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低空领域的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低慢小” 无人机凭借其体积小、飞行速度慢、雷达反射截面积小等特点,极易躲避传统安防系统的监测,给公共安全、军事设施及关键基础设施带来诸多潜在风险。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知语云智能科技匠心独运,推出雷达、光电、激光反无人机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低空安全保驾护航。
一、技术融合,构建全方位监测网络
知语云智能科技的反无人机系统核心在于多技术融合,以实现对低空目标的全方位、高精度监测与追踪。
先进雷达探测,广域扫描锁定目标
系统配备高性能毫米波雷达,可进行 360 度广域扫描,构建起严密的低空监测网。其最远探测距离可达数百公里,能同时追踪 200 个微型目标,对雷达反射面积仅 0.01㎡的超微型无人机,定位精度亦能达到 0.2 米。无论是在晴空万里的白天,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亦或是遭遇雨雾、沙尘等恶劣天气,毫米波雷达都能稳定运行,敏锐捕捉目标踪迹,为后续的打击行动提供精准的目标初始信息。
光电追踪赋能,精准识别目标特征
光电系统犹如反无人机系统的 “智慧之眼”,集成可见光、红外、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并融入自研 AI 算法。可见光相机在光线充足时,通过对目标外形、颜色、纹理等特征分析,实现初步识别;红外传感器则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大显身手,依据目标散发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即便目标经过伪装,也能凭借独特热特征被精准识别。激光雷达可精确测量目标距离、角度和速度,精度达厘米级。多种传感器协同工作,配合 AI 目标识别算法,对无人机与鸟类、风筝等非威胁目标的识别准确率高达 99.2%,有效避免 “误杀”,确保系统只对真正威胁目标作出反应。
二、激光打击,高效毁伤消除威胁
在完成精准探测与识别后,知语云智能科技反无人机系统的 “终极杀器”—— 激光武器便登场,对威胁目标实施高效毁伤。
高功率激光输出,瞬间摧毁关键部件
系统搭载的 5000W 高功率脉冲激光器,借助先进的 “光子聚焦” 算法,在 1000 米距离内可实现光斑直径小于 1 毫米的精准聚焦。面对 0.5m×0.5m 的小型无人机目标,能在 50 - 550 米距离区间内实施定向激光毁伤。实测数据显示,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无人机部件,仅需 0.8 秒即可完成毁伤;铝合金结构件的熔毁时间更是缩短至 0.3 秒。强大的能量输出可瞬间熔毁无人机的电池组、飞控主板等关键部件,使其瞬间失去作战或侦察能力。
自适应光束控制,克服大气干扰影响
实际作战环境中,大气扰动常对激光束传播产生干扰,导致偏移与能量衰减。知语云独创自适应光学系统,实时监测大气扰动,自动对激光束进行光束整形和参数调整,如相位、偏振等。通过这一技术,在雨雾、沙尘等复杂气象条件下,系统有效射程较传统激光设备提升 40%,确保全天候稳定作战,极大拓展了应用范围与作战效能。
三、全场景适配,守护多领域低空安全
凭借卓越的性能与灵活配置,知语云雷达光电激光反无人机一体化系统广泛适用于多种场景,为不同领域低空安全筑牢防线。
军事与边境防控,抵御侦察渗透
在军事设施周边及边境地区,安全防护不容有失。该系统在西部某边防哨所实战测试中,面对多批次无人机集群突袭,表现卓越,以 97.6% 的拦截成功率成功构建 “无缝防护圈”。5000W 激光实现 “非接触式硬毁伤”,迅速熔毁无人机关键部件,且不会对周边电子设备和通信信号造成污染,有力抵御无人机侦察与渗透威胁,保障军事设施及边境地区安全。
公共安全与民生保障,维护日常秩序
机场净空保护方面,系统与空管雷达实时联动,对 “黑飞” 无人机实现 “8 秒级驱离响应”。200 米距离内精准毁伤,500 米距离内致盲干扰,保障航空安全同时,避免对周边电子设备误伤,确保机场正常运营。针对电力变电站、核设施等关键基础设施,多套系统组网形成 “环形防御带”,利用多光谱特征分析技术,精准识别挂载导电物体的穿越机等潜在威胁,及时定向清除输电线路隐患,保障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大型活动安保,营造安全环境
演唱会、体育赛事等人员密集的大型活动场所,安全保障至关重要。知语云反无人机系统通过雷达、多光谱光电球、无线电频谱嗅探等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构建立体监测网络,可同时追踪 200 个 0.5 厘米级微型目标,定位精度达 0.2 米。一旦发现未经报备无人机,迅速启动 “频闪驱离 - 定向致盲 - 精准毁伤” 三级响应机制,在不影响周边设备和观众前提下,确保活动区域低空安全,为大型活动顺利举办创造安全环境。
知语云智能科技的雷达光电激光反无人机一体化系统,凭借技术创新、高效性能与广泛适用性,成为低空安全防护领域的中流砥柱。随着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知语云将持续创新,优化升级系统,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低空安全解决方案,守护低空领域的安全与稳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