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续约了,十年长约一签,这事儿听着不大,可背后藏着的,却是一家老牌合资车企的生死局——它要靠什么翻身?
你可能不知道,就在几年前,上汽通用还是那个靠“五菱神车”反哺的合资巨头,而如今,它却成了通用全球重组中唯一被重金投入的“香饽饽”。去年第四季度,通用在中国一口气计提了超50亿美元的特别损失,为的就是关厂、裁员、重整业务。这不是溃败,而是换血。现在的问题是:血换完了,新心脏能不能跳起来?
我最近跑了趟上汽通用的试驾会,开着刚焕新的别克GL8和昂科威转了一圈,说实话,车还是那款车,但味道变了——更顺手、更聪明、也更“中国”了。
本地化,不是口号,是“动刀子”
过去合资车企的玩法很简单:国外设计、国内生产、中国用户买单。结果呢?功能更新慢、配置反人类、OTA升级像等孙子。我就试过一款老款别克,想开个自动泊车,得先连蓝牙,再进二级菜单,点三次确认——这哪是智能,这是“智障”。
但现在不一样了。从2025年起,上汽通用所有新车型的产品定义,全部由中国团队主导,100%围绕中国用户需求来搞。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后你看到的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可能不再是“美式思维”的翻版,而是泛亚+上汽联合操刀的“中国特供版”。
举个例子,这次试驾的昂科威,车机系统已经完全由上汽通用自己的数字化中心开发。语音识别支持方言、导航能预判堵车、空调会根据天气自动调节——这些细节,老外根本不会想,但中国用户天天在用。
更狠的是,所有数字化功能100%本土化开发。以前一个OTA升级要等美国总部批,现在上午提需求,下午就能上线。这种效率,才是真正在和新势力拼刺刀。
销量回暖,靠的不是“新”车,而是“新”打法
你可能以为上汽通用翻身靠的是新能源新车,但现实很打脸:上半年销量暴涨,主力还是GL8和昂科威这种“老将”。
数据很说明问题:2025年上半年,别克GL8家族同比增长37.4%,拿下MPV销量冠军;昂科威家族同比接近翻两番;连君越这种“冷门车”,销量都翻倍了。
为什么?不是车变新了,是价格变聪明了。
别克搞了个“一口价”政策,全国统一售价,经销商不能再乱加价或杀价。这招一出,价格战立马熄火,渠道稳定了,用户也踏实了。以前你买GL8,得跟销售砍半小时价,现在打开APP,价格清清楚楚,省心。
这背后,是上汽通用在重构整个销售体系。能赚钱的车型,集中资源推;卖不动的,直接砍掉。比如雪佛兰,现在几乎没啥声量了,但省下来的钱,全砸在别克和凯迪拉克的电动化上了。
电动化,不是“追”,而是“重构”
说到电动化,很多人觉得上汽通用慢了。的确,特斯拉2019年就国产了,蔚来小鹏也早就满街跑,而通用的奥特能平台,直到2022年才亮相。
但慢,不代表没后劲。从2025年开始的三年里,上汽通用要推12款全新新能源车,纯电、插混、增程全都有,轿车SUV MPV全覆盖。
关键是,这次不是“油改电”,而是奥特能2.0多元驱动平台打底。这个平台我试过,底盘刚性极强,电池包直接参与车身结构,过减速带那种“整辆车一块儿过”的感觉,特别扎实。
而且,奥特能2.0支持800V高压快充,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这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很多新势力了。
更关键的是,这些新车的研发,不再依赖美国。泛亚设计、上汽供应链、本土软件团队,三位一体。这意味着成本更低、迭代更快、配置更“卷”。
试驾体验:GL8,不再是“老板专车”
我特意试了新款GL8陆尊,以前这车给我的印象是:后排豪华,前排像开船。但这次,转向变轻了,底盘变韧了,隔音也更静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第二排座椅。它不再是简单的“大沙发”,而是带通风、加热、按摩、腿托调节的“零重力座椅”,而且支持语音控制。我说“打开零重力模式”,座椅自动后倾,腿托升起,舒服得差点睡着。
车机也彻底换血,高通骁龙8155芯片+5G网络,打开高德地图,加载速度秒杀老款。语音助手响应快,还能连续对话。我说“打开空调,调到23度,播放周杰伦”,它一口气全办了。
这已经不是传统MPV的逻辑,而是向理想MEGA、小鹏X9这些新势力看齐了。
竞品对比:谁才是真正对手?
我们拿GL8陆尊和腾势D9、极氪009对比一下:
维度 别克GL8陆尊 腾势D9 极氪009
售价 35-45万 34-45万 50万+
动力 2.0T+9AT DM-i混动 纯电
智能座舱 高通8155+5G 比亚迪DiLink 高通8295
辅助驾驶 L2级(与Momenta合作) L2+(比亚迪自研) L2+(Mobileye)
座椅舒适性 顶级 顶级 偏硬
GL8的优势在于品牌认知、空间利用率和乘坐舒适性,尤其是第三排,比D9更宽敞。而D9赢在油耗和绿牌,极氪009则主打极致性能。
但你要说谁更适合家庭出行?GL8的“均衡感”依然无敌——不偏科,不激进,适合大多数人。
背后是谁在撑腰?
上汽通用能翻身,不只是靠自己。
第一,上汽集团在撑腰。今年上半年,上汽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尤其是自主品牌和海外出口,势头猛。这意味着上汽有资源、有经验,能帮通用快速本地化。
第二,上汽通用五菱在输血。去年卖了154万辆,今年上半年76.45万辆,利润稳定。它不仅是“人民的代步车”,更是上汽通用电动化转型的“现金流奶牛”。
第三,通用汽车愿意砸钱。虽然中国业务亏损,但通用依然选择重组而非退出,说明它看中的是长期市场。一个近3000万辆的年销量市场,谁舍得放弃?
翻身的关键,是“中国化”还是“全球化”?
未来三年,上汽通用的新车将100%为新能源,这步棋够狠。但问题是:这些“中国特供车”,能不能反攻全球?
别忘了,上汽本身就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商之一,MG品牌在欧洲卖得风生水起。如果上汽通用的新平台、新设计能在海外落地,说不定哪天,美国街头也会跑起“中国设计”的别克电动车。
这听起来像做梦,但广汽丰田的铂智3X已经在尝试,东风日产的N7也拿到了2万辆大定。当合资车企不再只是“引进来”,而是开始“走出去”,才是真正的2.0时代。
最后聊聊:你还会买合资车吗?
我问过几个朋友,有人说:“新势力配置高,但我不敢赌。”有人说:“合资车稳,但怕跟不上时代。”还有人说:“只要价格实在,谁造的不重要。”
上汽通用现在走的,就是一条“稳中求变”的路:用经典车型稳住现金流,用本土化重构产品力,用新能源布局未来。
它能不能翻身?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它能把“中国化”做到极致,把价格打下来,把服务提上去,那它就有机会。
毕竟,用户要的不是情怀,而是一辆好开、好用、不坏、不贵的车。
互动时间:
你觉得GL8能打赢腾势D9吗?
合资品牌电动化,是“真转型”还是“应付差事”?
你会考虑买一辆“中国设计”的别克电动车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试驾完GL8,我问工程师:“这车能越野吗?”他笑了:“您是第一个这么问的。”我说:“万一老板想去露营呢?”——车,终究是为人服务的,不是为标签活着的。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