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扎堆排队上牌,凌晨五点社区挤满人,交规升级引热议

小区门口那家修车摊,老刘干了十多年了,这两天茶壶没盖严,门前聚了一大帮“电马儿”车主闲扯新出炉的电动车管制事。有个胖大爷蹲那边吸溜方便面边唠:“听说明儿起,啥手续都得全,没那没证瞎溜达的事儿了。抓住罚钱,还把你的车扣下。”

车主扎堆排队上牌,凌晨五点社区挤满人,交规升级引热议-有驾

几个骑小巧电动小龟车上下班的阿姨,这会儿也插了句嘴,语气里还真有点忐忑。“你们说,这回要上牌,是要把原来那张泛黄的标签再补发不?还是得再跑一趟去车管所?去年邻居小邹就是嫌麻烦,拖了半年不上,前几天楼下群里说让交警抓了,一下罚了一百五。”

其实关于号牌,那些年一直是车友圈碎嘴的话题。有些地方号牌卡得严,像广州这边,不亮那绿底白字的牌子,出门基本没跑。至于北京,有同事说骑没注册的车被警察盯上一回,回来丢下一句:“二十块,给我记着!”粗粗一算,光被罚的这个小额,都够请一顿卤煮了。

车主扎堆排队上牌,凌晨五点社区挤满人,交规升级引热议-有驾

说起遮挡号牌,在汽修店后面的修理师傅老袁嘴里总是一句:“那不少小子喜欢拿纸片糊上号码,或者用油笔一涂,想偷偷省点‘违章’,结果被检查直接罚款,改正通通得做。哪回碰到宁夏那群巡逻的,三十块直接掏,人家还不跟你废话。”老袁偶尔见过一车主套上奇怪的外卖箱,刻意盖住号牌,还天天得意洋洋,最后一场风雨后警察叔叔到门口,骑车人猛掏现金也是怕麻烦。

再说说酒后骑车。好几个住在楼下的叔,每晚下棋喝两杯就顺路骑回家,经常嘴里嚷嚷“电摩比汽车安全多了”,可真摊上事没人兜着。东边小区前阵子刚摔了一个,晚饭后喝了小半斤白的,电动车自己都快变‘按摩椅’了,摇摆着过马路,结果一头扎进修路的隔离墩。街坊们当时都在说,“喝了酒连汽车都不敢看,电马你就敢作?其实那处罚谁都不小——有地方明着写着就是按醉酒非机动车罚,痛快”。

车主扎堆排队上牌,凌晨五点社区挤满人,交规升级引热议-有驾

群里还有一回争论,问到底什么算遮挡?去年小远给号牌套了层保护膜,自认没啥问题,结果让交警盯上一句:“光反射太高,别玩花,罚款照交。”后来修理摊上流出的段子就是“别以为透明的就过得了关,该罚一样罚。”

广州车主王阿姨还有点小抱怨:她为防号牌生锈,号牌边偷偷抹点润滑油,一下雨膜糊上了,第二天查车,居然还因为号牌被判定‘不清晰’,差点拉去交警队再说明。老刘讲,“以后这些个细节,没人管你是哪种原因,反正别模糊,别挡的道理,得背熟。”

偶尔也能听到老车主闲谈起那些冷门配置,比如最近流行的尾部LED微屏号牌照明,群里“老司机”说这玩意在夜里闪闪,倒省得警察找茬。还有些老车修理师说新买的电动车带有暂存报警联动——只要号牌掉下来,仪表盘立马红灯一闪,想糊弄都瞒不过。可惜有些小厂的产品,连指导手册里都找不到解释,自己琢磨半天才明白。

后台经常蹦出未解的用车问题——像前阵子微信群,有人问“头盔质检是不是也成新规要求?”有说是卖车那师傅顺口说的,也有说只是误传,实则不少地方正考虑强制落地。还有人半真半假,说出了新规以后,头盔颜色太花、反光太强也能惹罚。技术迷老李二话不说跑去实地实验,用喷漆自己喷了个“迷彩盔”,结果车管所压根不认。

路况这两年也闹腾,市区道路小修小补多起来,像南边某段新铺沥青,有电动车主抱怨新路快感全无,本来几十迈能飞,现在坑坑洼洼跟小摇篮似的。冷知识一条:老城区不少巷道遇上大雨冲刷,部分“老电马”开不了远,底盘防水不行,发动机还真有“燎味儿”。技师师傅嘴里,“这玩意两年就得全保养一回,下雨天全村都看你兜圈”。

其实新车主偶尔还是走点弯路。前周楼下常晾衣服的阿婶打电话问,买车之前能不能先上保险?还是说必须先上完牌再去弄保险?热线那边客服也一头雾水,说新规下来以后最好是一步走全了,不然一环落下,过几天交通队叫你过去当场补考。

修理铺夜里关门,有闲人溜达到旧市场入口发现一辆裸着“实验号牌”的小电车孤零零地靠墙,上上下下细看号牌,全是小刀划痕,估计是原本想着省事自已改装,结果弄巧成拙被“留校察看”。说不准哪天就被拖走,毕竟路口探头下再多套路也藏不住。

这些年电动车各种传说不少,有道是“政策一年三变,误传永远不绝”,可要真被罚了,再多群聊和调侃也糊不到自己头上。这不,隔壁理发店小伙儿发朋友圈调侃:“明天立马上牌,改天免得唱‘罚单之歌’!”到底以后电马路上的风景会不会变新,且走且慢慢瞧吧。

像那种齐刷刷排队等上牌的场面,估计明儿在每个区都能见,不信你一早问问小区门口卖糖炒栗子的老王,他那都是路况信息二道贩子了——“谁家车牌被扣、哪个摊被查”,说起来头头是道,反倒比新闻还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