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魏建军,人称保定车神,在央视上讲了一堆话,金句频出。核心思想可以翻译成一句话:不装了,摊牌了,你们玩闪电战,我准备修仙了。
老魏的原话很体面,什么“四项不为”,什么“不被资本裹挟”,什么“不做过度营销”,什么“不逐短期利益”,什么“不损产业生态”。听着是不是特别伟光正?特别有长期主义内味儿?
但你把这些话放到今天的车圈这个大型蛊池里翻译一下,味道就全变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战略选择,这就是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主题是“既然打不过,那就换个姿势挨打,并且宣称这才是正确的姿势”。
当所有人都把价格战打成了俄罗斯轮盘赌,赌桌上只剩一颗子弹,所有人都抢着往自己脑袋上开枪,赌对面先倒下的时候,老魏突然站起来说,我们长城不一样,我们讲武德,我们不玩这个,我们要在旁边打太极。
讲真,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掀桌子方式。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而是直接告诉所有人,我不玩了,你们自己卷吧,卷死了我来收尸。如果说之前友商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大家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老魏现在的操作,就是宣布自己不在这家餐厅吃饭了,他要去后山挖野菜,搞绿色有机食品。
他说现在车企同质化严重,技术拉不开差距,大家都不赚钱。这是实话。但接下来的操作就很有灵性了,他说我们考核市场只有一个指标,就是用户满意度,我们做到了良心。
诶,这就很玄学了。因为对于某些品牌来说,良心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本人,小米最值钱的是雷军的真诚。会买这些品牌的人,他们的决策逻辑和性价比无关,而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你跟一个特斯拉信徒说这车悬挂硬得像板车,他会告诉你这叫路感清晰,是人车合一的体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长城没有这个“玄学”光环。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哈弗H6车主,我告诉你,买长城的人,那都是一个钢镚掰成两半花的主儿,他们要的就是实实在在,你给他谈信仰,他只想问你这车能便宜多少,送几次保养。所以老魏谈“良心”,不是他境界高,是他没得选。这是他唯一的护城河,也是他唯一的紧箍咒。
所以他反感过度营销,甚至说在长城发布会上吹牛逼要回来受处分。这简直是车圈的一股清流,不,是泥石流。现在发布会不吹牛逼,那还叫发布会吗?那叫产品说明会。友商们恨不得把三体人的科技都说成是自己的,什么800V、900V,再过两年估计要用高压电线充电了。什么激光雷达、智驾方案,吹得好像明天就能实现无人驾驶。但自动驾驶的真正关键在哪?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路边的大爷躺得快,任何AI都得懵圈,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老魏不玩这个,他选择了一条最苦的路,油、混动、纯电,甚至氢能源,他全都要。
这套操作,你往好了说是站位全球,为不同市场负责,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跟我们一样充电桩遍地开花。但你用犬儒主义的上帝视角来看,这就是典型的安全感缺失。像一个去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不知道哪科是重点,于是干脆把所有书都背了一遍。别人是单点爆破,他是普遍撒网。
这个所谓的“泛内燃机化”,听着就一股中年人的稳重,也透着一股子心酸。当大家都在All in纯电这条通往未来的任意门时,老魏说,等会儿,我觉得内燃机加个电,才是完美组合。他甚至还搞出了4.0T V8。这玩意儿在今天,就像你在《赛博朋克2077》的夜之城里,看到一个人骑着一匹汗血宝马,突出一个格格不入。
他说混动车保值,走到哪儿都不依赖充电,二手车卖到国外都比电车保值。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问题是,市场等得及吗?资本等得及吗?消费者等得及吗?
这就好像修仙小说里,所有人都去抢那种能快速提升功力的魔道功法,虽然有走火入魔的风险,但今天就能筑基,明天就能金丹。而老魏选的是最正统的道家心法,一步一个脚印,打坐、吐纳、筑基就要一百年。可能最后他能修成正果,大道飞升。但更有可能的是,他还在筑基的时候,那边魔道修士已经飞升把整个世界都给炸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老魏的行为艺术就是这么个味道。
然后是全球化。他说要走出去,品牌走出去,融合到全球。这事儿长城一直在做,泰国建厂,欧洲搞研发,非洲卖皮卡。这棋下的很大,也很有远见。把自己的“后勤大队”——也就是蜂巢、精工这些供应链公司,都带出去,给宝马供货。这操作666,突出一个“兄弟们跟我一起吃肉”。
说到这,我脑子里突然只剩下保定驴肉火烧了,也不知道老魏开会的时候,食堂有没有这个。
你看,这就是老魏的逻辑闭环。因为我要全球化,所以不能偏科搞纯电。因为我不偏科,所以显得我很稳健,很有良心。因为我很有良心,所以我虽然短期内卷不过你们,但我是长期主义,我能活得久。
这套逻辑完美吗?近乎完美。但它最大的敌人是时间。
他最后说,再努一把力,耐得住寂寞,再走20年,汽车强国的标签可能就落到中国头上了。这话听得人热血沸腾。但讲真,有时候轴就是死脑筋的同义词。这个时代,最缺的不是马拉松选手,而是能扛过第一轮齐射的猛男。
所以长城最后能赢吗?不知道。太阳明天都会一个趔趄,谁能预测20年后的事。但这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得太舒服”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它用自己的“慢”,去反衬别人的“快”,用自己的“轴”,去解构别人的“疯”。它让这场大型荒诞剧多了一个稳重的角色,让整个故事更有看头。
我们这些看戏的,就喜欢这种剧情。卷吧,都给我往死里卷!反正最后我们消费者总能捞到点好处,这就够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