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但凡聊到汽车,比亚迪这个名字肯定是绕不开的。
在很多人印象里,比亚迪就像是车市里的一个“学霸”,销量一路高歌猛进,大街小巷上绿牌子的比亚迪车也越来越多。
这种势头确实让人振奋,感觉咱们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终于扬眉吐气了。
不过,任何事情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想再往上走一步,都会遇到不小的阻力。
最近公布的一些数据,就让不少关心比亚迪的人心里犯起了嘀咕:那个跑得飞快的比亚迪,是不是开始有点跑不动了?
咱们先来看看具体的数据,这样聊起来才有根据。
今年7月份,比亚迪总共卖出去了34万多辆车。
这个数字单独拿出来看,绝对是相当厉害的,放眼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成绩。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数字和它之前几个月的表现比一比,就会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
和6月份相比,7月份的销量少了大约百分之十。
再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只有百分之零点五六,几乎可以说是原地踏步。
对于一个习惯了高速增长的企业来说,这种放缓的迹象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当然,我们分析问题要全面。
7月份历来是汽车销售的淡季,天气炎热,很多人要么在休假,要么就是懒得顶着大太阳出门看车。
根据行业协会的数据,整个7月份国内乘用车的零售量都比6月份下降了百分之十二。
这么一对比,比亚迪只下降了百分之十,说明它的表现其实还是要比市场平均水平好一些的。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半年那几轮非常激烈的价格战。
当时很多车企都在降价促销,比亚迪也参与其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消耗掉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购车需求。
就好比商场年中大促,很多人把下半年的东西都提前买了,那么接下来的几个月,商场的生意自然会显得平淡一些。
尽管有这些客观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比亚e迪自身面临的挑战。
首先,我们来看看比亚迪的内部构成。
它的销量主要靠两大支柱: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
这两个系列在十几万到二十几万的主流家用车市场,可以说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月份,像“秦”系列,一个月就卖了超过五万辆,是比亚迪内部的销量冠军;“宋”系列也贡献了两万七千多辆。
海洋网那边表现更抢眼,海鸥和海豹两款明星车型加起来就卖了九万多辆。
这充分说明,在老百姓最关心的这个价位区间,比亚迪凭借着不错的技术、丰富的功能和相对实惠的价格,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市场口碑和用户基础,短期内这个优势很难被撼动。
然而,一个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光守住自己的基本盘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向上突破,去争取更高的品牌价值和利润空间。
在这方面,比亚迪走得就有些艰难了。
它旗下的高端品牌腾势,7月份的销量只有一万一千多辆,这个成绩在竞争激烈的高端新能源市场里,实在算不上出色。
而新推出的几款更高端的车型,销量更是只有两三千辆。
至于那个定价达到百万级别的“仰望”,上个月的交付量只有三百多辆。
这说明,虽然比亚迪的技术很硬核,但在很多消费者心里,要把比亚迪这个品牌和豪华、高端划上等号,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接受过程。
这就好比一个做快餐非常成功的品牌,突然要去开一家高级餐厅,顾客们会不会买账,就需要时间和市场来检验了。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内部变化是,比亚迪的纯电动车销量已经连续好几个月超过了它的插电混动车型。
想当初,正是比亚迪的DM-i插电混动技术,以其超低的油耗和“可油可电”的便利性,打开了新能源市场的大门,教育了无数消费者。
但现在,当整个市场的玩家都学会了做混动车之后,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了。
无论是吉利、奇瑞这样的传统车企,还是问界、理想这样的新势力,都推出了非常有竞争力的混动产品,直接就来抢比亚迪的市场份额。
说到竞争对手,现在对 比亚迪威胁最大的,恐怕就是吉利了。
吉利汽车最近的势头非常猛,7月份销量达到了二十三万多辆,同比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八,这个增长速度相当惊人。
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吉利7月份卖了十三万辆,同比暴增百分之一百二十。
虽然总销量上吉利还比比亚迪少十万辆左右,但如果只看国内市场,这个差距已经缩小到了五万多辆。
更关键的是,吉利的策略非常明确,就是“贴身紧逼”,比亚迪出什么热门车型,它就立刻推出一款配置、价格都针锋相对的竞品。
比如比亚迪的海鸥和海豚卖得好,吉利就推出了星愿来抢市场。
最近吉利发布的银河A7,一款B级混动轿车,起步价竟然只要八万多块钱,这种定价策略可以说是把“价格战”打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压力。
除了吉利,其他自主品牌也都在奋起直追。
上汽集团、奇瑞集团的销量也都非常可观,特别是奇瑞,在海外市场做得风生水起,出口量巨大,这为它提供了稳定的增长动力,也为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树立了榜样。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过去那种依靠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打价格战的策略,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
因为当大家都开始拼价格的时候,这种优势就会被稀释。
那么,面对内外的双重压力,比亚迪新的增长动力在哪里呢?
首先还是得靠技术创新。
这是比亚迪的立身之本。
最近,比亚迪又推出了优化版的第五代DM插混技术,据说亏电油耗能降到百公里2.6升,这在燃油车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在智能化方面,比亚迪也开始发力,把自家的智能驾驶系统下放到七八万的车型上,并且承诺因为自动泊车功能出的事故由厂家负责维修,这种自信和担当无疑会增加消费者的信任。
还有更快的充电技术,目标是实现充电五分钟,续航四百公里,如果能实现,将彻底解决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
除了在国内拼技术,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是比亚迪另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7月份,比亚迪的出口量突破了八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半。
今年前七个月,海外市场已经为比亚迪贡献了超过五十万辆的销量。
事实证明,比亚迪汽车的性价比优势,在海外市场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当然,出海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会面临关税壁垒、政策变化、文化差异等各种挑战。
总的来看,比亚迪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
过去那种依靠先发优势和性价比快速扩张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它面对的是一个更加成熟、竞争也更加白热化的市场。
前有强敌环伺,后有追兵不断。
接下来的“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将是对所有车企的一场大考。
比亚迪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对旗下车型进行更新换代,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要想办法在高端品牌上取得真正的突破,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自己的领先地位。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车企之间竞争越激烈,我们能买到的产品就会越好、越实惠,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而看着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在全球舞台上同台竞技,共同进步,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