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三台电车,才懂充电焦虑的根源根本不是技术

讲真,一到放假,朋友圈里开电车的朋友们就开始集体渡劫了。

人家晒的是诗和远方,他们晒的是在高速补给神庙里,对着一根不会发光的能量图腾发呆的侧脸,眼神里三分迷茫,七分想创死一个人的决绝。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这是保留节目,是典中典,是一场大型的、赛博朋克式的、关于信仰的行为艺术。说白了,每一个堵在充电站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时间,为自己当初“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购车决策,进行一场盛大的赎罪。

他们以为自己买的是车,其实是买了一份期货,一份关于“未来基建会很牛逼”的对赌协议。

现在的问题,真的是所谓的“慢”和“少”吗?是,但不完全是。这俩字只是皮相,道骨是,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商业竞争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闪电战。每个车企的核心思想就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他们拼了命地把车卖给你,用各种花里胡哨的技术名词,什么800V,什么碳化硅,把你忽悠瘸了,至于你买回去能不能方便地充电,那是另一个部门的事儿,甚至可能是另一个公司的事儿。

最好的销售,就是把问题延后。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

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其荒诞的场景。想象一下,你穿越到了一个修仙世界,所有人都以剑为坐骑。各大门派,什么蔚山、理山、小鹏山,疯狂推出新款飞剑,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比一个炫。他们告诉你,我们的剑,“嗖”一下就千里之外,任意门见了都得叫大哥。你信了,你买了。结果你发现,所有飞剑都得去同一个“归元灵泉”泡澡才能补充灵力,而且一泡就是俩小时,泉眼还就那么几个。于是,所有大侠都堵在灵泉门口,一边排队一边骂骂咧咧,曾经的仙风道骨,变成了菜市场抢鸡蛋的大爷大妈。

我买了三台电车,才懂充电焦虑的根源根本不是技术-有驾

门派才不管你泡不泡得上澡,反正他的剑卖出去了,KPI完成了,年终奖到手了。至于灵泉不够用?那是基建部门的事儿,关我卖剑的什么事?你看,是不是这个味儿。

然后,他们开始给你画新的饼。说我们现在搞出了“800V高压快充”,一秒一公里,一杯咖啡的时间,满血复活。听起来是不是特别666?三体人听了都得从飞船上跳下来给你点个赞。但你仔细想想,这玩意儿就是个技术春药。

我作为一个拥有过几台电车的中年人,给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充电焦虑的核心,从来都不是技术参数。而是现实世界的草台班子属性。你的车支持800V,但那个桩子它输出不了那么大功率,或者说,电网爸爸不同意它这么搞。你的车支持快充,但前面占着位置的那台网约车,它不支持,它就要在那儿趴窝一个半小时。你有什么办法?你总不能把他车掀了吧?

我买了三台电车,才懂充电焦虑的根源根本不是技术-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企比作卖假药的好像有点过分,但好像又不过分。

真正的自动驾驶之王,关键不在特斯拉,在山东的老头乐。因为它从不遵守规则,所以它战胜了所有规则。同样的,真正解决城市通勤焦虑的,也不是什么800V,而是那个能推进电梯、能停在工位旁边的两轮电动车。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就是民粹的智慧,是技术无法解释的玄学。

当然,现在充电桩确实在变多,肉眼可见地在变多。国家队下场,资本闻着味儿也来了,加大,加大,再加大。但这能解决根本问题吗?不能。因为这是一场“压缩毛巾”式的游戏,车卖得比桩建得快多了。今天你觉得桩够用了,明天主机厂价格战一打,“哗”一下多出来几百万辆新车,直接把这点新增的充电桩给淹了,淹得死死的。

我买了三台电车,才懂充电焦虑的根源根本不是技术-有驾
我买了三台电车,才懂充电焦虑的根源根本不是技术-有驾

而且,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买某些品牌的用户,他们真的在乎充电快不快吗?我看不见得。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种感觉,那种范儿。会买蔚来的人,就是喜欢李斌老师那种“我不疯魔不成活”的精神状态。对他们来说,充电排队不是折磨,是社区活动,是教友交流会,是坚定自己信仰的仪式。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逻辑?逻辑在品牌玄学面前,一文不值。

说起来,服务区的泡面是真的越来越贵了,都快赶上我一个月的网费了。

我买了三台电车,才懂充电焦虑的根源根本不是技术-有驾

所以,别再听那些人说什么“告别充电焦虑”了。焦虑是不会消失的,它只会转移。今天你焦虑找不到桩,明天你焦虑这个桩是不是坏的,后天你焦虑这个桩会不会把你的电池充坏了。只要你还想开车,只要路上还有比你更不讲理的人,这份焦虑就会像金钟罩铁布衫一样,永远笼罩着你。

这帮孙子,真的,就是不干人事!

那么,未来会好吗?可能会。用钱和时间,硬堆,总能把基础设施堆到一个“勉强能用”的水平。但能过,就是能过。别指望什么革命性的体验飞跃。我们今天遇到的所有烦恼,最终并不会变成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而只会变成我们酒桌上的段子。

我买了三台电车,才懂充电焦虑的根源根本不是技术-有驾
我买了三台电车,才懂充电焦虑的根源根本不是技术-有驾

等到那一天,我们回看现在,并不会会心一笑,只会觉得当初的自己,像个小丑。因为那个让你随心所欲的时代,永远都在下一个路口,你永远都到不了。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