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又火了,这回不是销量火,是车真的“着了”。新能源车起火的话题,真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轮上一回。刚看到南京那起高架事故,一个蔚来和比亚迪撞到一块儿,然后比亚迪的车开始冒火。没多久,京承高速那辆比亚迪汉也疑似自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车不就是大家都说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嘛?不应该不那么容易起火吗,咋老摊上这事?
网友们的第一反应很有意思,要么是吓得说“电车别买了,还是油的靠谱”,要么站出来跟着科普,说三元锂电池才容易着火,磷酸铁锂其实挺安全的。这事我琢磨了一下,大家好像有点弄混了,“安全”不是等于“绝对不出事”。实验室一大堆证据,说磷酸铁锂电池不容易自燃、怕的时候温度爬得慢、最高温度也比三元锂低。讲真,这些实验可以给你点信心,但要说买回家就绝对不着,那也是天真了点。
我们总爱拿实验室里的数据跟现实对照,问题是马路上的事儿千奇百怪,试验环境和实际行驶环境能一样吗?一个是穿白大褂、按部就班,一个是太阳暴晒、雨雪风吹,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道路状况,甚至碰上“沙雕”司机,能一样么?再安全的东西放到现实里,没准就出事。电池本身没毛病,不代表整车系统、线路设计、电控逻辑、生产装配都滴水不漏。外面保护再好,你电路出点小问题,或者车被外力撞击得狠了,照样炸给你看。
很多人看到一个比亚迪着火就吓坏了,这能怪大家钱挣得不容易,都怕花钱买了个“炸弹”回家。可要说比亚迪就“特别爱着”,纯属被放大,一是比亚迪卖得太多,马路上最常见,基数大嘛;二是大家对新能源期待太高,出点小差错就忍不了。其实不是谁家命差谁家倒霉,是行业的通病。不是比亚迪一家的问题,看看最近几年蔚来、特斯拉、理想......哪家没“冒过烟”?别说新能源,早年间我自己见过烧油车在路边冒大火,那会儿没人上网嚷嚷,现在氛围不一样了。
仔细想想,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什么?简单说,就是“电池会不会乱炸”,“买之前怎么知道这辆车靠谱”。问题来了,你能不能“验明正身”、“买个保险”?目前来看,还真不能。车企都在抢着宣传自己的磷酸铁锂有多安全、热稳定有多牛、技术有多领先,但是出事了呢?先甩锅说“极端个例”,要么让用户先签个免责;实在顶不住,才象征性召回几台,过段时间继续吆喝“我们一台也没事儿”。
其实不光是电池本身,厂家会不会在小细节上做文章,这你都很难控制。比如说温控系统、电压监控、线路布局、插头接口这些,良心车企扎扎实实做,安全系数又上台阶;要是哪家想着省点成本、快点上市,做得马虎点,那不一样也能给你出岔子?磷酸铁锂再安全,不怕明火不怕高温,你线路短路,高温烤着,材料再牛也得烧。
还有个问题值得琢磨:为啥这几年觉得是新能源车动不动就上热搜?主要还是两个字——关注。新能源是个新鲜玩意儿,老百姓没摸透,谁都拿放大镜盯着。传统油车着火了,算个稀罕事儿吗?甚至摩托、自行车屋里都可以烧个精光。可新能源有个风吹草动,全网关注、热搜加身,自然感觉事故局部放大。其实很多自燃就是外力所致,有的是电池出锅、有的是别的原因,并非技术本身就烂。
可问题是,磷酸铁锂电池真的就像宣传的“绝对安全”么?貌似也不尽然。道理很简单,技术就是不断试错、发展中前行的,磷酸铁锂只是相对安全,而不是不出错。很多人拿着“针刺试验”做背书,说这电池碰都碰不着,怎么可能烧?可针刺试验是理想状态,真实车上碎石、碰撞、线路老化,这些根本没法还原,车主也无法全程操控。所以说,出现几起磷酸铁锂引发的着火,真不新鲜。但要说跟三元锂比,磷酸铁锂的确在材料特性、热失控窗口上稍占优势,大火概率低。但低不等于没风险,还是那句老话,技术创新永远有不确定性。
我还发现,这几年“零自燃”成了车企常用的广告词,不少消费者信了。但老实说,谁有底气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家一台都不着?有的厂家新产品上市不久,车还没卖出去几台,当然可以说“零自燃”。换做是每年百万台销量的比亚迪,你想一年零事故,未免太不现实。宣传是要的,底线也得守住。消费者要理性,别被商家一句话忽悠瘸了。
这让我想起来互联网那套“数据美化工程”,越是强调“绝对”,越要小心。比如“不是我们电池不安全,是你用的不对”,“不是我们不负责,是你自己操作失误”。出事后甩锅,洗地一条龙。事情闹大了,给你拉条横幅致歉,然后暗地再改就行,反正脸皮厚点,没人能把他怎么样。
但话说回来,一个新事物出来,必然有成长阵痛。新能源车刚普及时,车主对续航焦虑、电池安全、冬天掉电那是一箩筐。可没几年,续航大幅上涨,充电速度提升,安全防护也进步了。比亚迪、蔚来、特斯拉们都有着火新闻,但也比五年前靠谱多了。所以大伙别光盯着那几起事故,更多看到进步——当然,这进步的成本,有时也的确需要用户去“共同承担”。
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选?我觉得,不必谈磷酸铁锂色变,更不必因为几起事故全面否定新能源。重要的几个点:看品牌、看销量、看售后服务、看有没有大规模隐患被曝光。特别留意下那些技术细节、第三方测评、历史召回记录,比照着对比,选个靠谱的厂家。不要被“技术最牛”“零自燃”这些营销话术绕晕,去看用户真实反馈,看问题后车企能不能第一时间解决,靠不靠谱是试出来的。多留个心眼,买保险,把手头政策福利都搞清楚,别让商家一句忽悠赚你一辈子积蓄。
再退一步说,哪怕是油车时代,不也照样有自燃、有冒烟?那会大家接受风险,就是因为认了常识。新能源也是一样,将来成了主流,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技术进步靠大家推动,安全管理靠全行业自律。比亚迪,特斯拉,蔚来……都该面对现实问题,别总想着用口号遮掩缺点,把安全做实在、用户服务做靠谱,才是真的硬道理。过度宣传、数据洗地最后都得兜底。至于我们普通人,别轻信宣传,也别过度恐惧。技术不是魔法,进步永无止境。
要我说,“提着一颗心买车,提着一颗心开车”,才是所有中国车主的日常。比亚迪火了这件事,我看就是全行业的成长阵痛,也是一代新技术冲入现实世界的必然阶段。甭信“绝对安全”,“相对更安全”已经是最大的承诺。再好的东西,也架不住万一;再坚固的广告,也顶不住一次意外。安全这事儿,就得有敬畏之心,也得有独立思考。你说是不?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