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现代在交作业,没想到这台纯电SUV的底盘是个大学问

老实说,在把这台北京现代EO羿欧扔进那堆橙色桩桶之前,我打心眼儿里是准备看它笑话的。

真的。

让一台长得人畜无害,挂着“现代”标的十五万级家用SUV去跑麋鹿测试?

这操作跟逼着一个三好学生去街头跟人battle差不多,结局似乎早就写好了。

我甚至都构思好了文章标题——《是什么给了现代勇气,是梁静茹吗?

》。

可当我手腕一抖,车头“嗖”地一下就扎进了第一个弯心时,我懵了。

车身呢?

说好的左摇右晃、轮胎尖叫呢?

什么都没有。

它就像一块被磁铁吸在地面上的铁块,紧致、利落,悬挂的支撑强硬得不像一台买菜车。

我下意识地加快了速度,它依旧是那副“你随便开,晃一下算我输”的淡定模样。

以为现代在交作业,没想到这台纯电SUV的底盘是个大学问-有驾

那一刻,我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见鬼了,这玩意儿是现代造的?

那个在我记忆里,快要在国内市场“查无此人”的现代?

这事儿就变得有意思了。

坦白说,这几年合资品牌搞新能源,大多都给我一种“交作业”的感觉,心不甘情不愿,拧巴。

遥想当年,北京现代也是有过高光时刻的,伊兰特、索纳塔,那也是能让父辈们聊上半天“性价比”和“设计感”的明星。

可时代一变,当自主品牌们开始用冰箱、彩电、大沙发重新定义汽车时,现代和它的一众老伙计们,就集体陷入了迷茫,像个找不到方向的昔日巨星。

以为现代在交作业,没想到这台纯电SUV的底盘是个大学问-有驾

所以,当又听到什么“合-资-反-击”的口号时,我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结果,这次反击,人家没跟你聊屏幕有多大、语音助手有多会聊天,而是直接把你按在驾驶座上,用最原始、最“不讲道理”的行驶质感给你上了一课。

在那个封闭的高速环路上,我试着把速度拉到接近200km/h。

讲真,这个速度下,绝大多数同价位的车,车内基本就没法正常说话了。

可这台EO羿欧里,安静得有点诡异。

风噪被处理得很好,你只能隐约听到电机高效运转的“嘶嘶”声,感觉不像是开着一台车,更像是坐进了一个高速移动的隔音舱。

以为现代在交作业,没想到这台纯电SUV的底盘是个大学问-有驾

那个官方号称能干到5秒破百的加速,体验也同样奇特。

它不是那种一脚把你踹到头晕目眩的暴力,而是一种被一股强大内力平稳推出去的绵密感,快,但是从容不迫。

这是一种需要下功夫才能调出来的“高级感”。

我后来专门问了工程师,才知道这些“看不见”的东西背后,是超过120万公里的路试,是几百套减震方案的筛选。

我勒个去,在这个恨不得拿个PPT就能造车的年代,居然还有人这么“傻”,花这么大功夫去磕底盘?

这恰恰是这台车最让我纠结,也是整个合资品牌转型困境最真实的写照。

以为现代在交作业,没想到这台纯电SUV的底盘是个大学问-有驾

现代就像个执拗的老铁匠,坚持用千锤百炼的老手艺,打磨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

可问题是,外面的世界早就变了,大家现在更喜欢能发光、能变形、能一键秒杀对手的“激光枪”。

你跟他聊操控,聊底蕴,他可能只想问你:“能K歌吗?有露营模式吗?”

所以你看,这事儿多讽刺。

一台把驾驶乐趣和机械素质拉满的车,它的最大卖点,恰恰可能是如今市场上最不被看重的东西。

那个能做到36米就刹停的成绩,那个前后近乎50:50的完美配重,这些闪闪发光的工程师心血,在“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简单粗暴面前,显得那么曲高和寡。

以为现代在交作业,没想到这台纯电SUV的底盘是个大学问-有驾

这台北京现代EO羿欧,它绝对是一台好开到出乎意料的车。

它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方式,捍卫了一个老牌车企对于“车”的理解和尊严。

它可能无法立刻让现代汽车重回巅峰,甚至可能在销量上依旧要苦苦挣扎。

但它至少证明了一件事:那些造车的老炮儿们,一旦认真起来,他们的功力依旧深不可测。

那么问题来了,这台车就像一封写给少数人的情书,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还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读懂它的深情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