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新能源销量断崖,AION Y与昊铂HL增程版能否破局
去年冬天,我还在广州那边的车友群里听说,广汽埃安的AION Y有时候一到周末展厅就排队试驾。谁能想到今年风向变了?7月份刚过去没多久,有邻居开着他新买的AION Y回家,说是“优惠大”,但心里其实有点不踏实。他那台车落地不到两个月,微信群里已经有人吐槽:同款车型月销才七千多辆,还不如前几年旺季的一半。
我记得之前AION Y每次出新颜色或者小改款,都挺热闹。2024年时还能见到月销过万,现在连九千都难得碰上。销售小李跟我闲聊,说今年头七个月下来,这车平均一个月也就七千出头,“以前我们这儿交付都要等,现在库存堆着。”他说他们最怕的是顾客问:“是不是卖不动了?”其实不是只有这一款下滑——7月份UT只卖了四千多台,S和RT也都是三四千左右,V更惨,两千来辆;LX据说全国只出了五台。有一次维修师傅喝茶时还调侃:“LX这配置冷门得很,不坏都没人修。”
这些数字咋看都有点让人唏嘘。我翻了一下群友自测的统计表——整个品牌当月才二万一出头,比去年同期少了近四分之一。据说集团内部开会讨论过这个问题,但销售们私底下觉得主要还是产品没跟上市场变化,“技术再好,也不能光靠噱头。”
讲真,从去年开始大家就察觉到了苗头:新出的几款,比如V霸王龙、RT、UT什么的,看起来设计花哨,其实很多老用户觉得“用料缩水”。尤其是UT,据肖勇(营销本部那个负责人)顺嘴一提,他们希望这车能冲到每月至少一万五才能保本,可现实呢?最好成绩不过五千多,上个月又掉到了不到五千。“成本压力大啊,”售后师傅感叹,“你别看配置表写着L2辅助,其实实际体验一般般。”
还有件事蛮有意思。有个资深技师私信我,说最近不少客户来问高端系列昊铂怎么样。他直言:“高端现在不好做。”查了一圈数据发现,今年昊铂平均一个月勉强破一千,而且型号还挺杂,有朋友想买HL结果被劝退——理由是“养护贵且配件难找”。六月份和七月份销量基本持平,一百五十几辆上下浮动,在行业内算不上什么亮眼成绩。
但话又说回来,今年八月底集团专门搞了场发布会,把星源增程技术搬出来,还给HL加上增程系统,新版本指导价直接拉到27-30万区间。朋友圈里有人调侃,这价格比同级纯电贵不少,但对那些跑长途的人来说或许省心些。我自己体验过一次老式纯电跑高速,到服务区充电排队差点误事,所以听说增程版上市倒觉得值得尝试。不过也有人质疑:“现在各家都推增程,会不会卷死?”
至于市场怎么选,那就是另一回事啦。有朋友拿理想汽车、零跑之类举例子,说他们靠增程模式确实翻身。但另一些人则担忧,如果所有品牌扎堆做一样路线,到最后可能还是拼性价比和服务。“卷归卷,总要看谁扛得住吧。”隔壁修理厂老板这么评价。
对普通用车人其实最关心还是日常琐事:比如续航到底够不够用?冷门配置坏了去哪修?像之前AION V霸王龙那批带自适应远光灯的,有位司机反映晚上乡道根本派不上用场,只能手动切换。这种细节没人愿意在宣传册上写清楚,大多数购车者都是踩坑后才知道。
二手市场最近也起波澜。今年初还有人在收旧款S系列,但现在报价越来越低。一位收车贩子悄悄告诉我,“跌价快,是因为新车型更新太密集,用料缩水影响口碑。”他说如果不是急需换代,一般建议等等再入手。“羊城路况堵成这样,你买个续航虚标的新电动车图啥?”
每次去楼下停车场,总会看到那些熟悉却逐渐稀疏起来的新埃安标志。如果哪天邻居突然把他的Y挂网上出售,我一点儿不会奇怪。不管怎样,新技术、新产品终归只是工具,用起来顺手才是真的好使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来源于广汽集团官方产销数据及用户反馈碎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