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振华抢滩新能源,布局特斯拉、小米等多方合作机会

1989年就成立的无锡振华,这个跨越四个十年的“老炮”,在2021年破茧上市。这家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并没有陷入传统汽车行业的惯性思维,而是选择器宇轩昂地转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犹如一艘老船破浪驶入全新的赛道。如今,它亮眼的数据令人震撼:2025上半年营收12.87亿元,同比增长15%,更是以2.01亿元利润跑赢营收增速,涨幅达到27%。它是如何在新能源领域快速脱颖而出?又是如何破解过去“一篮子蛋”的危局?转型的决心与技巧背后,是否还有我们未曾看到的隐忧?

无锡振华抢滩新能源,布局特斯拉、小米等多方合作机会-有驾

新能源用户的大门,似乎为无锡振华敞开得格外热烈。今年它的冲压业务收入一下激增了41%,达到了8.54亿元,而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是特斯拉、理想、小米这些顶级新能源车企的集体助力。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对零部件的要求严苛程度近乎到了“挑刺”的地步,轻量化、精密度要求极高。这种高标准不仅提升了它的单件产品价格,还直接“滋养”了无锡振华的利润。如果说盈利就像农家地里的庄稼,那高价零部件无异于施了肥的良种,长得快、质量高,收益自然倍增。无锡振华真的摆脱了对传统业务的“依附症”吗?它能否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持续“跑赢大盘”,还是会面临新的风险敲门?先别着急下。

我们先来剥开这颗“洋葱”,一起理理无锡振华的发展脉络。作为上汽集团的“御用伙伴”,这家公司一路伴随“老大哥”成长。尤其是它的分拼总成业务,在1991年就拿下上汽大众一级供应商的身份,2017年更是成了上汽郑州、宁德工厂的独家供应商。优质的回款速度也让无锡振华依靠传统客户稳住了底盘,有底气敢于转型新能源。那么问题就来了:曾经有60%的营收都寄托在上汽一家企业,这种“鸡蛋都放一个篮子”式的依赖如何扭转?

无锡振华抢滩新能源,布局特斯拉、小米等多方合作机会-有驾

答案就在它的“破局之道”上——精心布局了新能源领域,与特斯拉、理想、小米这些“大咖”来往密切。2024年上半年,它从新能源客户手中赚了个盆满钵满,特斯拉、理想、小米的订单收入在冲压业务中占比超过了40%。尤其是小米的订单成为焦点:去年它为小米SU7供应零部件,半年就赚了0.5亿元,最近更拿到了车身件焊接总成的定点订单。这样的成绩单,明摆着向世界宣告,无锡振华终于从“单一依赖”迈下“多元化”的那一步棋。

再华丽的数据背后,也隐藏着一层不易察觉的浮冰。新能源市场表面看似繁花似锦,但竞争的残酷性却从不曾减退。这片领域的游戏规则只有一个字:“强”。所谓主机厂对供应商的要求严苛,并不是虚言。无锡振华虽然进了特斯拉、小米、理想这些阵营,但新能源车企对零部件的质量、交付时效和价格的要求逐步趋向苛刻。更有甚者,一些外资品牌和国内头部企业开始转向开发自主零部件供应链,意图全面降低成本,这无形中削弱了一些初入新能源赛道的小型供应商的话语权。

无锡振华抢滩新能源,布局特斯拉、小米等多方合作机会-有驾

我们不得忽视一个事实:无锡振华的转型仍需仰赖传统业务的“保护伞”。目前它的分拼总成业务让上汽系成为重要现金流后盾,用以支持新能源业务开发,这一模式虽然暂时稳妥,却犹如盖在流沙上的台阶,一旦传统车企市场波动,现金流即显得捉襟见肘。而上汽系的收入占比虽已降至46.5%,仍未脱离主依赖客户的考验。一个稍有起伏的赌局,随时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就在我们以为无锡振华的战略可能难以支撑这场“跨界追逐”时,它悄无声息地打出了一记反转招数。2023年的一桩收购吸引了业内的目光——它收购了无锡开祥。这家专注于汽车发动机高压喷油器镀铬的企业,竟是联合电子在国内的唯一合格供应商,还切入了博世全球的重要基地。更不可思议的是无锡开祥的毛利率高达35%,一跃成为无锡振华盈利能力的隐形加分项。就像忽然发现家里有一本藏宝图,这次收购悄悄补足了传统冲压业务长期毛利率不高的短板。他们还拿出了实在的扩产思路:计划发5.2亿可转债,为廊坊基地增添50万台套产能,目标直指京津冀地区的小米生产基地,交货周期能从7天缩短到3天,同时物流成本也降低15%。另一边则是武汉基地的2.5亿投资,精准瞄准华中地区的新能源主机厂。这种“订单在哪,基地建在哪”的策略,显然比“建了基地再找市场”更加明智。

无锡振华抢滩新能源,布局特斯拉、小米等多方合作机会-有驾

短期来无锡振华的转型显得信心十足,但如果聚焦长远,崭露的问题仍然值得思考。新能源市场虽如春风般诱人,但这个赛场的竞争门槛极高。特斯拉已经不再满足于外购零部件,一批企业开始流露出自建垂直整合工厂的意向,而那些自建工厂所孕育的自有零部件,很可能对诸如无锡振华这样的供应商形成挤压。同样,无锡振华的扩产计划也面临着落地后的订单“消化”,假如新基地订单开拓进度被拖累,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积压或浪费风险。

更关键的风险是当前新能源车市的波动性,它多数时间劈波斩浪,但面对政策变动、市场饱和等挑战,谁又能拍胸脯保证它绝对向好?刹车的声音甚至可能比油门更迅速!无锡振华在和冲压零部件以及传统业务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还需要迎接新能源领域的更多不可控因素。对于这种情况,是否应该预设更多的应对方案?市场正在问责,而答案仍然存疑。

无锡振华抢滩新能源,布局特斯拉、小米等多方合作机会-有驾

无锡振华的转型战略可谓步步为营,颇有“经典商战片”般的节奏感,该做基础的先打扎实,要扩展的再稳步迈进。传统业务的保护壳一样会有裂痕,新能源市场虽然有厚望,但其风云诡谲的本质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它:下一个拐点可能会来得更加迅猛。依靠收购提毛利,确实聪明,但想要彻底摆脱过去对单一客户的依赖,还需要更加全面的“自我造血”能力。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固然不容易摔碎,但篮子坏了又该怎么办?

无锡振华转型新能源领域,确实让人对它刮目相看。它的传统业务是否真的能够持续撑起新能源扩张的大盘?当特斯拉、小米等车企加速自主供应链的时候,无锡振华还能坚持多久?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究竟是单枪匹马的时代,还是铁粉团造就辉煌?你怎么看这家老牌公司的命运?留下你的看法吧!

无锡振华抢滩新能源,布局特斯拉、小米等多方合作机会-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