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多,杭州高速上突然出现诡异一幕:一辆新能源车开着双闪,就这么直挺挺停在行车道上。车门反锁,车窗紧闭,驾驶位上的人闭着眼一动不动。交警在外面喊破嗓子,里面的人跟死猪一样,愣是没反应。这可把民警给急坏了,赶紧破窗救人。谁知道车门一开,一股子酒味直接扑鼻而来,差点没把人熏倒。
这事儿发生在今年5月31日晚上,地点是G4012溧阳到宁德高速杭州方向,靠近淡竹收费站那一带。当时高速交警正通过监控巡查路况,突然发现主线车道上停着一辆小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高速上停车那是要命的事儿啊。
警察火急火燎赶到现场,透过车窗往里一看,驾驶座上坐着个男的,整个人瘫在座椅上,跟断了线的木偶似的。民警心想坏了,这人该不会是心脏病发作还是脑溢血吧?赶紧想办法破窗。车门刚一打开,好家伙,那酒气简直能熏死人,这哪是突发疾病啊,分明是喝大了!
这位驾驶员姓姜,3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岁数。按说这个年纪的人该懂点事儿了吧?可他倒好,当晚连着喝了两场酒。先是在家里喝了几杯,觉得还不够尽兴,又跑去朋友那儿接着整。两场酒下来,白酒喝了足足3斤!你没看错,就是3斤,1500毫升,这得多能喝啊。普通人半斤就得趴下,他愣是灌了3斤,这肝得多遭罪。
喝完酒,姜某脑子里冒出个“天才”想法。他刚买了辆新车,带智能驾驶功能的那种。酒精上头后,他开始飘了,觉得自己找到了“破解”酒驾的办法:开启智能驾驶,让车自己跑,就算被交警逮住,我也能说是车自己开的,我可没动方向盘!
你说这脑回路,也真是绝了。姜某当晚的计划是从淳安县开到建德市,去岳母家。这一路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开车,一边想着自己这招多高明,殊不知已经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车开到半路,酒劲儿上来了。眼皮子越来越沉,脑袋也越来越晕。姜某慢慢地,手就从方向盘上滑下来了。这一松手不要紧,车载系统立马检测到异常,安全机制自动启动。车速开始下降,最后干脆停在了行车道上。要不是交警及时发现,后面要是来辆大货车,那后果简直不敢想。
经过现场检测,姜某体内的酒精含量简直吓人——呼气式检测显示182毫克/100毫升,后来抽血化验更是达到了205毫克/100毫升。要知道,80毫克/100毫升就算醉驾了,他这都快超标三倍了。这哥们儿当时估计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了:开着智能驾驶,人不碰方向盘,这还算不算酒驾呢?有些人可能跟姜某一样,觉得既然车能自己开,那我喝点酒应该没事儿吧?
这想法大错特错!今年7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王强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得明明白白:现在市面上所有带“智驾”功能的车,说白了都还是辅助驾驶,根本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车还得人来开,驾驶人才是最终负责的那个。你要是在开车时“脱手脱眼”,出了事儿,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追责,一样都跑不了。
杭州高速交警七大队的吴佩锋副大队长讲得更直白:“智能驾驶”就是个辅助工具,帮你减轻点负担,可它永远替代不了人。你要是在车里睡大觉,或者低头玩手机,这都是作死的行为。喝了酒开启智能驾驶,那更是妥妥的醉驾,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
道理很简单:不管你开没开辅助驾驶,驾驶员始终是车辆的实际操控者。只要你喝了酒,坐在驾驶位上,把车发动起来开上路,那就算酒驾或者醉驾。这跟你用不用智能驾驶,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姜某这下可栽大了。他本以为自己找到了漏洞,结果法律面前,这些小聪明根本不顶用。淳安县法院最后判他拘役一个月,再罚款2000元。拘役一个月意味着要进看守所,这一个月吃不好睡不好,还得干活,那滋味可不好受。更要命的是,醉驾留下案底,以后找工作、贷款买房,处处都要受影响。
这事儿给所有买了智能驾驶车的人敲响了警钟。很多车主花大价钱买带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图的就是开车能轻松点。长途开车时,高速上启用这功能,确实能减轻不少疲劳。可你得明白,这玩意儿真的只是辅助,不是保姆,更不是替身。
现在市面上那些新能源车、智能车,广告打得天花乱坠,什么“解放双手”、“智能领航”,听着就让人心动。可实际上,技术再先进,也替代不了人的判断和反应。路上情况千变万化,突然窜出个人,前面车急刹车,这些情况智能系统未必能及时应对。你把命交给机器,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交警谢家伟说得特别在理:开车时候,方向盘必须握在自己手里,眼睛必须盯着路,注意力必须集中。这才是安全的根本。那些想着喝酒后靠智能驾驶蒙混过关的人,醒醒吧,这条路走不通。
说句实在话,现在路上这种侥幸心理的人还真不少。有人觉得半夜路上车少,喝点酒开车没事;有人觉得就开几公里,不会被查到;还有人像姜某这样,以为靠点小聪明就能钻法律空子。可你想想,命就一条,真出了事儿,后悔都来不及。
这件事儿也暴露出一个问题: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太快,相关的宣传教育却没跟上。很多人买了这种车,对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广告和销售员的介绍上,根本不清楚这东西的局限性在哪儿。厂商在宣传时也喜欢夸大其词,搞得好像车真能自己开似的。这种误导性宣传,也该好好管管了。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怎么就这么难呢?饭桌上朋友劝酒,面子上抹不开;公司应酬,不喝不行;逢年过节聚会,不喝几杯显得不合群。可你得想清楚,这些所谓的面子、人情,跟自己和别人的命比起来,哪个更重要?
技术是好东西,能让生活更便利,开车更轻松。可技术永远是工具,不能本末倒置。就像菜刀能切菜,也能伤人,关键看怎么用。智能驾驶也是一样,用对了是好帮手,用错了就是催命符。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没有人也有这种侥幸心理?觉得喝了酒开智能驾驶就不算酒驾?或者你自己有没有过类似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大家一起聊聊,也许你的一句话,就能让别人避开这样的坑。毕竟生命可贵,安全第一,这话虽然老套,可真的是真理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