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宴的价格都能打到九十多万了,这要搁前几年,谁敢信?百万级豪车,说降价就降价,一下子就把不少人的心理价位给打破了,这年头,豪车都这么没谱了吗?
先得琢磨琢磨,为什么卡宴卖得这么火?半年就甩出了九千多台,这基本等于每个月全中国有一千多户家庭起码是新晋卡宴车主。这个事情,反映的不止是汽车圈的事,更是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钱还是有人挣的,人家挑车还是讲究个身份、排面和品牌。这些年新能源车、国产新势力吹得天花乱坠,说自己性价比高、配置好、体验强,可你看有钱人还是更乐意去买卡宴、揽胜这样的豪华SUV,终归有些东西是造车新势力学不来的。
先不说电车到底有多好,有钱人的买车逻辑可不是你我平头百姓看得明白的。不管你那些国产新势力怎么推,说自己的自动驾驶多厉害、智能座舱多炫酷,但真正想花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车的人,在意的可能不是这些,甚至都不是车本身的具体配置,而是“卡宴”两个字带来的那种气场和身份标签。贵不是缺点,反倒成为优点——你发现没有,在中国社会,能买得起卡宴的人,除了关注驾驶体验,也关注社会认同。车就成了他们步入某个圈子的门票,这种门票只对有钱人打开。
这也就好理解了,为啥卡宴可以一年更新好几款,但外观造型变化其实挺有限,还是那脸,青蛙脸,有人嫌丑,有人迷得不行,但关键是它够稳,稳到你一眼就能认出这个车的“豪气”,不是只靠流量和网红设计能做出来的标志感。你说那些所谓的创新,卡宴其实一点也不着急,咱要的就是这份经典。
当然,有人说,卡宴的配置算不上有多牛,说到底还是得选配,各种东西要花钱加,你要啥都标配那不成了广场舞大妈选车,没这回事。真正能买卡宴的,选配反而成了彰显个性的机会,这也是花钱的一种乐趣。讲真,卡宴低配有啥呢?全车无钥匙进入确实方便点,但是像全速自适应巡航、L2级自动驾驶,甚至空气悬架、全时四驱这些可得自己加钱选。你说买个百万级豪车还得一项一项加,真的亏吗?但你问那些买卡宴的,他们才不在乎这些,关键不是只有这些,买卡宴是为了它背后那个Logo,以及所代表的身份,这一点是比配哪项都重要的硬指标。
再看动力,入门级3.0T V6,八速自动,353马力,跑百米6秒,对普通人来说已经快得飞起来了。但是对买卡宴的人,这只不过是日常刚需。他们更关心的是卡宴的行驶质感,底盘调校和操控是不是还那么给力。电车加速快,但开卡宴出去才叫有感觉,怎么说大件带劲,底盘“质感”这东西可不是任意电机加几个模式就能模拟出来的。说到底,卡宴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操控和品牌,配置是点缀,身份是砝码。
你还得想到一个细节,卡宴的后排空间其实也不算大,论家用舒适,豪华中型SUV都比它强。但这没关系,你真想舒服你可以买GLS、X7这些。卡宴就是拿来开着爽,坐着有范儿,必要的时候还能展现车主“低调的轻奢”——你要是让老一辈看还会抱怨这车“不实用”,但就是这“不实用”成了很多人炫的资本。毕竟,谁家有卡宴能天天拉货接娃?凡尔赛一下而已。
有人说:卡宴到底是“车”还是“符号”?其实已不用纠结。早就不是单纯交通工具这么简单的事了。你看看降价之后买卡宴的人真的变多了吗?其实也不是,入手门槛是低了,但原本就卡在边缘的那批人下单的多,真心土豪还是要么选顶配、要么选更高端的车型。价格打下来,销量上来了,可卡宴的“形象”仍在高处,不是每个人都进得去那个圈子。
这波降价到底值不值?有不少人觉得卡宴有点“拉下脸面”,都快成性价比车了,这是好事吗?我倒觉得这不是“拉下脸面”,而是顺应现实。豪车这个市场不像过去那么铁板一块,保时捷自己也明白,电车冲击太猛,再端着就没生意可做,恰好这两年经济情况复杂,该下调的就下调。钱不是每个人都像水一样能花,豪车的消费者未必真的不在乎性价比,尤其是买最低配的那些准车主,心里算盘比谁都精明。卡宴降价是妥协,却也证明它还活着、还有人买,这已经比某些新势力品牌被迫停产要强多了。
有件事很有意思,国产新势力一直喜欢对卡宴这种老牌“豪”车冷嘲热讽,说自己造车多么领先,但现实是,有钱人还是听不进去那些大道理,他们挑车,最后拍板的原因永远是“品牌”和“排面”,而不是配置账面值。哪怕卡宴的配置连国产二线电车都不如,品牌一出,“不好意思,这车还是得卡宴”。这种心理能短时间内转变吗?我看难。
其实细想,中国如今经济环境里,富人的消费观慢慢转变了。不是豪迈地“买了再说”,而是越来越“精明”。卡宴越跌价越有人买,并不是因为突然人人都成了富豪,而是百万元级的消费往下“下沉”了;原本想买七八十万奔驰、宝马的人一咬牙也敢对百万级卡宴出手了。这种微妙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车企聪明,会推门槛稍微降低的车吸引更多新客户,同时保留品牌核心价值。这种策略表面上看是降价抢市场,实际上也是品牌筛选新用户的手段。
站在这波降价潮的风口上看,中国买家到底认不认卡宴?很实在,销量数据不会说谎,心理认同还在,就是价格合适了就更容易入手罢了,但卡宴这个品牌溢价依然还在,电车新势力们想一口气推翻卡宴的地位,还得等很久。
那再延伸一问,“你愿意买卡宴吗”?其实问题不是怎么买,而是你买卡宴是为了什么。你要是说买来拉货、买来家用,那还是踏踏实实买个舒适的SUV或者高配电车,值;但是如果你真的在乎车子的“品牌力”和自己的“社会标签”,那卡宴确实蛮对路的。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卡宴可能离自己太远;但对于某些企业老板、金融业、地产圈人士来说,卡宴就是身份的延展,这个谁也不能否认。
说到底,卡宴的火爆本质不会变——“品牌就是王道”。别管外部世界怎么变、汽车技术怎么进步,中国的消费圈、社交圈始终对品牌有极高的认同和执着,这没错,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卡宴降价不等于沦落为“普通车”,它只是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卡宴俱乐部”,让品牌的“圈层”再度扩展,但对汽车品味和排面来说,依然高高在上。
这波卡宴降价、热销到底带来了什么?归根结底,是市场的重新洗牌与消费分层的进一步细化。大白话讲,就是交了智商税也得有人愿意,买得起卡宴的,钱不是最大问题,身份和品牌更重要。所以你如果问自己卡宴值不值,一句话:这不是普通买卖,这是一场社会游戏,一个身份认同的起点,把自己装进了精英标签里,踩着九十多万喝着咖啡,这个滋味,不懂的人永远只能在门外看热闹。
那么问题来了,您喜欢这台车么?真正喜欢的人不用问,当然买,不喜欢的,说破天也不掏钱。卡宴到底是谁的卡宴?归根结底,是属于那些想在社会这场大戏里玩点不一样的主儿。这才是真正的卡宴现象。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