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又整活了,或者说,又疯了。
汉,这个曾经把合资B级车按在地上摩擦的家伙,又推出了一个所谓的“长续航版”。单点爆破式开局,先上结论:这压根不是什么加新车,这是一封战书,一封直接用价格砸在所有友商脸上的、不讲武德的战书。15万98,这个价格一出来,我就知道,王传福老师不装了,摊牌了,他要的不是市场份额,他要的是命。
你看这个操作,就非常精髓。发布会整得花里胡哨,推出了什么“雾凇金”、“松影绿”和“远峰蓝”三种车漆,讲真,这名字起得跟修仙小说里的功法秘籍似的,仿佛喷上就能直接原地飞升。再给你加个什么黑化运动套件,把镀铬条全给你涂黑,营造一种“我很凶”的氛围。但这些都是障眼法,是魔法师在你眼前晃悠的那块破布,真正的杀招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杀招就是那个价格:15.98万起。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当一个曾经卖二十多万、产品力能跟BBA掰手腕的中大型轿车,把价格干到15万级别的时候,所有的技术名词、设计美学、品牌故事,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法则的极致演绎。别人还在琢磨怎么把蛋糕做得更好看,多放两颗樱桃的时候,比亚迪的选择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然后站在废墟上和蔼可亲地对幸存者说:“饿了吧?我这里有压缩饼干,管饱。”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狠,但你仔细想想,现实比这魔幻多了。汉这次升级的,不是配置,是军火库。DM-i混动版的纯电续航给你干到245公里,EV纯电版给你干到635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对于混动车主,245公里的纯电续航,意味着绝大多数人一周的通勤根本用不着那台1.5T的发动机,它存在的唯一意义,可能就是让你在长途旅行时没有焦虑。加大加大加大,续航就是正义。对于纯电车主,635公里的续承,就是让你在心理上彻底碾压那些还在为400、500公里续航沾沾自喜的对手。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然后是智驾,这部分最能体现那种“犬儒主义的上帝视角”。这次汉长续航版也上了“天神之眼”,加了激光雷达,上了英伟达Orin X芯片,算力254TOPS,全身31个传感器,整得跟个移动的雷达站一样,金钟罩铁布衫算是给你穿满了。城市领航、高快领航、代客泊车,功能听起来都像是来自未来的任意门。
但讲真,我作为一个开过各种油车电车的中年人,我看这种发布会已经麻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从来就不在特斯拉,也不在比亚迪,而在于山东聊城某个十字路口的老头乐。你那254TOPS的算力,能算出老大爷今天想不想碰瓷吗?你那31个传感器,能预判突然窜出来的狗子走的是直线还是S形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所有这些高大上的技术,最终的归宿不是在实验室里跑模拟数据,而是在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中被反复捶打。能过,就是能过。过不了,你就是堆料堆成珠穆朗玛峰也没用。
更有意思的是车内。取消了钢琴烤漆,好评。谁用谁知道,那玩意儿就是个指纹收集器和划痕展览馆,丑得令人发指。现在换掉,说明比亚迪的产品经理终于开窍了,悟了,知道过日子比装样子重要。然后给你塞了个车载冰箱。说真的,我一直觉得车载冰箱这东西有点智商税,除非你真的天天在车里冰可乐。不过有总比没有强,万一哪天真用上了呢,对吧。这些调整,都是在用一种极度民粹的方式告诉你:我不仅价格比你低,我还比你更懂过日子。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的恐怖之处。它不跟你玩田忌赛马,不跟你讲什么品牌调性。它的逻辑简单粗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它把一个中大型轿车的价格,打到了A级车的区间,用B级车的配置,去降维打击所有还在犹豫的消费者。你买雅阁凯美瑞?那帮还在用着上个世纪内饰和车机系统的“老古董”,除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品牌玄学”,还有什么?讲道理,会买奔驰的人,买的是那个三叉星本身,那是一种信仰。但会买丰田本田的,图的就是个省心耐用。现在,一个冰箱彩电大沙发、能耗低到令人发指、价格还更便宜的“移动行宫”摆在你面前,你的信仰还值几个钱?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当现实的重锤砸下来时,爱也会变得很脆弱。
所以,比亚迪汉这次所谓的“加新车”,本质上是一场针对合资品牌基本盘的“闪电战”。它用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撕开了所有品牌用营销和历史构建起来的脆弱防线。它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汽车行业已经没有体面可言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至于那些被波及的友商,小米SU7、领克、极氪,他们怎么办?凉拌。比亚迪已经把游戏规则从“谁能活得更好”改成了“谁能活下去”。你要么拿出比它更疯的产品和价格,要么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潜在客户,开开心心地去比亚迪4S店提一台15万98的汉,然后发个朋友圈说:真香。
这就是终局,一个不合逻辑,但又无比真实的结论。没有第三条路。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