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从雅加达机场出来,导游小哥就把头盔塞进我怀里:"走,上车。"
我看着他那辆改装过的本田摩托,排气管锃亮,车身贴满了不知名乐队的贴纸,心里一紧:"就这个?去酒店?"
"对啊,这里都这样。"他跨上车,拍了拍后座。
我犹豫了三秒,还是坐上去了。毕竟来之前,所有攻略都写着同一句话:"在印尼,摩托车就是腿。"
但我没想到,这条"腿"会把我对交通、对秩序、甚至对"混乱"这个词的理解,全部撕碎重组。
红绿灯?那是个建议
第一个路口,我就懂了什么叫"印尼式过马路"。
绿灯亮了,我们往前冲。但左边、右边、甚至对面,都有摩托车在动。有人提前起步,有人红灯最后一秒冲过去,还有人直接无视信号灯,见缝插针地往前钻。
我死死抓着小哥的衣服,嘴里憋着一句"卧槽"没喊出来。
小哥扭过头,对我喊:"这儿就这样!习惯就好!"
我习惯个屁。雅加达的交通拥堵是出了名的,这座城市常住人口接近一千万,但机动车数量已经超过人口总数,年均车辆停止启动次数三万多次,稳居全球最拥堵城市榜首。
而在这钢铁洪流里,摩托车和电动两轮车几乎是人手一台,挤满了窄小的城市街道。红绿灯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参考建议"——能遵守就遵守,来不及就算了。
我抓紧了小哥的衣服,心想:我在国内开了十年车,从没见过这阵仗。
摩托车不是交通工具,是生存方式
在印尼待了一周,我才明白,摩托车对这里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出行选择",而是生存的必需品。
Go-Jek和Grab这两个超级APP,把原本非正式的摩托出租车ojek合法化了,给司机配上绿色工作服和头盔,用手机APP统筹管理。在雅加达街头,到处都是戴着绿色头盔的骑手,穿梭在车流中,像一群绿色的幽灵。
我试着用Grab叫了一次车。三分钟,骑手就到了。他叫阿迪,二十出头,脸上挂着标准的微笑。我问他:"你一天要跑多少单?"
他想了想:"四五十单吧,多的时候能到六十。"
六十单。我算了算,就算每单十分钟,那也是十个小时不停歇。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我看到他手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订单提示,还有那个永远在闪烁的"接单"按钮。2015年时,Go-Jek骑手每公里能拿到4000印尼盾,到了2019年已经降到1600印尼盾,而Grab更低,只有1400印尼盾。这点钱,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够,但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全家的生计。
我坐在他的摩托车后座,看着他熟练地在车流里钻来钻去。不是蛮横,而是一种精准的计算——哪个缝隙能过,哪辆车会突然变道,他心里都有数。这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求生的学问。
那些绿头盔背后,是一百万个"我要活下去"
Go-Jek创造了超过一百万个工作岗位,超过三万个残疾人通过它得到工作和赚钱的机会。听起来很励志,对吧?
但你知道代价是什么吗?
阿迪告诉我,他们每天必须保持60%以上的接单率才能拿到奖金,拒单太多就会被系统降权。而Grab的骑手拒单率必须维持在10%以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路有多远,你都得接。
他给我看了一张假订单的截图。"这种单子特别多,"他说,"系统派过来,你接了,去到地方,根本没人。白跑一趟,还影响你的业绩。"
印尼经济金融发展研究院的调查显示,42%的司机认为Go-Jek平台上的作弊现象最严重。假订单、GPS造假、幽灵乘客——这些词我听得云里雾里,但阿迪说得咬牙切齿。
他不是在抱怨平台。他是在抱怨那些钻空子的人,抢了他本该属于他的单子,偷走了他本该赚到的钱。
我突然想起在国内,我们抱怨外卖平台算法,抱怨骑手没尊严。但至少,我们还能抱怨。而在这里,抱怨是一种奢侈。你只能接受,然后继续跑下一单。
在巴厘岛,我终于自己骑上了摩托车
到了巴厘岛,我决定自己租辆摩托车。租金很便宜,一天40元人民币左右。店老板是个胖大叔,递给我钥匙的时候叮嘱了一句:"小心点,这里是左行。"
左行。对,印尼跟国内相反,车辆靠左行驶。
我骑上车,心里七上八下。刚拐出巷子,就差点跟一辆摩托车撞上。对方按了喇叭,但没骂我,只是摇摇头继续往前。
巴厘岛道路狭窄,路况复杂,行车秩序不佳,摩托车多且车速快,经常发生涉摩托车交通事故。我骑了不到十分钟,就看到一起剐蹭。两个骑手停在路边,一个在检查车,一个在打电话。旁边的车流继续呼啸而过,没人停下来看一眼。
这就是印尼的交通日常。事故很多,但大家都习惯了。就像雅加达的拥堵,巴厘岛的混乱,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骑到海边,停下来买了瓶水。卖水的小哥看我一身游客打扮,笑着说:"第一次骑?"
我点头。
他说:"别怕,这里的人都会让你的。"
真的吗?我不太信。但他说得很认真:"我们这儿,摩托车就是命。谁都知道。"
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在印尼,摩托车不是什么酷炫的玩意儿,不是什么追求自由的象征。它就是工具,是谋生的手段,是连接一切的纽带。
你可以嘲笑他们的交通混乱,可以吐槽他们的规则形同虚设。但你不能否认,这些骑在摩托车上的人,每一个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活着。
一场暴雨,和那些不会停下的车轮
最后一天,雅加达下了场暴雨。
雨下得很急,我站在酒店门口,看着外面的世界瞬间变成一片模糊。街上的摩托车没有减速,反而更快了。有人穿着雨衣,有人干脆光着膀子,任由雨水打在身上。
我看到一个骑手停在路边,从包里掏出一个塑料袋,套在手机上。他的动作很熟练,像是做过无数次。套好后,他又跨上车,消失在雨幕里。
阿迪发了条消息给我:"雨天单子多,今天要忙了。"
我打了一行字:"注意安全。"
发出去后,我又删掉了。因为我知道,这句话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他不会因为我的一句"注意安全"就慢下来,就拒掉那些危险的单子。
他会继续跑。因为这就是他的生活。
写在最后:谁也别装清醒
回国后,有人问我印尼怎么样。
我说,交通是真的乱。
他们笑:"那不就是落后吗?"
我没接话。
是落后吗?也许是。但更多的,是一种我们早就忘记的"生猛"。
我们习惯了红绿灯,习惯了斑马线,习惯了一切井井有条。我们觉得这是文明,是进步。
但在印尼,那些骑着摩托车的人,他们没时间等红绿灯,没精力讲秩序。他们只知道,晚一秒到,可能就少赚一单。少一单,可能就意味着今晚孩子没奶粉喝。
所以他们闯红灯,所以他们见缝插针,所以他们在暴雨里继续狂奔。
不是不懂规则,是活着比规则更重要。
谁也别装清醒。真的。
出行Tips:
- 在印尼打车首选Grab或Go-Jek,提前下载好APP,支持现金支付和电子钱包
- 如果要租摩托车,务必记住印尼是左行,需要适应期
- 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建议游客尽量避免租用和驾乘摩托车,安全风险较高
- 雅加达交通高峰期尽量选择摩托车出行,四轮车会堵到怀疑人生
- 随身带小额印尼盾现金,很多骑手无法找零大额纸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