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买越野值不值得,钛7高配成为市场爆款,说明消费者愿意为技术和多样化体验掏钱

20万买越野,值不值?

这个问题我问了自己好几次,也是被朋友圈炸了。

毕竟,现在的汽车市场变化太快,尤其是越野车这个细分,现在能做到真越野又不至于贵到天上去的并不多。

在十月这个时间点,钛7火了。

高配版本一炮而红,成了市场上的爆款。

20万买越野值不值得,钛7高配成为市场爆款,说明消费者愿意为技术和多样化体验掏钱-有驾

等我翻了翻销量数据,方程豹的数字也挺惊人的——自己理解的意思就是它至少扛着销量在硬刚两个合资品牌的软妹子。

但令人意外的是,钛7的整体均价还在20万出头,不算特别便宜,但能卖爆,说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变了。

我试想一下:显然,这不是简单的便宜走量。

我身边不少朋友,平时不怎么越野的,也开始关注钛7的高配。

为什么呢?我觉得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技术的差异化,另一方面是体验的多样化。

让我们先聊聊技术。

云辇-P液压悬挂可以自动调节高低,嘴上说适应不同路况,其实就是让我这个非专业玩家,轻松应付城市软踏板或者烂泥坑。

我试开过,城市里的颠簸感明显减轻,像过去硬碰硬的越野车,变得平易近人了。这配置买同价位的汉兰达,我估计拿出来都不好意思比,后者给的还是传统悬挂,没有那么多套路。

更扯的,是它的纯电续航。

我估算了一下,官方宣称200公里,实际骑过一次,感觉还挺靠谱。

20万买越野值不值得,钛7高配成为市场爆款,说明消费者愿意为技术和多样化体验掏钱-有驾

通勤拖着周末撒野都很够用,周末烧油其实也不是问题。

绿牌优势很明显,省了不少拍牌费。

这点其实挺有趣,我朋友开那种窝里横的豪华SUV,续航不到百公里,还是大油箱好像更安全。

有人会问:现在BBA都能降到20万,这样的配置还值得不?

我之前也犹豫过,但一看标,真的是寒碜。

比如那啥小排量引擎、布座椅(易脏不好打理)、屏幕还比不上我手机光泽感……说白了,配置拼不过钛7的电四驱写满了越野模式。

我一直在想,要不是这些越野配置,钛7还能吸引我么?

它的用料和技术让我觉得,花一样的钱换点野性等于性价比翻倍。

尤其是,最近我在相册里翻到一次试驾时,拍了个角度——车尾的悬挂调节阀门和地上的泥土,还挺真。

20万买越野值不值得,钛7高配成为市场爆款,说明消费者愿意为技术和多样化体验掏钱-有驾

我当时心想:这些配置,真正用起来,跟试试水不一样,是实打实的东西。

说到越野,我这里也想插个嘴:

其实大部分人,只是想体验一下轻越野的感觉。

我身边有个修理工,他跟我说:不少人买车,还是想用点新鲜的玩意。你看,钛7电驱动+越野模式,跟那些城里混的家伙截然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订单中高配比例那么高——别看它价格20多万,配置都给到花样上了。

我得给自己点个自我更正

之前说技术一种硬,很多配置还是跟时间走快步。

说什么硬核越野,其实也就能跑烂路,不能跟真正越野车比极限。

我猜测(这点没细想过),可能未来还会有软硬结合的新玩法。

20万买越野值不值得,钛7高配成为市场爆款,说明消费者愿意为技术和多样化体验掏钱-有驾

说到供应链,就不得不提一个生活比喻:

就像我们点外卖,肉少菜多,汤淡,看包装盒就知道用料了。

汽车也是,零部件越做越精致,但价格一降,可能某些耐用性要适当打折。

所以,我一直在想:钛7的技术不缩水很关键,否则,剩下的市场空间就是真的被占了。

回到我刚才翻了下笔记……

其实我觉得,钛7不只是在卖配置,也在传达一种轻越野变日常的信号。

就像我朋友说:这车既能在城市泡着,也不怕突然的土路。

我会很好奇——它下一步能不能再pop出点新玩法?

其实我自己也在琢磨,这车的未来会不会出现智能越野或者自动驾驶+越野结合的新组合。

好了,扯远了…

20万买越野值不值得,钛7高配成为市场爆款,说明消费者愿意为技术和多样化体验掏钱-有驾

但我总觉得,买车其实有个心灵,部分人更愿意花大价钱,试试不同的东西。

不然,为什么这些配置和工艺会频繁出现在火爆款上?

可能根本原因:咱们都懒得踩油门,想找点新鲜的刺激——不知道你怎么看?

(这段先按下不表),总觉得,这样的趋势,还会持续多久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