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度电池装进增程车里,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为什么偏偏选择2026年这个时间点呢?

2025年9月电池圈 多位产业人士向36氪等权威媒体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宁德时代将于2026年推出新一代8系高镍电池,容量达到80kWh级别,率先搭载在零跑、小米等头部新势力的增程车型上。

这个消息一出来,整个新能源圈都沸腾了。要知道,过去那些增程车普遍只搭载40到60度的电池,续航焦虑主要靠油电互补来解决,现在塞进80度的大电池,增程车的整个逻辑都要被颠覆了。

这到底是真正的技术突破,还是又一轮营销噱头?

80度电池装进增程车里,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为什么偏偏选择2026年这个时间点呢?-有驾

80度电池装进增程车里,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从技术角度来看,增程车装上这么大容量的电池,是不是有点技术过剩的意思?

还是说这恰恰是抓住了市场的痛点,进行的卡位?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决定未来几年增程车市场的走向。

宁德时代"8系高镍电池"到底强在哪?

为何偏偏选在2026年上市?

宁德时代这次推出的8系高镍电池,其实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技术路线。早在2019年前后,8系高镍电池就曾经在市场上风光过一阵子,当时埃安、蔚来、小鹏等十几个品牌的车型都搭载过电池。

不过那时候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热管理技术跟不上,导致频繁出现热失控事件,最终被主机厂集体抛弃。

这次卷土重来的8系高镍电池有什么不一样呢?从技术构成上看,它的正极材料中镍、钴、锰的比例大致是8比1比1,就是为什么叫8系高镍电池的原因。

相比磷酸铁锂电池,8系高镍电池在单位质量下的能量密度要高出不少,性能也更强。这次的新一代产品采用了纳米级涂层技术来改良正极材料,通过固态电解质界面优化,把循环寿命提升了以上。

升级后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热失控的实时预警,就解决了之前最大的安全隐患。

为什么偏偏选择2026年这个时间点呢?

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层的市场逻辑。看看现在的增程车市场就知道了,理想汽车2025年1月交付了29927辆车,其中L6单车型一季度销量就达到了4.52万辆,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了。

问界的表现也不差,M9增程版2024年全年销量13.95万辆,在5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甚至超过了宝马X5的8.82万辆,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销冠。

但是用户的抱怨声也越来越大,主要集中在纯电续航短和高速油耗高这两个痛点上。现有的增程车纯电续航普遍在150到250公里之间,一到冬天就缩水到100公里以内,让很多用户感到焦虑。

宁德时代选择这个时候推出80度电池,正是看准了2026年用户对长纯电续航加低补能成本的刚性需求。按照日常通勤50公里来计算,80度电池的纯电续航可以达到400到500公里,基本上能覆盖一周的通勤需求,真正实现增程如纯电用的效果。

80度电池装进增程车里,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为什么偏偏选择2026年这个时间点呢?-有驾

80度大电池增程车,技术难点到底怎么破?

电池大了20度,增程器会不会变成累赘?

是很多人心里的疑问。增程车一直面临一个核心矛盾,就是电池容量与增程器效率之间的平衡问题。

电池容量越大,纯电续航就越长,但增程器这个用来发电的燃油发动机启动频率就会降低,就带来了所谓的闲置成本问题。比如增程器的体积和重量会增加整车能耗,如果用不上就相当于白白拖累了车辆性能。

宁德时代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双系统协同优化。在电池端,通过智能电量分配算法,优先使用大电池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比如白天纯电行驶,晚上用谷电充电,增程器只在长途出行或者低温环境下才启动。

既能充分发挥大电池的优势,又不会让增程器完全闲置。

是安全性问题的解决。8系高镍电池之前被抛弃,主要就是因为安全隐患太大。

这次重新推出,宁德时代在热管理技术方面有了显著提升。通过纳米级涂层技术和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不仅解决了热失控的风险,还把电池的循环寿命提升了以上。

意味着电池更耐用,安全性也更高。

对比一下现在市场上的情况就知道这个技术突破的意义了。理想汽车已经把电池容量提升到52.3度,CLTC综合续航超过1400公里。

零跑C10增程版实现了1190公里综合续航,纯电续航210公里。深蓝S09的纯电续航也能达到170公里。

这些数据看起来不错,但跟80度电池增程车比起来还是有明显差距。如果80度电池增程车真的落地,用户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周充一次电,每月加油不超过2次,就彻底打破了增程车只是过渡方案的偏见。

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80度大电池带来的改变是的。过去用户买增程车,多少还是带着一些妥协的心态,觉得只是在等待纯电技术更成熟之前的权宜之计。

但是80度电池让增程车在日常使用中几乎跟纯电车没有区别,同时还保留了长途出行的便利性,就让增程车从妥协选择变成了最优选择。

80度增程车普及,会颠覆新能源市场格局吗?

增程车装80度电池,到底是高端专属还是全民普惠?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重新定义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从用户角度来看,80度电池增程车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体验接近纯电,成本却低于纯电。

相比同级别的纯电SUV,增程车的售价普遍要低3到5万元,而且不存在续航和补能的焦虑问题。

是用车成本的优势。80度电池带来的长纯电续航,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对燃油的依赖程度。

按照当前0.5元每千瓦时的电价来计算,日常通勤成本只要5分钱每公里,比燃油车低了。对于大部分家庭用户来说,这个成本优势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同时增程车还能享受绿牌,在很多城市都不限行,又是一个额外的价值。

对车企来说,80度电池的普及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内卷。现在的市场格局是理想汽车以的市场份额稳居增程式SUV市场榜首,赛力斯也就是问界的母公司拥有的市场份额,这两家基本上瓜分了增程车市场的大头。

如果80度电池技术真的成熟并且开始普及,这两家头部品牌肯定要跟进,否则就可能被贴上续航落后的标签。

但是机会可能更多地属于二线品牌。零跑、小米这些企业如果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搭载类似的电池方案,特别是如果宁德时代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些品牌就有可能快速抢占下沉市场。

毕竟技术门槛降低了,竞争的焦点就会转向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

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对整个产业链的推动作用。80度电池增程车如果真的成功落地,会倒逼纯电车企加速快充网络的建设。

因为增程车提供了准纯电的体验,用户对补能速度会变得更加敏感。如果纯电车的充电体验跟不上,用户可能就会转向增程车。

竞争压力最终会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升级。

从市场数据来看,2022年到2024年我国增程式汽车销量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从增长到了,市场份额在迅速攀升。2025年度增程混动TOP20的合计销量约为20万辆,已经占到整个插混总量的近。

这个趋势表明增程车正在从小众选择变成主流方案,80度电池的加入可能会进一步加速这个过程。

80度电池装进增程车里,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为什么偏偏选择2026年这个时间点呢?-有驾

网友都在问:80度电池增程车,到底值不值得等?

80度电池增程车明年上市,现在买增程车是不是亏了?

这恐怕是很多准备购车的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从价格角度来看,80度电池确实会推高车辆成本,但幅度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行业分析师认为,8系高镍电池相比中镍电池在系统能量密度上的提升幅度并不算特别大,加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摊薄,80度电池包的成本增幅可能控制在5000到1万元之间。

意味着最终的车价可能比同级别60度增程车贵1到1.5万元,大概占总价的左右。但是从长期使用成本来看,这个投入是值得的。

省下来的油费在2到3年内就能回本,之后就是纯赚了。特别是对于经常需要长途出行的用户来说,这个账算下来非常划算。

很多人担心大电池会让车变得更重,影响操控性能。实际上8系高镍电池单位质量下的能量密度更高,通过轻量化材料和电池包结构优化,对整车重量的影响有限。

增程车本身就比纯电车重100到200公斤,多出的这点重量对操控的影响微乎其微,普通用户基本感觉不出来。

还有人担心增程器因为用得少会不会容易出故障?

这个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增程器的启动频率降低反而会减少磨损,比如原来每个月要用10次,现在可能只用2到3次,理论上故障率应该更低。

而且新一代的热管理技术改进之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都有了提升。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2026年确实是一个节点。已经确定上市的增程车型就超过10款,价格涵盖了15到100万元的区间。

长安深蓝、阿维塔、问界、尊界、极氪、上汽智己、奇瑞星纪元系列和比亚迪的仰望系列,这些品牌都在抢滩增程市场。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80度电池可能会成为产品差异化的重要。

对于正在考虑购车的消费者来说,是否等待80度电池增程车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用车需求。如果日常通勤距离比较长,经常需要长途出行,而且对用车成本比较敏感,那么等一等可能是值得的。

但是如果主要是城市代步,对续航要求不高,现在市场上的车型已经能够满足需求了。

求来判断,而不是盲目追求最新的技术。

80度电池装进增程车里,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为什么偏偏选择2026年这个时间点呢?-有驾

结语:增程车的"第二春",从80度电池开始?

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纯电与增程的竞争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各技术路线都在寻找自己的突破口,而宁德时代8系高镍电池的回归,可能就是增程车找到的那个突破口。

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对市场需求的把握。

80度大电池本质上是用技术手段解决了增程车的最后一公里焦虑。它让增程车不再是被纯电车吊打的过渡方案,而是成为了兼顾体验与成本的务实选择。

当用户可以用合理的价格买到一周一充、长途无忧的增程车时,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才是最适合中国家庭的新能源车。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这场技术竞赛的背后是不同发展理念的博弈。纯电路线追求的是技术的极致和环保的理想,而增程路线更注重实用性和过渡性。

80度电池的出现,让这两理念有了融合的可能。它既保持了纯电车的环保优势和使用体验,又解决了纯电车的续航焦虑和充电不便问题。

当然,技术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8系高镍电池能否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需要经过实际应用的检验。

安全性、可靠性、成本控制,这些都是需要在大规模商用中逐步验证的问题。但至少从目前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反应来看,这个方向是值得期待的。

2026年,当批搭载80度电池的增程车开始交付时,我们就能看到这场技术革新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市场变化。也许那时候,增程车真的会迎来自己的第二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