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闯入”日本市场,3个月销量暴增3倍,日系车压力山大?
2025年10月,比亚迪和永旺联手搞事情,不是简单摆展台那种敷衍玩法,而是直接把电动汽车销售网点铺进了全国30多个商业设施和百货商店里。
在这些地方买车不用东奔西跑,订单、合同全由永旺负责,比亚迪的经销商配合展示和服务,这流程比传统卖场省事多了。
光看数字就知道布局有多狠——仅购物中心部分,永旺手握164家门店;加上其他业态,一共能覆盖到普通人生活里的方方面面,总数直接干到374家门店。
比亚迪这波操作,相当于把自己的触角插进了日本人逛街买东西的每一个角落。
首个试点放在千叶购物中心,那天刚开张,就来了超过两百组客户围观海豚车型,当场下单率飙到了三成。这热度不是吹出来的,在当地算得上现象级。
说到底还是价格给力。比亚迪电动车起售价被压低到只要 200万日元 。这个价位不是随便喊的,以主打的小型纯电SUV海豚为例,本来官方标价都快300万日元,再叠加积分返还、充电桩安装优惠,以及国家地方补贴,一套下来总共减免接近100万日元,到头来才有这么亲民的终端价。
同级别本土品牌普遍贵15%以上,所以这次比亚迪等于是把国内那种性价比优势原封不动搬到了日本市场,让外资品牌溢价套路彻底失灵。
更狠的是永旺拿到了自主定价权,后续还能继续调整策略,看准行情随时变招,把价格诱惑做足。
基础设施也没拉胯,全日本范围内永旺自带约 2500个充电桩,专治消费者对充电难的问题。以前大家犹豫买纯电就是怕找不到地方充,现在逛超市顺便补能,用车体验一下子方便不少。“边购物边给爱车回血”,谁会拒绝这种组合拳?
合作远不止中介角色,据说未来连进口环节都想自己包办,比亚迪在日本的发展空间眼看着越拓越宽。
数据爆炸式增长最直观:据协会公开信息,今年9月份,比亚迪销量冲到 802辆,同比翻了将近三倍,还破了月度纪录。在整个进口纯电领域占据五分之一份额,说它抢风头没人反驳。 6月才514辆,到9月就八百出头,这涨势已经属于“不设限”模式。不夸张地讲,这速度让很多同行望尘莫及。 尤其是在整体市场并不景气的时候,日本4-9月所有纯电乘用车加起来也不过2.85万辆,同比只涨3%,新车总量里比例还不到1%。但偏偏比亚迪杀出了重围,把冷淡局面搅活了一锅粥。
核心战斗力来自主力车型。今年春天上市的新款SUV“海狮7”,一口气砍掉73万日元优惠,引发抢购潮;小巧灵活又适合城市通勤的“海豚”一直靠200万左右定价稳住基本盘,两者合体撑起半壁江山。 产品配置挺懂用户需求,比如家庭空间选海狮,小型通勤挑海豚,对症下药效果立竿见影。而且前阵子“海豹”型号还混进过年度风云十大最佳车型榜,中国品牌第一次拿奖,在行业内部算得上提振士气,也助推信心转化为购买行动。 可以说销量蹿升背后,是精准定价+技术认可+渠道创新一起发力——特斯拉Model 3降完之后,共同刺激消费欲望。本地经销体系跟着扩容,加之与永旺合作预热曝光度急剧攀升,日本消费者开始主动了解甚至愿意尝试中国制造,这是以前少见的新鲜画面。 技术层面的认可很扎实。有机构拆解过“海豹”,称赞其动力系统和热管理甩本土竞品几条街,有业内人士甚至愿意花88万买报告,只为了研究其中细节。这些硬实力最终还是会回流至实际成交量里去,不管怎么包装宣传,用户用脚投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证明。
现在专卖门店数量已突破40家,并且持续增加中。据规划明年目标是做到100家规模,大部分选址锁定东京、大阪等核心都市圈,同时兼顾向二线城市渗透,与商超网点形成互补双覆盖格局。 这些实体站不仅展示各类新款,还有试驾体验、售后咨询等周边服务。例如针对用户关心最多的问题——比如刀片电池寿命、安全质保政策,都有详细介绍。一旦沟通环节顺畅起来,对于提升客户信任感帮助巨大,可谓一步步消除疑虑,为长期发展铺路搭桥。 野心远不止现状,新动作已提前布局。据透露,下半年准备上线一款针对日本特殊需求研发的新型轻量级纯电K-Car,要知道这种微型轿车类别占据当地35%的市场份额,是绝对的大众选择。如果真能切入这一细分赛道,无疑会威胁日产Sakura这样的领军玩家地位,而且刀片安全、电机快充都是亮眼差异化标签,很可能引发下一轮换购浪潮,从根本掀翻固守阵地规则,让更多人愿意跨界尝鲜国产新能源方案。 K-Car税费成本低、年检费用友好,各种政策红利叠加,对于精打细算的人群极具吸引力,新品如果如期推出竞争优势明显,将成为争夺主流板块的一记重锤。本土老牌们估计要坐不住,被迫重新审视自身战略打法,否则丢掉份额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从联合零售巨头推进销售网络,到创造历史性的三倍增长记录,再到专属新品计划逐步浮出水面,可以看出来每一步走得都很扎实,没有盲目冒进或粗暴刷存在感,全程以产品适配、本地化渠道创新以及技术背书作为支撑点,“组合拳打法”越来越成熟。不再像过去一样依赖廉价标签,而是真正进入深水区,通过软硬件升级慢慢扭转认知,实现逆袭突围效果非常显著。 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终于在汽车强国舞台实现阶段性突破,不仅新增一块高价值出口版图,更重要的是凭借真实产品能力赢得行业尊重。这趟征途未必一路坦途,但至少方向清晰,每一次动作都有迹可循,也让后来者看到希望窗口正在不断打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