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长城汽车迎来了 35 岁 “生日”。如果将一家企业的发展历程比作一段漫长的征途,那么长城汽车这 35 年,无疑走出了一条极具启示意义的中国制造 “技术生命线” 之路。
创业维艰,技术萌芽(1990 - 2000 年)
1990 年,长城汽车的前身还是一家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年仅 26 岁的魏建军临危受命,接手了这个 “烫手山芋”。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桑塔纳、捷达等合资品牌车型占据主导,国产车几乎没有立足之地。面对如此困境,魏建军没有选择走 “捷径” 依赖国外技术,而是决心从最基础的皮卡车型入手,开启自主研发之路。
在创业初期,资金匮乏、技术人才短缺是摆在长城汽车面前的两座大山。为了掌握汽车制造技术,工程师们拿着卡尺、卷尺,对国外先进皮卡车型进行拆解、测量、逆向研发。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1996 年,长城迪尔皮卡成功下线。这款车凭借着性价比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当年销量就突破了 6000 辆,为长城汽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虽然技术手段较为原始,但自主研发的种子已在长城汽车心中种下,开启了其对技术执着追求的先河。
技术攻坚,崭露头角(2001 - 2010 年)
进入 21 世纪,中国加入 WTO,汽车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竞争愈发激烈。长城汽车意识到,仅仅依靠模仿和性价比无法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必须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2003 年,长城汽车成为中国首家在香港 H 股上市的民营整车企业,募集到了宝贵的资金,为技术研发注入了 “强心剂”。随后,长城汽车开始在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发力。2006 年,长城自主研发的 4G6 系列发动机成功投产,结束了长期依赖外购发动机的历史。紧接着,2008 年,长城自主研发的 5MT 变速器也实现量产。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长城汽车产品的性能和品质,还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这一时期,长城汽车的产品线也不断丰富,在皮卡市场站稳脚跟后,陆续推出了哈弗品牌 SUV 车型。2005 年,哈弗 CUV 上市,凭借其大气的外观、较高的配置和亲民的价格,迅速成为市场爆款,开启了中国自主品牌 SUV 的崛起之路。到 2010 年,长城汽车年销量突破 30 万辆,其中哈弗品牌 SUV 销量超过 15 万辆,长城汽车在自主汽车品牌中崭露头角,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其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和积累。
多元发展,技术进阶(2011 - 2020 年)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消费者对汽车的性能、品质、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长城汽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开启了多元化发展战略,并在技术研发上进入全面进阶阶段。
在动力系统方面,长城汽车不断提升发动机技术水平,相继推出了 1.5T、2.0T 等多款高性能发动机,其热效率、动力输出等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在变速器研发上持续创新,2017 年,全球首款量产的 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在长城汽车下线,该变速器具有传动效率高、换挡平顺等优点,为长城汽车产品的驾驶性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安全技术领域,长城汽车同样不遗余力。2008 年,长城汽车建成国内车企首个碰撞安全实验室,此后不断加大投入,对实验室进行升级扩建。如今,长城汽车的安全实验室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安全试验室,可模拟多角度碰撞、动态翻滚等各种复杂事故场景,通过大量的试验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车辆的安全性能。例如,长城汽车的 “铠甲安全系统”,从车身结构设计、高强度钢材应用到主动安全配置等多方面,为驾乘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长城汽车积极布局新赛道。2012 年,长城汽车成立了新能源汽车项目组,开始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2018 年,长城汽车发布新能源品牌 “欧拉”,专注于打造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在智能网联领域,长城汽车加大与科技企业的合作,积极研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
这一阶段,长城汽车通过多元化的技术布局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的全面升级,品牌形象也得到显著提升。哈弗品牌成为中国 SUV 市场的领军者,长城汽车的年销量也在 2016 年突破了 100 万辆大关,跻身国内主流汽车企业行列。
生态构建,技术引领(2021 年至今)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长城汽车提出了 “森林生态” 战略,以整车为核心,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化等相关技术产业,构建一个开放、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
在新能源领域,长城汽车形成了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的技术路线。2023 年,长城汽车推出的智能电混四驱系统 Hi4,凭借其创新性的技术架构和卓越的性能表现,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Hi4 系统通过前后轴双电机串并联的混动架构,实现了四驱的性能、两驱的能耗,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驾驶体验。同时,长城汽车在电池技术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蜂巢能源作为其旗下的电池企业,在磷酸铁锂、无钴电池、固态电池等领域均有布局,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智能化领域,长城汽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了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在内的全栈式智能化解决方案。2025 年,长城汽车全球首个可量产车载认知大模型 ——SEE 端到端大模型成功应用,配合九州超算中心强大的算力支持,实现了全场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NOA),覆盖全国 98% 城乡镇路况,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智能驾驶体验。在智能座舱方面,长城汽车不断优化人机交互系统,提升用户界面的友好性和操作便捷性,通过与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生活服务。
此外,长城汽车积极推动零部件企业的独立发展和国际化布局。旗下的蜂巢汽车、精工汽车、诺博汽车等零部件企业不仅为长城汽车提供优质的零部件产品,还积极开拓外部市场,与宝马、奔驰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建立合作关系,打入全球供应链体系。这种开放的产业生态模式,不仅提升了长城汽车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如今,长城汽车已形成了哈弗、魏牌、坦克、欧拉、长城炮、长城灵魂摩托六大品牌矩阵,产品出口到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超 1500 万。在刚刚过去的 2024 年,长城汽车营收达 2021.95 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
回顾长城汽车 35 年的发展历程,从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成长为全球知名的汽车企业,其背后是对技术研发的执着坚守和持续投入。长城汽车的发展,为中国制造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启示:
坚持自主研发是核心竞争力
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许多企业选择通过 “市场换技术” 的方式来发展,但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长城汽车从创业之初就坚定地走自主研发之路,在发动机、变速器、新能源、智能化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攻坚克难,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才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制造企业要想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将自主研发作为核心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的研发人才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持续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
汽车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需求变化多样。长城汽车始终保持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在不同阶段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无论是早期的皮卡车型创新,还是后来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突破,都体现了其持续创新的精神。中国制造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在产品、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构建产业生态是未来趋势
随着汽车产业的变革加剧,单一企业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产业生态的竞争。长城汽车的 “森林生态” 战略,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了一个开放、协同、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了多物种相互作用、共同进化。中国制造企业应积极借鉴这种发展模式,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质量和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
汽车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长城汽车从成立之初就将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建设先进的试验验证体系,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确保每一辆车都能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中国制造企业要树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理念,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和安全关,以高品质的产品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35 年,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一段漫长而辉煌的历程。长城汽车用 35 年的时间,书写了一部中国制造的 “技术生命线” 启示录。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长城汽车将继续秉承技术创新的理念,不断攀登新的技术高峰,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贡献更多的力量,也为更多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