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咱中国“新势力”品牌的车能在德国玩得风生水起?别说,9月8号那场慕尼黑国际车展,零跑Lafa5一凑热闹,直接给德国车迷们整懵圈了——“这玩意不是我们才有的范儿吗?”结果,人家的摊位水泄不通,气氛比木鱼还热烈。以前说出海难,似乎都成了“过去式”。而这波所谓的“零跑现象”,确实像大鲤鱼跳龙门,把中国制造的底气抖出来也不怕吓着谁。可问题就来了这股风到底刮得多猛?零跑凭什么杀出重围,德国车迷为啥全都“上头”?甭急,咱慢慢扒拉,今天就带你捋一捋,这场“中国智造”又是咋惊艳了慕尼黑,顺便挖挖背后的门道,到底是运气好,还是本事硬?
有人说零跑这成绩,不就是“喝点洋墨水,抱条大腿”,才把出口干得有声有色?也有人酸,国外人好骗,啥便宜啥买。可事实当我们摆在桌面上时,这局面还真不是你一句“巧合”就糊弄过去的。来点干货——2025年1-8月,零跑全球交付32万台,这不是闹着玩的吗?出口量也不差劲,三万多台甩开新势力“老对手”。光德国市场,首年就卖出去6000多台,8月纯电销量拿了中国品牌桂冠,比亚迪都得往后稍稍。反正欧洲车迷那架势,比咱国内买房子抢开盘还热闹。这下子,不服是不行的。咔咔两年,零跑把销售服务网点全世界铺开,德国一年当中就蹦出来百余家经销商,走哪儿都能见着。这速度换了别家,还不得吹嘘一宿。
但最绝的其实还在后头,朱江明点破玄机——“咱不是傻干,是学会了借力打力”。和国际巨头Stellantis这么深度绑定,资源、渠道、品牌一锅端,零跑活生生化身“欧洲自家人”,人脉关系、售后网络一条龙。你说这搭配,不拿奖都难。
咱们琢磨琢磨,零跑到底凭啥能把德国市场卷成这样?先说合作,Stellantis不是啥路边社,多少欧洲品牌的大当家,眼光毒辣着呢。跟零跑合作以后,海外销售门店蹭蹭涨,600多家铺开不是说着玩的,背后的资源调度、渠道建设,分分钟吊打纯靠自己摸爬滚打还在找路子的同行。
再说消费者心理。你让德国人把自家VW、奔驰扔一边,掏钱买中国新势力,说实话,这事要搁五年前,想都不敢想。为啥他们就舍得?道理很现实,买车跟买馒头不一样,都想着能省点钱、多点配置、更省心维修。零跑T03,德国定价不到2万欧元,这价格搁地铁站口都快赶上包包摊儿了。可别小瞧了人家的硬件动力、电池、快充、智能化一条龙,比本地小钢炮还拉风。你说同等预算能买到更好玩的车,德国人怎么就不会心动?身边常去欧洲自驾的老李巴拉过一句——德国4S店那服务,碰见零跑,体验比“中午家炖炖排骨”还香,妥妥的增值感。这事儿,确实靠吹不行,得真本事。
零跑走的路子也独到。搞全车型矩阵,轿车、SUV、运动跑,全都要涉猎。慕尼黑一亮相的Lafa高颜值运动轿跑,开盲订都敢玩,摆明了“让人挑花了眼”。这种打法,不光抢用户,还建立了品牌“全能型选手”的人设。没毛病。
不过表面上风光无限,难道就一点坑都没有?别闹!咱们中国车企出海不是今天才开始。前几年,不少品牌也曾高唱凯歌,最后有的卡在售后,有的倒在本地化难题上,有的干脆赔了钱还赔了吆喝。零跑这波大面积扩张,硬件铺得太快,难免有人担心——“你今天德国搞定了,明儿法国、意大利可不见得买账啊!”零跑靠合作方给力,渠道跟上,你欧洲政策一变、关税一加、市面套路随时升级,环境没那么一帆风顺。
再来补一道冷水。有老外车评直接表示“中国新势力来势汹汹,但品牌认知、售后体系、持久口碑,压根不是一年半载能搞定的,更不是砸钱就能弄出来的。”多少中国血汗工厂蛮干几年,下场也不过是“行业小透明”。全国各地都是一窝蜂扎堆,却只有少数撑得住。零跑现在的“高光时刻”,会不会和曾经爆红又猝死的某些国产品牌一样,最终“极速冷却”?德国人一边体验新鲜感,一边也未必真的把零跑当“自家人”。
更别提,在“维修方便”这事上,欧洲大妈欧洲大叔也有话说。有人直言,现在是在慕尼黑和柏林买零跑容易,可一旦开去法兰克福小镇,四儿子的网点真能跟上?一出毛病能当场搞定维修还是“拉到大城市再修”?小众牌子的“服务焦虑症”可不是心虚,真有那么容易解决?历史经验摆那儿,谁都不是傻子。
但让人“直呼离谱”的反转来了——零跑的战略比大家想象的还要老辣。按照官方数据,截至2025年8月,德国渠道网点109家,年底目标干到120家,占据德国电动车渠道的“黄金路段”。换句话说,只要你还在德国,基本25分钟车程内,保证能碰上零跑的经销商。这布局密度,别说中国品牌抢不到同类阵地,连很多德国本地老牌都怕了。事实啪啪打脸,那些曾经担忧零跑在西欧小镇“人找车难”的老外,发现自家门口就有样车体验厅,预约、试驾、售后全流程一键直达。零跑基本用中国的“外卖”速度做了服务业的供应链,谁能想得到?
更骚的是,零跑还打算“反向输出”。你以为就满足于整车出口?人家把核心零部件都准备给Stellantis配套供应了!这相当于不仅要在海外卖车挣钱,还能给国际巨头供货赚二把。没错,这就叫“出口创汇双保险”。求稳又求突破,一副“你不服都得服”的姿态。
至于品牌认知和本土化,这帮人没走老套路。零跑紧跟欧洲政策走,也不学人家玩花里胡哨的广告,靠产品说话、靠高性价比杠硬营收。产品强、服务勤、价格亲民,德国用户原地“真香定律”,不怕谁验货。
别以为这全是规划好就能搞定,人家零跑两年海外市场布局,快刀斩乱麻,比不少同行的“星月计划”靠谱多了。中国制造跨到中国智造,这腰杆子硬得很。
但愿你别光看热闹。现如今的国际局势,对中国品牌出海充满变数。欧洲市场风声鹤唳,动不动就给你整个反倾销调查,税收壁垒一加,说白了就是“你卖太好了,我心里有火”。业内人都明白,这阵子德国对中国电动车格外“上心”(你说是羡慕还是慌张?),开个新闻发布会都少不了点名中国品牌。有经济分析师提醒,零跑虽在德国稳了,但是进军法国、意大利之类的地儿,可没这块好啃。各地政策差异,环保门槛,文化认同感——真要攻下全欧洲,那得真刀真枪干几年。
与此零跑再火也没法避免一个问题欧洲新能源车市的蛋糕没看上去那么大。能持续做大,靠的不止是价格战,创新力、持续服务、二手市场稳定性一个都差不得。如今各国越来越多本地化政策出台,中国品牌出海变数重重。今天德国顺风,明天就不见得能在西班牙、比利时顺利复制。合作方能稳多久?行业风口能撑几轮?大海潮退,谁在裸泳,一眼就看穿。零跑下一步,要怎么守住阵地不滑铁卢,可不是喊喊口号就成。
说到这儿,别看咱一顿夸零跑,真要舔起来也挺不靠谱的。这江湖上,光凭渠道多、服务快,德国人就能爱你一辈子?别当人傻。老话说的好,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今天你香明天也可能齁人。可反过来讲,那种总唱衰的风凉话也用不着,一口一个“中国制造就没戏”,你这不是膈应自己吗?其实零跑这路数——胆大+谋深+脚下有泥,敢闯又能扛,确实值得很多同行好好学一学。 咱希望中国品牌能真正在海外变“座上宾”,别老做“新鲜人”。嘴上客气归客气,骨子里不怕较劲,才是真的打得响。别整天吹破天,干事得踏实,要不最后还不是被人喝凉水说三道四。今天零跑笑得欢,明天脚下老实着点,才是真正的“智造”担当。
德国人这波“零跑热”,到底是真心种草,还是图个新鲜?你觉得中国车企出海,是赢在价格还是靠产品力?还有,有人说欧美政策一收紧,中国品牌靠这套攻势还能走多远?你怎么看零跑下一波的路,是继续高歌猛进,还是会遇到“拦路虎”?说说你身边的看法,别吝啬你的点子,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