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手机,新闻推送直接把我整蒙了。全球储能电芯出货前十,全是国内公司,宁德时代直接第一,阳光电源系统集成业务杀到第一。从前觉得这行业还离自己有点远,结果一看,数据都快翻倍了,245-265GWh,去年还不到这水平,转头发现,家里的光伏板,手机快充,邻居家新换的分布式电网,都离不开储能。想着以前啥都靠进口,现在一个个中国品牌全线打满,真就牛到炸裂。
每次说到全球行业榜,大家总会问,怎么又是宁德时代,怎么又是阳光电源。不是厂特别多堆出来的,真的是技术和规模全线拉满。出货量直接霸榜,前十一家没落下。全球91.2%的份额意思就是,10块电芯里9块中国货。宁德稳到不用多说,旁边站着的是比亚迪、亿纬锂能、海辰储能这些头部玩家。比亚迪光伏储能业务暴涨,海外项目多到数不过来,刀片电池安全性搞定了,高端市场直接进场,MC Cube-T魔方系统,空间利用率高,低温照样用,看欧洲、澳洲订单名单简直都像自家地盘。基地不断扩产,海外本地团队一组又一组,交付快,服务稳,自己家苗头越来越强。
亿纬锂能也是狂飙,储能出货量冲破25GWh,签约量63GWh,主攻超大容量电池,第四代产品600Ah+,能量效率超96%,系统还用动力CTP集成设计,更小体积更多电池,Pack成本减了不少,面积密度加分。另外,欧洲、澳洲都在抢货,份额暴涨。
海辰储能走的是体系化路线,全面布局587Ah和1175Ah产品,电池、Pack、储能系统一条龙。生产平台共用,灵活满足客户选型,运营和维护都简单,还给欧洲、拉美运营商搞定了战略合作,签单一堆一堆。
楚能新能源十足黑马,2024还在第七,2025一下冲到第五,最近月出货量突破8GWh,新增订单60GWh。314Ah电池累计出货40GWh,472Ah也已经量产,储备500Ah+、600Ah+产品,三大基地满产,110GWh产能后面直接接订单走。
中创新航流量拉满,量产392Ah新电池、6.25MWh液冷系统,2合1高压箱设计,占地面积下降14.9%,度电成本砍掉15%。600Ah+布局在路上,海外重点盯着欧洲、东南亚,业务收入涨得跟开挂一样。
瑞浦兰钧大小通杀,户储72Ah循环寿命6000次,十多年妥妥的家用电池。392Ah、587Ah出海加速,海外产能带起来,交货周期再降,家用、大型电站全场景覆盖。
国轩高科自成一派,没走主流规格,发了588Ah大电池,能量密度416Wh/L,循环寿命可达20年,光储一体化项目正合适,又搞了20MWh大储系统,设计寿命25年,专门对接大型基站需求,特色产品策略抢得一手好牌。
远景动力看中技术差异化,上半年储能营收涨了50%,海外占比45%。新530Ah电池,循环寿命12000次,能量效率95%,马上量产;8MWh系统可抗极端气候,还能跟绿氢和智能电网做搭配,应用场景越扩越宽。
赣锋锂电打的是产业链优势,587Ah电池能量密度440Wh/L,国标认证,规模化量产已经走起来。6.25MWh液冷系统智能控温算法,温差调节、效率、安全都有保障,全产业链打性价比,竞争力硬核。
看这排面,不只是数量牛,更是技术和定价话语权全掌握
有人总吐槽,中国企业就是低价竞争,其实,储能行业早就变了。现在靠技术、效率,既卖得多,又能掌控价格,毛利水平杠杠的。宁德时代587Ah电池能量密度434Wh/L,充放电循环效率96.5%,9MWh超大容量直接变行业标杆,光储能业务营收284亿。阳光电源效率99.2%,欧洲户储业务毛利率35%,半年净利润77.35亿,直接封神。
亿纬锂能超薄叠片工艺,效率高,楚能全产业链布局,成本控制极致,中创新航度电成本15%砍掉,这些都不是靠拼低价。技术把产品撑起来,成本降到位,性能提上去,定价自然主导。储能行业从"卖单品"到"卖方案",阳光电源毛利高出电池厂一倍多,不是吹的。
海外爆单不是吹,只是看清现状,出货量涨220%,这坑必须避开
中国储能海外市场,订单直接爆了,2025上半年新增海外储能订单160GWh,比去年同期涨超220%,除了欧美,澳洲、东南亚、非洲都在抢货,部分地区毛利还过30%。为什么国外认中国储能?不是便宜,是技术过关,实打实。有段时间英国电网出事故,国内厂商的构网型电站五分钟恢复电网频率,这是很多国家最怕供电不稳的救命稻草,比亚迪、远景动力都奔着这类技术去,未来肯定是出海核心。
但海外也有难关,贸易保护时不时跳出来,电网对接型储能遇到技术壁垒、关税限制,北美之前加关税,企业只能抓紧抢出货。这种情况,中国企业得提前布局海外工厂,本地化合规要盯紧,市场稳住了才敢狂奔。
不只是看热闹,储能行业让普通人赚得清楚,也有坑得绕开
家里装光伏,买储能配件,投资相关股票,普通人选产品,核心技术是首选,不是一味看品牌。宁德大容量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阳光电源自研逆变器,这些技术壁垒不是吹出来的,市场抗风险能力更强。
追概念容易掉坑,储能行业虽然整体向好,头部公司才是真挣钱,很多小企业靠概念炒作,一阵风过后泡沫破了,别跟风炒热门,脚跟要扎牢。
未来储能增长点肯定看海外,还有新技术。东南亚、非洲这些新兴市场空间大,构网型储能、液冷技术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投资也要盯住这两个方向,找工作跟着走,踩准风口机会肯定多。
现在能做到全球前十全包揽,不是运气,是技术、产能、供应链一步步磨出来的。储能行业现在不仅是中国制造的新脸面,实际机会更扎实。懂了行业逻辑,不管投资、就业,还是日常选产品,都能做个明白人,不会被忽悠,不会被概念搅乱。
小编真的熬了很久整理这些数据和观点,也不是一味瞎吹牛,就是想让大家真真切切看懂咱们中国储能行业现在这盘棋怎么下的,怎么看未来能踩在节奏上。如果大家觉得写得有理有料,记得评论区互动,小编下次更新一定还带来更多创新干货,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日常生活越来越顺利,咱们中国好企业都越来越牛气冲天!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