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分享原因
虽然后来才发,但不是因为不想分享。主要是有些信息还需要再确认一下,有几款车我还没实际看过,所以推迟了一周,等我亲自摸过车之后,再和大家好好聊聊它们的细节。
增程MPV更受欢迎
这辆车在广州已经跑了很久,外观和纯电版X9一模一样,所以很多人根本没注意到它后面有排气管。
最近X9的月销量在2000到3000辆之间,而另一款纯电MPV极氪009的月销量还不到1000辆。从这个对比来看,MPV还是得有发动机才行。目前卖得好的MPV,比如D9、梦想家、高山,基本都是带发动机的,不管是增程还是插混,都能卖到接近万辆。
纯电MPV在高端市场不太占优势。这些用户需要长续航,经常要跑长途,平时也常有跨城出行的需求。无论是家用还是接待,等充电总是不太方便。
以D9为例,纯电版只占8%左右,最多也就15%。如果X9的增程版能保持这样的比例,那销量破万是有可能的。
外观设计挑战
也许最大的挑战是X9的外观设计,它吸引的是那些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但也可能让更注重实用和稳妥的主流用户望而却步。
再过两个月就要发布了,可以开始关注了。
智能电动车升级
内部代号557,这辆车春节后就基本准备好了。底盘调校做得不错,开起来很稳,上汽通用泛亚在调底盘这方面一直靠谱。这半年做了两轮评审,中间也耽误了几个月,主要是补了一些配置。
现在和Momenta合作后,智能驾驶系统也补齐了。插混和纯电两套系统都升级了,这次是纯电版本,电机功率超过330kW,比MEGA的1.3倍还强一点,也比极氪的310kW高一些。电池支持6C快充,容量有100度,大电池加超快充的组合已经到位,像沙发、冰箱、大屏幕这些配置也不算难实现。
MPV市场已经开始打价格战,高山把价格压到30万后,竞争就更激烈了。不只是MPV之间的较量,MPV也在慢慢抢大型SUV的市场。现在关键是要快,趁竞争对手还没来,先把市场占住,比如智界的MPV马上也要来了。
N6:高端精致新选择
N6的外观延续了N7的设计风格,内饰则更显高级和精致。车长4.83米,跟比亚迪秦L差不多,之前我建议再加长一点,以应对未来A级车越来越“高”的趋势。实际坐进去感觉不错,比L50更宽敞,加上日产一贯的“买沙发送车”传统,车内氛围更有档次。
动力方面,N6采用“大电池、小油箱”的配置,搭配行业领先的舱驾一体芯片,驾驶体验很扎实。日产调校车子的能力不错,在现有硬件基础上,开起来很有质感。
不过对N6来说,它不只是要跟自主品牌竞争,更大的挑战是东风日产的未来方向。N7已经吸引了不少新用户,而N6如果想抓住年轻人,可能得参考MONA M03的做法——它成功吸引了“City Boy&City Girl”这类人群。插混市场能不能从“经济实用”转向“精致生活”,这个营销方向挺难的。
一句话告诉你惊喜:车内变化最大,装上了华为的智能座舱系统。
对M7的评价与期待
我之前对上一代M7没看准,没想到鸿蒙智行和华为的影响力这么强。那代M7机械表现不错,能维持月销两万、年销十几万辆,已经算很成功了,比我预想的还好。
这次M7升级变化不大,基本都是网上曝光的内容,内饰也差不多能猜到。现在就等价格公布,按现在市场情况,价格应该不会太高,可能跟老款差不多,或者稍微调高一点。我觉得它月销破万没问题,一年卖15到20万辆应该能达到,再往上可能有点难,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我对鸿蒙智行的期待比我说的还高。
尺寸方面:(这里可以补充具体数据)
L06对比MONA M03分析
我来用更简单、直接的语言改写这段点评:
L06主打电动车,目标很明确——就是小鹏MONA M03。
MONA的用户大多是城市里的年轻人,不一定是富人,但生活有品味,最容易接受纯电动车。
L06在配置上做了升级:车身更大、电池容量更大,底盘用了双叉臂加多连杆结构,还搭载了一项新技术(后面再讲)。车机系统用的是3nm芯片,性能据说比高通8295还强,还带了激光雷达。
不过,L06最难的,可能是品牌影响力。现在的年轻人对新势力品牌有很强的偏见,品牌调性还需要慢慢建立。
舆论调整与用户应对
极氪这次更像是在做舆论调整,而不是单纯的产品升级。之前官方已经提前发微博,把信息透露得很清楚。有网友说得对,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对待老用户,还有怎么控制好关键意见消费者和高管的言论。
真诚服务赢人心
这位网友说得挺实在。听说极氪车主的转介绍率不高,这可能和“一年磨三剑”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关。俗话说“一笑泯恩仇”,但现实中哪有那么简单?要赢得用户的心,可能需要一百次、一千次真诚的微笑。
动力升级,竞争加剧
这次新款001在动力方面做了升级,用了新的Thor-U芯片,电压提升到900V,电机功率也变大了。新款是310+370,旧款是270+310,整体还是保持领先。不过现在最大的对手是SU7,001要想突围,光靠动力还不够,驾驶辅助也要跟上,最好还能有一台高性能的后驱版本,跑得更快,圈速更好。
这车的圈速已经不错了,如果顺利,后面可能会有更多成绩出来。
销量方面,最近几个月的数据还没看到,但只要产品力够强,市场反应应该会慢慢好起来。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只要改进到位,机会还是有的。
马力与轻量的博弈
迪粉很热,但赛车圈看法不一样。
先看马力,四个电机各555kW,总功率2220kW,明显是冲着赛道去的,想在纽博格林证明自己。
加马力,这是最直接的办法。之前比亚迪U9的四个电机是240kW×4,总共960kW,这次直接翻倍。而且分布式四轮电机的结构更灵活,每个轮子都有独立控制,比传统超跑用机械差速器更先进,可以说每个轮子都像有自己的“发动机”。
但在赛车圈看来,马力不是越多越好。很多2000匹马力的电动车圈速并不像数据那么夸张,因为马力大了,电池也重了,仰望现在的电池已经超过半吨。
之前我说仰望没搞对——应该先减肥。有人不同意,但赛车圈一直强调轻量化才是关键。因为车再快,如果太重,弯道抓地力就容易不够。这次仰望把整备质量降到2480kg,电池可能也换了新的,思路总算对了。
技术转化与人车结合
仰望团队,你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接下来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技术真正转化为性能。现在,当马力提升之后,一个懂工程、懂赛车的车手,比单纯依赖电子工程师的调校更有价值。电子系统可以优化理论状态下的表现,但真正突破极限的,还是人。
纽博格林的圈速记录是个目标,但造跑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就像当年本田打造NSX一样,是为了在过程中锤炼技术、提升品牌高度。仰望U9虽然不是为赛车而生,但它更像是一个企业精神的象征。四电机的设计,让普通人也能体验到接近专业驾驶的感觉,这本身也是科技的一种体现。
建议未来在研发中,多引入有赛车背景的专业车手,他们对极限的理解,能帮助你们更精准地找到技术与驾驶之间的平衡点。
年轻潮车新选择
这是一台“冒险”的车。
增程式和插电混动的大尺寸轿车市场还在发展初期,机会不少;但目前在这个领域成功的车型不多,而且风格都偏成熟、豪华、科技感强,有点“老钱风”,少了点年轻的感觉。
领克10 EM-P是第一个在这个级别里尝试走年轻路线的,它用双电机四驱和领克一贯的操控调校来吸引人。
不过,A8级别的尺寸已经很大了,再大一点就接近奥迪A8了。用这么大的车身去追求运动感,确实有点挑战。但它的设计又很现代——前脸有电感,侧面线条倾斜,车门上有装饰条,这些细节都在说:“我是个潮车。”
加上华为的智能系统,配置也很全,让人好奇:这样的车,到底是谁在开?
追光L改款亮点
作为一个汽车爱好者,我觉得这次追光的改款挺有意思。之前这车在开发过程中定位一直变来变去,一会儿是20万左右的中高端轿车,一会儿又被要求往豪华方向靠,还要提升操控,搞得研发团队压力很大,也耽误了时间。
本来只是小改一下,结果最后变成了大调整。这次改得挺明显,主要有几个重点:
1. **定位更高了**:现在叫“追光L”,是旗舰轿车,外观用了双色车身、大轮毂、金色格栅,这些配置一看就是高端的感觉。
2. **尺寸更大了**:5125mm长,1985mm宽,轴距3010mm,比之前的追光大了不少,几乎和奥迪A6L差不多大。
3. **电池更大了**:63度电,纯电续航323公里,比原来的43度、262公里强了不少,跟一些大电池的增程车不相上下。
4. **发动机功率更强了**:110kW比之前的100kW高,低电量时表现更稳定。
5. **电机功率也提升了**:前150kW+后230kW,比原来的前130kW+后160kW强不少,已经接近宝马i5 50L的水平,而且人家是纯电车。
总的来说,这次改款让追光变得更像一台高端新能源车了,看得出厂家是下了功夫的。
轿车市场竞争激烈
我担心在现在的这个价格区间,轿车的销量都不太好。像比亚迪汉L(2-5万)、享界S9(2-4万)这些车型,竞争都很激烈。想在这个市场里占得一席之地,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RAV4前脸设计差异
这次北美版RAV4推出了几种前脸设计,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海外普通版那种经典的、正统的外观设计,被广汽丰田的威兰达拿去了,而不是一汽丰田。丰田这招挺巧妙,正统的名字给了一汽丰田,正统的设计给了广汽丰田,两边都照顾到了,没得罪谁。
好的,我明白了。我会用简单、直接、容易理解的语言来改写文本,让内容更贴近普通读者。请提供需要改写的原文,我会按照你的要求进行处理。
混动技术发展与选择
越野版的话,动力有三种选择:2.0L纯油、2.0L混动、2.5L混动,油耗分别是6.29升/百公里、4.59升/百公里和4.91升/百公里。海外市场还有个PHEV版本,但续航太短,不太适合国内这种激烈驾驶的环境。
2026年是混动技术大爆发的一年,丰田第五代THS系统还是很强,功率分流技术依然靠谱。混动车如果想在中国市场有竞争力,还是得靠这个技术。
T11与L9相似
T11的思路挺简单,就是把贵一点的L9换个名字,产品细节也差不多,连增程系统都模仿得挺像。
没啥特别值得说的。
增程版助力市场拓展
这车原本是想走纯电路线,但没达到预期,所以赶紧上增程版顶上来。既然上了增程,顺便也把纯电版更新一下,思路就这么简单。
如果和埃安V霸王龙放一块儿看,会发现它们其实挺像的,前脸和尾部做了些调整,但整体结构差不多。这不是坏事,因为这个平台空间利用率不错,丰田也在用,换个造型主要是为了跟滴滴快车区分开。另外,加了“神奇液体”之后,充电口往后挪了,现在充电方便多了。
十来万能买到增程的大五座车,目前只有零跑做得比较突出。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核心亮点还是增程版,关键问题是广汽能不能拿出像零跑那样有竞争力的价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