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汽-大众为2026款速腾冠上“3000万辆甄选款“的名号时,这个略显冗长的命名背后,实则暗藏着合资品牌在存量时代的生存焦虑。14.99-15.89万元的定价区间,看似延续了速腾一贯的亲民路线,但在新能源车型加速下探、自主品牌疯狂内卷的2026年,这个价格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
更值得玩味的是,所谓“新老同堂“本质上是产品更新节奏失控的遮羞布。当速腾L尚未完全接棒老速腾的市场份额,品牌又不甘心彻底放弃这块蛋糕,于是便有了这款“甄选款“的诞生。这种营销话术透露出的信息再清晰不过:这不是一次产品迭代,而是一场库存清理。 将目光投向竞品,东风本田思域2025款12.99万元的起售价、东风日产轩逸2026款11.39万元的入门门槛,都在用真金白银侵蚀速腾的品牌溢价。三年前,速腾还能凭借大众标志收割一波情怀税,但当合资品牌集体失守性价比高地,单纯的品牌力已难以支撑销量。 更致命的冲击来自新能源阵营。比亚迪秦PLUS DM-i智驾版售价7.98-10.38万元,吉利银河L6 EM-i限时售价7.98-10.68万元,这些插混车型不仅价格更低,还提供了更强的智能化配置和更低的用车成本。速腾坚守纯燃油路线,究竟是对传统用户的忠诚,还是对市场趋势的漠视? 动力系统更是暴露出速腾的保守。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18千瓦、最大扭矩250牛·米,搭配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在2020年或许还算主流,但到了2026年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干式双离合的顿挫问题、低速蠕行时的抖动,这些老生常谈的槽点依然存在。反观自主品牌的插混系统,电机的加持不仅让加速更线性,还彻底解决了低速工况下的平顺性问题。
配置策略更是将速腾的“精明“展露无遗。标配车型仅提供8英寸液晶仪表和后泊车雷达,连前泊车雷达都要高配才能解锁,这种“挤牙膏“式的配置分级在2026年显得格外扎眼。 12英寸触摸中控屏、自适应巡航、AEB城市紧急制动系统,这些本应成为标配的功能,却被大众用来区分高低配车型。这种策略的底层逻辑很简单:通过配置分级拉大价差,迫使消费者为那些本该标配的功能买单。问题在于,当友商都在标配L2级辅助驾驶、全景影像、智能车机时,速腾的这套玩法还能维持多久? 比亚迪秦PLUS DM-i智驾版全系标配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辅助,吉利银河L6也普及了车道保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等功能。速腾高配车型才有的预碰撞安全系统,在自主品牌那里早已不是什么稀罕配置。这种差距不仅是配置清单上的数字差异,更是产品理念的代际鸿沟。 10色氛围灯、皮革座椅这些所谓的“感性配置“,不过是大众用来掩饰智能化短板的障眼法。当用户需求从机械品质转向智能体验,当车机系统从加分项变成必选项,速腾的配置策略暴露出的是品牌对市场变化的迟钝反应。 更讽刺的是,即便是高配车型,速腾的智能化水平依然停留在“能用“阶段。没有语音助手的连续对话、没有OTA升级、没有手机远程控制,这些已经被自主品牌玩出花的功能,在速腾上依然缺席。用户为什么要为一块12英寸的屏幕多花近万元,仅仅因为它印着大众的Logo吗?
24622辆的9月销量和紧凑型车第3名的排位,乍看之下速腾依然稳坐中级轿车第一梯队。但稍作分析便会发现,这个数据充满了水分。首先,这是速腾与速腾L的家族总销量,单一车型的真实表现可能远不如账面数字。其次,这一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终端优惠和经销商压库。 走进任何一家一汽-大众4S店,速腾的优惠幅度都在2-3万元之间。也就是说,14.99万元的指导价不过是摆设,实际成交价往往在12-13万元左右。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短期内确实能维持销量,但长期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品牌形象的折损、经销商利润的压缩,最终都会反噬到产品力本身。 新老同堂的销售策略,本质上是产品力青黄不接的权宜之计。速腾L上市后并未如预期般快速取代老速腾,反而形成了内部竞争的局面。两代产品争夺同一批消费者,最终只会导致双输的结果。当品牌把精力耗费在平衡新老车型的销量时,竞争对手早已完成了产品迭代。 秦PLUS荣耀版DM-i车型官方指导价7.98万元-12.58万元,开启“电比油低“时代,这种定价策略对速腾构成了降维打击。不是速腾不够好,而是对手太凶猛。当新能源车型以更低的价格、更强的配置冲击市场,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2731mm的轴距和4791mm的车长,在空间表现上速腾依然保持了合资品牌的传统优势。MQB平台的机械素质经过多年市场验证,底盘质感、车身刚性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对于那些看重驾驶品质、追求机械可靠性的用户,速腾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用户群体正在快速萎缩。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关注智能化体验、车机系统的易用性、OTA升级的便利性,他们对机械品质的感知远不如上一代人敏感。当产品力的天平从“开起来舒服“倾斜到“用起来方便“,速腾的优势正在被消解。 比亚迪秦PLUS DM-i经销商指导价7.68-17.88万元,吉利银河L6 EM-i售价7.98-10.68万元,这些插混车型不仅价格更亲民,还提供了百公里3-4L的综合油耗、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对于每天通勤的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更低的使用成本和更少的加油频率。速腾的燃油经济性在同级中虽不算差,但与插混车型相比已无优势可言。 更关键的是,新能源车型的智能化体验正在重新定义“好车“的标准。语音控制、智能驾驶辅助、OTA升级,这些功能正在从加分项变成标配。当用户习惯了动动嘴就能控制空调、导航、音乐,再回到速腾那套传统的物理按键+机械旋钮的交互方式,落差感会异常明显。 这不是说速腾不好,而是时代变了。就像当年智能手机淘汰功能机,不是因为后者不能打电话发短信,而是前者提供了全新的使用体验。速腾坚守纯燃油路线,是对传统价值的坚守,也是对新趋势的抵抗。但历史已经一次次证明,抵抗趋势的代价往往是被边缘化。
2026款速腾3000万辆甄选款,本质是存量时代的防御性产品。它延续了大众的机械品质,却跟不上智能化的步伐;它保持了合资品牌的溢价,却给不出足够的理由。当新能源车型以更低的价格、更强的配置、更好的体验冲击市场,速腾这样的传统燃油车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淘汰赛。没有迭代的传承,终将沦为市场的注脚。对于那些仍然眷恋燃油车、看重机械品质的用户,速腾或许是最后的倔强;但对于更多追求性价比和智能化的消费者,这款车已经很难成为首选。合资品牌的光环正在褪色,留给速腾的时间不多了。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还有个人观点,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