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海那一把火,烧得可真够“亮”的。
一台“公路高铁”理想MEGA,就这么在众目睽睽之下,没碰没撞,从车底“biu”地一下蹿出火花,几十秒内就变成了一副骨架。
这画面,说实话,比任何特效大片都来得震撼,也比任何负面公关稿都来得扎心,绝对是新能源汽车安全史上可以记上一笔的“名场面”。
理想的回应速度倒是一如既往的快,堪比他们的5C超充。
声明写得滴水不漏:“车门顺利打开,人员全部安全离车,积极配合调查”。
翻译一下就是:别慌,人没事,门能开,这已经是最大的胜利了。
这话术,简直是所有新能源车企的“标准作业程序”,闭着眼都能背下来。
但咱们车主心里想听的,是这个吗?
显然不是。
大家关心的是,那火,到底是怎么着的?
那可是理想MEGA,是公路上的移动城堡啊。
Déjà vu,有没有?
这才不是MEGA第一次“上火”。
今年8月在杭州,另一台MEGA就因为碰撞起火燃烧过。
当时官方的说法是“碰撞导致”,这理由大家勉强能接受,毕竟汽车不是坦克,哪有撞不坏的道理。
可这次不一样,好端端开在路上,自己就“热情”起来了,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你说这是巧合?
还是说,这“公路高铁”的底盘下,藏着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一触即发的“小脾气”?
说到MEGA,这车的诞生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爽文”。
从最初因为酷似“灵车”的奇葩设计被全网群嘲,销量跌入谷底,李想本人甚至都差点心态崩了,到后来通过调整策略,硬生生把销量从泥潭里拽了出来,连续几个月拿下50万以上MPV和纯电车型的双料冠军,简直是逆天改命。
就在所有人以为理想已经把这艘“船”开出风暴区,准备迎接彩虹的时候,这把无名火,就像一个幽灵,悄悄爬上了甲板,在最得意的时候给了致命一击。
问题到底出在哪?
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把矛头指向了电池——那块由宁德时代和理想共同研发的,听起来就高大上的“麒麟电池”。
这可是被双方都捧上天的明星产品,什么5C超充,“12分钟充500公里”,什么全化学体系热稳定、热安全。
广告词说得天花乱坠,核心就一个字:“稳”。
可现在,这份“稳”被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这脸打得,啪啪响。
咱们得说句公道话,电动车自燃,尤其是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一直是整个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这玩意儿就像个化学反应的暴脾气老哥,一旦温度超过某个临界点,内部就会发生一系列链式反应,能量瞬间释放,根本拦不住,堪称电动爹的“绝命一击”。
之前大家总觉得,这事儿离自己很远,是小概率事件。
但当一台售价超过五十万,主打“家庭安全”的旗舰MPV,在没发生任何碰撞的情况下,毫无征兆地自燃时,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瞬间就被击穿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质量问题,而是对整个技术路线的灵魂拷问。
理想汽车一路走来,堪称在钢丝上跳舞的典范。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精准地抓住中国家庭用户的每一个痛点——冰箱、彩电、大沙发,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把汽车变成了“移动的家”。
这种极致的产品定义能力,让他们在20万以上的SUV市场,甚至一度把特斯拉都甩在了身后。
他们确实是懂用户的,懂到骨子里。
但也正因如此,当这个“家”出现安全隐患时,反噬的力量也会格外凶猛。
毕竟,没人愿意花大价钱买一个随时可能“热情”起来的家。
现在消防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最终结果我们还得等官方通报。
不过,车主律师已经发出声明,否认了网上流传的“磕碰底盘”“改装电瓶”等不实言论,并提到一个细节:“后排电动车门无法立即开启,车主通过副驾驶车门成功逃生”。
这与理想官方声明中的“车门顺利打开”似乎有些出入,其中的细微差别,值得玩味。
是“能打开”还是“丝滑地打开”,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
上海的这把火,烧掉的不仅是一台MEGA,更是理想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纯电口碑,以及无数潜在用户心中的那份信任。
对于李想和他的团队来说,眼下最紧急的,不是发布一篇四平八稳的公关稿,而是要用最透明、最诚恳的方式,给所有车主和关注者一个交代。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奇迹,都得自己亲手去拼,而想要守住这份奇迹,容不得半点侥幸。
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