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柳汽:一群狠人,造了乘龙卡车

东风柳汽造乘龙卡车,真不是凑数,是这群人把 “狠劲” 扎进了骨头里。

现在商用车行业里,不少企业图省事,发动机、底盘核心部件直接外购,凑吧凑吧就装车卖。有人觉得 “能跑就行,研发费钱又费时间”,我想说这纯属短视。乘龙卡车偏不这么干,死磕自研。

东风柳汽:一群狠人,造了乘龙卡车-有驾

就说发动机,乘龙卡车上装的马赫动力系列,不是拿别人的技术改改,是柳汽自己团队磨了好几年的。比如乘龙 H7 用的马赫柴油发动机,热效率做到了 48%,这数据在行业里算靠前的。跑长途的司机都知道,热效率高一点,油耗就省一点:有个跑广州到上海专线的师傅说,他的乘龙 H7 百公里油耗比同行的车少 2 个油,一个月跑 1.5 万公里,光油钱就能省 3000 多

东风柳汽:一群狠人,造了乘龙卡车-有驾

还有制动系统,行业里大多用液压制动,柳汽直接上了 EMB 电子机械制动技术,这东西不是简单换个零件,是整个制动逻辑的重构。之前看测试数据,装了 EMB 的乘龙卡车,紧急制动距离能缩短 2.62 米,别小看这两米多,在高速上可能就是撞不撞的区别。而且在 46 度的陡坡上,四轮驻车稳稳的,冰雪路面也不溜车,这要是在山区跑运输,司机心里能踏实不少。

说实话,商用车研发周期长,一款核心部件从图纸到装车,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投入的钱跟打水漂似的,很多企业扛不住就放弃了。柳汽这群人硬是扛下来了,这股 “不抄近路” 的狠劲,不是谁都有。

东风柳汽:一群狠人,造了乘龙卡车-有驾

有人觉得商用车就是 “工具车”,能拉货就行,没必要搞那么多细节。但乘龙卡车偏不,用户没说出口的痛点,他们反而盯得紧。

就说西南山区的司机,跑盘山路最愁啥?底盘扛不住,转弯费劲。乘龙专门针对山区搞了 H5 定制版,底盘弹簧加粗了 3 毫米,悬挂调校得更硬实,过坑洼路面不颠,爬陡坡也不 “塌腰”。还有驾驶室,山区跑运输经常熬夜,司机说之前的车座椅硬,开四五个小时腰就疼,乘龙直接把座椅换成了 带腰托的航空座椅,还能前后调节 15 厘米,腿长的司机也能坐舒服。

东风柳汽:一群狠人,造了乘龙卡车-有驾

服务更不用说,行业里维修大多是 “司机上门找网点”,乘龙反过来搞 “24 小时上门修”。有次一个司机在湖南高速上,车突然出故障,凌晨两点打了售后电话,不到 40 分钟 维修师傅就到了,换了零件不到一小时就搞定。师傅说,他们网点覆盖到了每个地级市,甚至有些县城都有服务站,维修半径控制在 50 公里以内:这不是随便说说,现在乘龙在全国有 300 多家服务网点,常用配件库存满足率能到 98%,不会让司机等配件等好几天。

东风柳汽:一群狠人,造了乘龙卡车-有驾

现在不少中国车企出海,就是把车运过去卖了就完事,售后靠当地代理商,出了问题扯皮半天。乘龙卡车出海,走的是另一条路:不是 “卖车”,是 “建生态”。

在东南亚,乘龙没光搞销售点,直接建了 KD 工厂,就是在当地组装生产。比如在越南的工厂,不仅组装车,还培训当地工人,甚至帮当地建了配件仓库,覆盖周边 300 公里 范围。之前有个越南物流公司老板说,以前买其他品牌的卡车,配件要从中国运过来,得等 3 天,现在乘龙的配件 半天就能到,维修不耽误干活。

东风柳汽:一群狠人,造了乘龙卡车-有驾

在中东更明显,当地夏天温度能到 50 度,普通卡车的空调系统容易罢工。乘龙专门针对高温环境,把空调压缩机换成了 耐高温型号,还加了防晒隔热层,实测在 50 度高温下,驾驶室里能稳定在 26 度。而且在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乘龙还搞了 “海外直播”,当地司机能通过直播看卡车的性能测试,有问题直接问,比光看宣传册实在多了。

据数据,近三年乘龙卡车海外销量年均增长超 100%,新能源车增长更猛,到了 300%。这不是靠低价冲量,是靠 “扎根当地” 的狠劲,让人家认这个牌子。

很多商用车企业就盯着重卡,觉得重卡赚钱多,轻卡、新能源商用车懒得搞。乘龙偏不,从重卡到轻卡,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每个品类都要做到能打。

比如城市配送的轻卡,乘龙 L2EV 纯电版,不是简单把燃油车改成电动车,而是重新设计了底盘。续航标称 200 公里,实际跑下来,满载货物 3 吨左右 也能跑到 180 公里,满足一天的配送需求。而且充电快,1 小时能充到 80%,中午吃饭的功夫就能补能,不用耽误下午干活。对比有些品牌的电动轻卡,标称 200 公里,实际跑 150 公里就没电,乘龙这一点就比别人实在。

工程车领域也一样,乘龙 H5 工程版,针对工地颠簸路面,把车架加厚了 2 毫米,还加了防腐蚀涂层。有个搞基建的老板说,他的乘龙工程车跑工地,两年多了,车架没出过一点问题,比之前买的其他品牌耐用多了。

说实话,搞多品类很难,每个品类的用户需求都不一样,研发、生产都得单独投入。但乘龙就是敢这么干,不依赖单一品类,不管市场怎么变,都有能拿得出手的产品。

乘龙卡车能起来,不是运气好,是东风柳汽这群人够 “狠”不抄近路,死磕研发;不糊弄用户,抠细节;出海不赚快钱,扎根当地;不单一依赖,多品类硬扛。做实业就得有这股劲,不然光靠投机,走不长远。

你们觉得做实业,是不是就得有这种 “轴” 劲?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本文数据和事件来自正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我们没法保证所有事件绝对准确,因此信息仅供参考,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