马智行主要靠自动驾驶货车Robotruck撑场子,今年上半年货车业务占近一半收入,技术授权服务也拿下不少份额,但Robotaxi的收入却只有不到10%。文远知行则反过来,把重点放在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上,从招股书数据出租车是文远的“门面业务”,其次是自动驾驶环卫车和小巴。

“港股黄金季逆袭: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谁能打破无人驾驶亏损魔咒?”-有驾

单看营收,小马智行确实表现更稳,1730万美元的货车收入直接碾压了文远知行的865万美元出租车收入。可你要是看更底层的利润就发现,这两家公司现在其实都没赚到钱。亏损数字更是动辄几十亿,小马智行过去三年半亏了45亿,但你别以为文远好一些,人家亏了65亿,比小马智行还猛。再看看市值,小马目前约72亿美元,远高于文远的33亿美元,看来市场也更看好小马这边。

咱们仔细一琢磨,为什么到现在双方业务还限制在小规模运营?其实目前整个行业的规模化还没真正落地,不管是技术还是成本,都卡在最后几公里的瓶颈。

“港股黄金季逆袭: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谁能打破无人驾驶亏损魔咒?”-有驾

两家公司都预计盈利还得再熬几年。文远知行希望到2027年勉强扭亏,预计EPS只有区区0.04美元。小马智行更是道明盈利点全靠用车规模,这个规模要达到5万车辆才能够平衡,时间大概要等到2028年甚至2029年。

所以商业竞争固然精彩,但目前两家仍处于追梦阶段,对未来的挑战一个不少,更别说无人驾驶这门技术远比看起来复杂。

“港股黄金季逆袭: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谁能打破无人驾驶亏损魔咒?”-有驾

这周四,两家都要港股敲钟了,估计市值表现会再次加戏。一场科技圈的商业博弈又要上演,但到你觉得谁会赢?还是说,其实这条竞争赛道里,故事才刚刚开始。关注我们,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