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上汽是不是真的借尚界这张“王牌”就能无敌回春,冲回那曾经的王者宝座?说实话,汽车圈里从来都是风云变幻,人喊一句“王者归来”,实际底下可没那么简单。
事情还得从“华为效应”这波说起,这几年但凡碰点智能、碰点新能源汽车——华为总能搞点儿大新闻。哪里有华为,哪里就有流量和赛道新格局。
你看赛力斯、江淮这几个品牌,不都是靠上华为之后直接把估值、销量双升?资本跟着躁动,市场一片看好,就像给企业打了针强心剂。
可现在轮到上汽出场,故事线变了,把华为拉进自家“朋友圈”,新品牌尚界高调面世,这算是给国产汽车“王者归来”的剧本再添新章节?
其实,上汽和华为之前,关系一直挺微妙。
有过“灵魂论”那段儿,业内天天猜测:俩公司到底谁做主?谁掌控话语权?双方折腾来折腾去,合作似乎总是悬着一层“雾”,互相角力。
直到最近,新风向吹起来,两边终于摒弃前嫌,握手言和,这才合伙生出来一个尚界。
一推出,马上被纳入华为智选车阵营,鸿蒙智行,阵容壮大,像是把“智能汽车的天团”又多拉了一个狠角色进来。
说到新车——尚界H5,其实是全场焦点。
上市时间上汽自己在互动平台上都剧透了:9月见。
产品力这块不玩虚的,直接上了华为最牛逼的ADS 4辅助驾驶系统,啥全域通行、泊车辅助、感知能力,基本把智能驾驶的热搜都囊括。
安全性、便利性,全方位提升,那真不是吹的。
动力选项也是两手抓,纯电版在CLTC工况下能跑到655公里,里程焦虑这词儿,看着就有点发懒了。
增程版更狠,能耗管理和动力优化都做到了家,综合续航直接拔高到1300公里,说是“超长待机”一点都不夸张。
反正,15-25万的价格区间直接瞄准主流市场,就是奔着“让更多人买得起”去的。
华为终端BG总裁余承东那天还公开喊话:新车销期看好,要上汽赶紧提前备足产能。
券商也来助攻,东方证券直接分析说,尚界H5在同级市场的智能驾驶能力杠杠的,加上华为品牌护身符、上汽造车底子,说白了,爆款预定了。
假如真成了热销,尚界这步棋,妥妥成为上汽新能源转型的“发动机”。
聊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光靠尚界,上汽就能重拾巅峰吗?
别急,翻翻上汽最近的台账,再看点数据,事情没表面那么轻松。
上汽曾经因为“合资主导、燃油为王”的体质,被新能源这波革命给晃得够呛。
去年还明显感觉销量跟利润都在坐过山车,好日子不复从前,这时候转型压力也增大了。
最近一年,结构调整和新车换代,销售开始回暖。
今年7月整车销售33.8万辆,同比暴涨34.2%,而且已经连续七个月都在增长。
1到7月累计售239万辆,同比增长15%,终端零售也到了256.7万辆,这库存水平,说明渠道还挺活。
合资业务也不是说凉就凉,表现还挺坚韧,像上汽大众,1到7月卖出了57.17万辆,同比下降了3.6%,在整个合资燃油车市场不断压缩的环境里,这已经算是防守有方。
上汽通用竟然还能逆势增长,同比涨了19.43%,可见其实合资版块还没被新能源打得全军覆没。
自主板块这次真正硬气了,1到7月卖了151.8万辆,同比飙升23.3%,总销量比重直接干到63.5%,证明上汽在新能源、自主跑道上的“压注”开始回报了。
你看智能化:智己品牌新款LS6,上市30分钟内订单冲破1万,这竞争力和市场反应,怎一个“猛”字了得?
谁还说上汽玩不转智能座舱、新三电?被市场狠狠打脸。
总结一下,最近上汽这个“曲线复兴”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一边是销量数据连续回升,一边是自主与合资同时打响复苏战,独立品牌和新车型不断出击,那股冲劲儿和信心,不只是过去的“守成老王”,更像个“要打破不可能”的挑战者。
跟华为深度合作这事儿,除了带来短期热度、品牌能量,还可能让上汽在15-25万这主流价格区竞争力瞬间翻倍。
但现实终究不止一面,新的难题和挑战依旧摆在眼前。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一波接一波,行业洗牌从来没停。
跟华为抱团、靠尚界发力,只能赢一时,想要长期稳坐江山,上汽还得练好自己的基本功。
像电动平台,自己的智能系统,品牌再造,这些核心环节,不能只靠合作伙伴给力,必须得靠自身积累和突破。
合资业务虽然现阶段没坍塌,但新能源车市逼着所有人都得加快产品迭代、本地化开发。
简单说,“尚界”这把火确实点亮了上汽的进攻面,可“重回巅峰”这张大饼,还没到能开吃的时候。
要做的不是等爆款自己把问题都解决了,而是在技术突破、组织升级、战略定力方面下真功夫,把“看得见的增长”变成“稳得住的未来”。
毕竟汽车圈玩的就是长期主义,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王者。
回头再看看尚界那个首秀,智能驾驶、双动力、超长续航以及华为这层护身符,说真的,这些卖点在当前市场绝对能吸引一大波关注。
但你说这些技术和配套,未来三五年是不是还能持续领先?
谁知道,行业变化之快,用“坐火箭”来形容都不过分。
上汽的机会来了,必须得死死抓住这波智能化、电动化红利。
但千万不能只靠表面的“华为联名”,更要把自己的研发、体系、渠道和服务全面升级。
谁还记得几年前合资品牌一统江湖的时代?
那时候自主品牌只能靠低价抢份额,在技术和品牌溢价上老是吃亏。
现在好了,尚界当家,智己掀浪潮,从品牌到产品,从渠道到服务,整个生态链都在悄悄改造升级。
上汽要做的,不只是在这轮技术变革中“跟得上”,还得跑在前,敢于做领跑者。
当然,华为这波合作,确实让整个汽车市场多了点新鲜感和戏剧性。
以前都说新能源汽车是“特斯拉的天下”,现在国产品牌联合起来,气势一浪高过一浪。
尚界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爆点,关键还在产品能不能真站住脚,市场反馈够不够坚挺,以及后续服务和品牌认知,能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
一句话,打破传统汽车市场格局,上汽必须打出自己的独门绝技,不能把全部筹码押在一场秀上。
智能化是风口,电动化是趋势,但行业淘汰也毫不留情。
看似都在奔跑,实则谁都可能成为炮灰。
上汽这次与华为并肩作战,可以拿来做个案例分析:
技术合作能带来什么?
短期流量和销量的拉升,当然能解决部分结构问题。
但真想让上市公司“业绩表”长期好看,核心竞争力才是万能钥匙。
如果下半年尚界H5真的大卖,行情一片大好,舆论很快就有新话题:
下一款爆款在哪?
同质化产品会不会让“新鲜感”很快消退?
上汽的管理体系、创新能力、品牌塑造,究竟能否跟得上智能汽车的升级周期?
说个现实点,“尚界”顶多解决一阶段危机,远远不是终极答案。
想真的重回巅峰,组织能力重塑、研发加码、市场战略大升级,这些苦活累活一个也不能落。
见微知著,尚界是上汽转型的窗口,也是下一个挑战的起点。
一不小心,爆款就可能变成昙花一现。
细品之下,每一次新合作,都是一次行业“压力测试”。
华为加持,能让品牌升温,但不一定能长久保温。
关键点在于,上汽到底有没有底气在未来市场,靠着自己的体系去对标海外巨头?
智能汽车不是简单的技术集成,而是全链条协同作战。
华为效应像是一股清流,让行业洗牌更彻底,也让老牌玩家有了跟新势力掰手腕的资格。
但最后的赢家,必须是战略定力和创新能力双双在线的那一位。
“下一个爆款是什么样?”谁都在问,但只有持续耕耘、扎实推进、不断自我进化的企业才能给出标准答案。
尚界让上汽看见了新可能,但巅峰之路,看着近,走起来却注定不会简单。
眼下曙光已现,未来还需沉着布局,步步为营,这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
那么,你对上汽和华为合作这件事怎么看?
尚界汽车有没有让你心动?
你觉得中国车企到底啥时候才能真正在智能化赛道甩开外资玩出自己风格?
欢迎留言,各抒己见!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