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仅供观看
当不少新能源车企还在为盈利挣扎时,岚图汽车却悄悄交出了一份盈利成绩单——今年前7个月净利润4.34亿元。这个数字可能不如某些品牌销量惊人,但背后是毛利率从三年前8.3%跃升至21.3%的扎实进步。就像普通人家里记账,收入增长重要,但能存下的钱才是真本事。岚图的故事,正重新定义什么是健康增长。
效率突破:不靠烧钱的速度游戏
岚图最让人意外的不是增长快,而是一边跑一边赚钱。2022年以来,其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超100%,收入增速近80%,但真正关键的是毛利率实现“三级跳”。对比行业,不少品牌仍靠补贴和融资续命,岚图却像一家精打细算的超市:自研的ESSA架构让不同车型零件通用化率达90%,好比用乐高积木拼模型,降低成本还加快推新。这种“少投入多产出”的逻辑,让它的门店四年扩至407家,计划明年超千家。如果新能源赛道是马拉松,岚图选择的是匀速呼吸而非冲刺爆雷。
技术闭环:用户成了研发“合伙人”
技术自研不难,难的是让技术变成用户愿意买单的产品。岚图APP上550万用户中,日均活跃近10万人,他们不仅是消费者,更是产品共创者。比如通过开发者平台,车主可直接提议功能优化,类似小米社区的“发烧友”模式。这种直联减少研发试错成本,更避免像某些品牌闭门造车导致库存积压。全栈自研+开放合作的双线策略,既保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又借华为等伙伴补短板。回头看手机行业,华为和苹果的路径已经证明:掌控生态者才能长久存活。
增长三角:产品、智能、出海的平衡术
岚图的布局像下围棋——不只盯眼前,更布长远局。产品上,轿车、SUV、MPV三大品类覆盖主流市场,计划每年推1-3款新车;智能化方面,自研鲲鹏系统与华为乾崑ADS并行,类似手机界安卓与iOS共存;出海则已进入39国,海外销量三年翻六倍。这种三角支撑,让人联想到丰田的多市场策略:国内夯实基础,海外试探水温,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尤其出海经历如同“压力测试”,倒逼产品适应全球标准,反哺国内升级。
央企基因:稳健与创新的化学反应
岚图被称作“新实力”,关键在“混血基因”。背靠东风56年制造经验,它有传统车企的供应链和品控底气,同时又学新势力搞直营和用户运营。好比一家老字号餐厅开快闪店:既保配方功底,又玩年轻化营销。这种背景让它在资本寒冬中更受青睐——投资者看腻了故事,更信财报盈利的数字。不过,央企背景也可能带来决策流程长的隐忧,岚图需证明自己能像创业公司一样灵活转身。
从圈钱到价值重塑的跃迁
岚图赴港上市,不仅是融资通道,更是价值重估的起点。当前新能源估值多看市销率(收入规模),但岚图的盈利能力可能推动市场转向市盈率(利润能力)。就像亚马逊早年亏损被质疑,后来盈利才真正释放价值。上市后,岚图需直面国际资本市场更严苛的审视,这既是压力,也是优化治理的契机。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竞争正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岚图能否在AI座舱、自动驾驶等新战场保持领先,将是下一程考验。
光环比风险更需警惕
岚图的成绩单亮眼,但行业暗流不容忽视。一方面,价格战愈演愈烈,特斯拉Model Y降价至25万区间,比亚迪推出海豹06直接对标中端市场,岚图如何守住高端定位?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下场,可能重塑竞争格局。岚图的用户直联虽是优势,但若反馈机制滞后,反而会被社群声音绑架。再看海外拓展,地缘政治风险如欧盟反补贴调查,或增加出海成本。健康增长不等于高枕无忧。
新能源进入“精耕细作”时代
岚图的路径暗示,行业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对普通消费者,这意味着买车时除了看续航和颜值,更需关注企业能否长期服务;对投资者,盈利模型比销量排名更值得追踪。未来三年,市场或将淘汰一批裸泳者,留下岚图这类兼顾节奏与体能的选手。你看好“新实力”车企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用车或投资体验。
本文内容仅为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需独立判断风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