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那天在门口“刷手机”,鞋跟踩得都歪了。小区里都晓得他是修燃油车的行家,以前谁家发动一响不顺溜都要请他去看看。现在冷清得连麻雀都懒得落棚子——他说最近机油都没用掉半桶,维修单上全是空白。新车主们只在微信群里拼谁家的电车快充更猛,油车话题一说就冷场,真有点“油车末日感”。
记得四五年前,王师傅还自豪地跟我聊“大众EA888热效率都冲破四十点五啦”,城西那帮老头儿也跟着吹,感觉得有“工业自信”了。可刚听群里晓峰晒自家新买的理想L8,说快充插头不烫手、20分钟撑起五百公里,顺路还可以用手机远程开空调,那,还玩啥发动机啊?搞得王师傅都自嘲说,“咱这手艺也快变老照片啦”。
销售小林在朋友圈调侃,哪像以前拼交付量,现在卖一辆迈腾,奖金还不够买上海牌照费——今年牌照都拍到快10万,摇中签的概率听说比中奖了都稀罕。有个上海邻居,前两年咬牙买个燃油A4,现在都后悔得直问“能不能退了换电车”。保养费和油钱,每年结账都不是个小数目,他还专门研究了下保值率,说电车二手都比油车能高出20多个点。这个现象,原厂都闹心。
插一句,小众配置倒没那么冷门,但以前油车爱讲机械素质,说变速箱支持“S挡+手动模式”,现在你跟新能源车主聊,他们都觉得是“考古项目”。我那台老丰田,居然自带前排加热但没空调远程启闭功能,邻居创业小哥说,都成“怀旧梗”了。听说最近有的电车可以直接用语音发微信转账,搞得师傅都打趣“以后车主来修车估计先问能不能开支付宝”。
智能化升级这茬,不止新旧车主心态变了,养护方式也越来越不靠谱。王师傅说,有客户迷信网上流传的“电车不用刹车油”,结果最后一个转弯直接把刹车管掉了。还有小区楼下停车位块,电车为了省换挡工夫,直接推手刹顶着插充电桩,问我“啥时候能给油车加个自助快充”。这些执念,师傅常说,都是“换时代的阵痛”。
有一次,城北一家老加油站临时加装了四个快充桩,站长还担心“影响形象”,但开业第一周人都排到巷口了。中石化的老哥,喝茶时讲“我们这行也得跟上形势,生意嘛,能搂着就不能让他跑掉”。搞得俩师傅私下议论:“估计过几年,就剩下牧马人混动、老普拉多,专供怀旧党的”。北美那头挺疯狂,听说混动牧马人加价15%都抢破头,可那毕竟是少数人玩机械风——咱国内顶多算情怀买卖。
偶尔还有微信群里闹误会。有个车友买电车后拉活,说5分钟都能充两百公里,其实他跑高速等了12分钟。旁边技师笑,“懂不懂电压啊你!”。养护圈子里流传段子,“现在卖油车都怕收二手,赶紧转新能源了”——连老经纪人都劝我别碰油车,说市场认不认账,比技术好坏还关键。
至于油车降价,迈腾那14万能砍下真的不少,高峰期小林还盼着能多清库存。只是这行情吧,都知道卖一辆少赚一辆,清完库存还得琢磨二手怎么处理。师傅们感慨,“油车以后都变成馆藏,不是土豪买着玩,就是开着去年检”。
也怪不得年轻人习惯把绿牌当环保时髦,“节能低碳环境友好”已经不是标语,是微信朋友圈的日常。至于那帮怀旧的老车主——师傅讲,有两台老奔驰下次年检要多配几个智能接口,怕以后城市里限制进出,油车变成“老炮专属玩具”。
这阵风刮得快,爬坡也没喘气。像内燃机的冷门技术、阿特金森循环、VTEC可变气门这些话题,车友群里如今都没人愿意多聊。有个技术哥还开玩笑,“博世都不搞研发了,咱还钻牛角尖干嘛”。倒是我表哥准备把手头那台七年凯美瑞卖掉换比亚迪,他说“传统车的魂,就是保养换机油时的那口老烟味。以后只能靠电机啸叫回忆啦”。
昨天末了,小区师傅打着哈欠,随口来一句,“以后只剩电马和老普拉多混进国六,派头够却不好修。修车,过几年说不定就都叫软件升级师了。”——那机油桶摆着积灰,像是个过去的笑话。这年头,老车的故事比新车涨价还耐咀嚼,行情反正一天一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