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汽车集群爆发,龙头企业带头,小零件抱团出海

百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遥远,像电视剧里的“别人家企业”?可你要是前阵子路过山东五莲,说不定就会震惊到停下脚步:整个县都像加了速度BUFF,一辆辆汽车在厂房里有节奏地下线,小零件们忙着奔赴各自的位置,这画面,就差没安排交响乐当BGM了。

说到“集群”,外行人一脸懵圈:一个小县城,到底凭啥喊出百亿的底气?难不成是“吹牛不打草稿”?慢着,故事还真不是一句“瞎得瑟”能糊过去的。

山东五莲,老名字其实还挺乡土气。可这两年,这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地方,居然在汽车产业上玩了波大的。你看到过自动化工厂里小机器人跳舞吗?那画风差不多——五征飞碟汽车总装车间,智能物流小车像极了高速公路上的蚂蚁军团,前赴后继,把每一块零部件准时无误送到该去的地方。225秒,就搞定一辆新能源轻卡,最高日产能直接攀上400台。有点炸裂。想想国人买轻卡那些事儿,这效率,妥妥“加速度人生”。

但是,光有个装配车间就能撑起百亿大业?显然没这么简单。关键是配套产业必须得跟上。“小鱼随大鱼游”,五莲把“五征”、“鸿日”这样的整车大哥当引擎,但没忘拉着一堆“车件小弟”抱团取暖。广和车件,这名字,听着就有点小作坊味。可实际人家主攻车灯、导流罩、保险杠,不声不响成了五征的主要部件供应商,人家的车灯除了点亮五莲,还能一路飘洋过海出口俄罗斯。80%产品直接供应五征,剩下的也慢慢撬开国际市场,这种粘性,谁说不是本地企业的生存法门?

其实,五莲这个套路,也不算多新鲜。各地拼命搞产业链,都怕自己成了“孤岛”。你在西南能看到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和五莲这一出“龙头带配套”,说白了都是攥一把好牌,把成本压下去,把反应速度搞上去。零部件直接在家门口生产,物流费用直接存进“钱包”,售后维修哪怕这会儿出点岔子,扭头上线直接搞定,压根用不着等长途奔走。而且,这不是一两家公司的孤芳自赏,全国招引60来家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整个链条“你中有我,我中带你”,虽然听起来是官话,可实际咂摸,真有点像包饺子,什么馅都能下锅。成了280多家企业,所有的配套说卷起来就卷起来,离“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差一个年会。

五莲汽车集群爆发,龙头企业带头,小零件抱团出海-有驾

要说爆款,还得数鸿日。2018年,这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被请进五莲,大有“诸葛亮请出卧龙凤雏”的既视感。厂区一条马路之隔,就是打锂电池的鸿蒙工业科技。玩儿新能源汽车的朋友都知道,锂电池贵成什么样,一不小心还会供不上货。鸿蒙直接投资搞PACK锂电池工厂,年产值一口气冲到5亿。这一来,配套齐了,出货不愁了,国家双碳目标、老百姓更想省油钱,一下子全照顾上了。

更带劲的是鸿日的“泡泡糖”车型。这车名听着软萌,技术实力却是实打实。副总裁吴建国专门强调,这款车“差异化”设计,说白了就是不随大流,人有我优,人无我有。四连冠的行业销量,说出去谁不服?占据全国微电市场23%的份额,还能把车卖到巴基斯坦、印尼等地。你说,是“内卷”升级版,还是躲开价格战搅浑水?反正人家已经跑通了出口路数。

这些整车龙头带屏的“配套小兄弟”,就像《变形金刚》里的组合金刚,一个是身躯,一个是零件,凑一起才叫威风。数据显示,截止九月份,“五征+鸿日”这两大龙头带动身后上规模企业,产值冲到94.8亿元,已经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有种一边干活一边“吸星大法”,只要大头不倒,后面小企业也能跟着“躺平”挣钱。

孙磊,这位县工信局大佬出来说话,话其实挺直给。他说明白了,“双引擎”模式让全县汽车制造能力直接升级,原来只能靠外购的基础配件,现在除了发动机、变速箱这类最核心的部件基本都能自给了。说白了,哪怕以后有人断你货源,大部分东西可以堆在自家仓库里搞定。占点“卡脖子技术”的便宜,你说是不是实实在在香?

五莲汽车集群爆发,龙头企业带头,小零件抱团出海-有驾

不过,这满身光环的百亿集群,真的是一帆风顺吗?放在现实里,大家嘴上说风光,心里大多还真忐忑呢。外部环境刺激一变,新能源汽车或者智能制造政策风向一调,靠单一市场和整车带动的配套企业就容易晾在“风口浪尖”上摇摆。现在看似“配套企业扎堆”,但要是哪天整车厂削减产量,订单流失的风险分分钟给你上好一课。再有,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还不是百分百“自己造”,那股“掐脖子感”偶尔还是会冒出来。本地化、集群化的优势,只在大家站定队形,不散伙的情况下才稳妥。市场波动,行业升级换代,甚至外部资本的突然涌入,都有可能搅混水。以前咱们见过多少产业园一阵风后“草长莺飞”,后面连灰都找不到。

五莲汽车集群爆发,龙头企业带头,小零件抱团出海-有驾

不过从产业链集聚、营收规模、技术升级到对外输出,其实五莲现在这台“汽车发动机”已经算压着主旋律起跑线了。未来往哪儿开,不光看龙头企业能否站稳高地,还得看全县的“配套小弟”们有没有自我革新的本事。成了,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地图”上的一抹高光;要是只抱龙头大腿不思进取,前车可鉴,很容易掉队。

当然话说回来,一百亿,不只是个数字,这背后藏着的,是一群人连轴转的奋斗,是小企业与大厂共荣共赢的生态。也许明天风向又变,也许有人说这只是短线风口。但谁又能否认,现在这场“工业大戏”,五莲刚刚拉开大幕呢?

咱们都说,做产业,拼的是眼光,更拼的是底子。靠一时热闹捞快钱终归靠不住,踏实把基础做扎实,才是真正抵御风浪的底气。今天的五莲做到了哪些?有没有什么还得补课?欢迎打在公屏,咱一起唠唠——你怎么看这个百亿集群的戏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