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的成人礼 小米召回11万SU7背后的产业变革

#科学颜论进行时#

智能驾驶的成人礼 小米召回11万SU7背后的产业变革

一则召回公告

掀起了智能汽车行业的波澜。

2025年9月19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更新了一条信息。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备案了召回计划。

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生产时间跨度为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

数字惊人。

但结局出乎意料。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召回。

没有维修车间排队。

没有零件更换。

小米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车辆免费升级软件。

车主只需根据车机提示操作。

无需前往门店。

30-50分钟。

在停车通电状态下完成。

安全隐患消除。

问题何在?

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极端特殊场景识别不足。

预警或处置可能不够。

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但——触发概率极低。

且未导致任何人员伤亡或交通事故。

小米的回应很坦诚。

雷军转发了《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第191集)》。

"本次OTA软件升级召回,意在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

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

智能驾驶的成人礼 小米召回11万SU7背后的产业变革-有驾

新增动态车速功能。

高速领航辅助功能通行更连贯。

安全第一。

虽然升级不需要物理更换任何零件。

但仍按照召回程序备案管理。

这不是小米第一次召回。

今年1月。

30931台SU7标准版因智能泊车辅助功能问题被召回。

同样通过OTA解决。

两次召回都指向同一个领域——

辅助驾驶系统。

为什么总是标准版?

硬件配置差异浮出水面。

标准版采用纯视觉智驾系统。

配备一颗英伟达Drive Orin-N芯片。

一个毫米波雷达。

而PRO和MAX版本配备激光雷达和双Orin芯片。

算力差距巨大。

84TOPS vs 508TOPS。

硬件差距。

软件来补。

但总有极限。

行业缩影。

智能汽车时代。

召回内涵已变。

2024年通过OTA方式实施召回19次。

涉及车辆406.8万辆。

同比增长246.8%。

每10辆被召回汽车中。

近4辆通过远程升级解决问题。

特斯拉、奔驰、福特都走过这条路。

监管在跟进。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智能驾驶的成人礼 小米召回11万SU7背后的产业变革-有驾

针对人机交互、功能安全等设置全方位技术要求。

特别是B类道路环境施工区域探测与响应能力试验。

几乎1:1复刻了“3·29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现场。

标准在完善。

行业在成熟。

小米的挑战。

雷军曾立志2024年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梯队。

智驾投资从33亿追加到47亿元。

3000名AI工程师投入。

但理想很丰满。

现实需要更多耐心。

今年3月的高速交通事故。

5月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都表明小米在重新评估技术边界。

消费者需要明白。

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

L2级系统要求驾驶员时刻关注路况。

紧急情况及时接管。

技术有局限。

责任在自己。

这场召回。

是智能驾驶行业的成人礼。

企业负责任。

监管更完善。

用户更清醒。

技术快速迭代。

安全永是第一。

OTA召回常态化。

但核心不变——

对生命的敬畏。

智能汽车还在成长。

问题难免。

关键是如何面对。

小米这次召回。

展现了一家成熟企业的担当。

行业在进步。

我们都在路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