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公突然盯上了辆踏板摩托,说是看中了一款,原价9200,优惠后8800,旧摩托抵800,最后实付8000块。我听着心里咯噔一下,想着现在踏板车真有这么贵吗?毕竟隔壁邻居前几天才花6000多买个白色的,本质上不算低,可怎么相差这么多?
老公倒挺兴奋,跟我讲得一通。他说,原本是陪同事去逛的,顺便帮同事看车,看着看着自己也看上那款了。他同事也是盯着这款,同一老板,谈了半天价,优惠搞下来就是这价。他还说,旧摩托抵800块钱也算不错,毕竟旧车10多年了。那车是2015年买的,记得当时花了5600元,一骑就是十年,除了火花塞爱出毛病和刹车灯坏过几次外,别的倒没啥大事,能骑就挺值的。但他觉得反正最多还能开3年,13年一过要报废,干脆抵掉,省点钱。
我这人吧,不懂摩托,也没法强行拆穿,毕竟他喜欢,我也就点了头。话说回来,我翻了下笔记,15年那摩托骑了整整10年,就算性能稍差点,理应值个千八百块还能用不是?估计现在折旧挺厉害,毕竟市场上这些二手摩托车真的没法算账,品牌、使用状况差异大,关键是配件和维修方便度不同,价格能跳戏一样。听说步行街上那老板的说法是,旧车抵价紧跟市场标准,怕被坑的都得比比周边行情,可这话听了也挺虚。
供应链和研发上这东西还挺有意思。我举个简单例子:这踏板摩托就像家里装水管,附加的零件、管材差异直接影响成本和耐用度。比如豪爵125,质量稳定,性价比好,配件多且便宜,维护省心些;本田NWG150的旅行版卖一万七,贵不贵?按理说长久性,质量认识角度看更靠谱,但普通代步踏板,说实话,个人觉得别太纠结,毕竟供应链紧张时价格难免飙升。但我刚才翻了翻朋友圈,有朋友买了雅马哈300cc新二手,四万多,价格差得惊人。这说明什么?品牌和排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
说到价格,我也没法保证老公当时谈价没被套路。隔壁邻居买的6000多,跟我老公看的8000,有2000块差价,无论货真价实还是被吹高,这感觉确实让人犯嘀咕。我嫌麻烦不打算帮他再忙活谈价格了,不想多插手,毕竟男人买东西心里有数,说不定他懂的比我多。
如果按最简单的临场计算,旧摩托抵价800元,实际买入8000元,这折合下来一万块钱左右入手一辆新车,10年老车还能换,这账其实也没那么亏。只是我很疑惑,忽视了折旧和市场行情外,难道不同品牌的踏板能差这么多价格?还是市场真是深渊?我觉得不少经销商会拿价格做文章,加点噱头,卖点服务附加成本,比如送骑行服、加油送什么,这些看着挺值,实际成本估计并不高。
顺便说下,老公买车的心态挺让我笑,他就一句话,买了也好,出去遛遛,放松放松。我跟他掰扯价格差距,他倒还挺淡定,反正买了能骑日子过得舒坦。也有朋友提醒,肉包铁的东西,命只有一条,别随便买便宜货,我听了半信半疑,毕竟普通踏板还是代步,能平平安安就好。
对了,销售那边一个小插曲挺有意思,老公跟老板讨价还价的时候,老板突然说送十箱油,要的就算你赚到了。这话一出,他笑着跟我讲,我也忍不住笑了,一箱油多少成本,真算下来送十箱,价格里压根就得算进去。老公还回了一句,这送油不送骑行服,差评啊。当时我心里想,这套路是不是有点多。
回来想想,我怀疑自己对这价格的评判是不是太粗浅了。可能我没理解踏板摩托的市场活跃度和品牌溢价,没算进最新的零件升级、节能排放标准,这些东西会让价格上涨不少。不过也有点担忧,万一买了个水货或者角落里徘徊的尾款库存,虽然价格高也没多少保障。就像我没细想过的猜测(不确定):是不是现在踏板摩托的安全配置比过去复杂,才推高了成本?
和大家聊聊,你们觉得同样价位的踏板摩托,性能和使用体验差别应该有多大?你身边有没有同事或者朋友买过类似价位的,他们开着怎么样?或者,大家碰到过旧车抵价显著低于预期的情况吗?我倒是想知道,这样的行情到底是汽车行业的价格游戏,还是市场供需的真实反映?
最后说件比较细节的事,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我老公2018年拍过的摩托车照片,牌子都不太一样,价格也几乎横盘一两年没啥波动,这也让我心里更迷惑了。是不是市场突然冒热?还是刚好老公看中的这款主打什么性价比,我还得再打听打听。
买不买,买哪款,未来几年到底怎么保养和换车,这些问题才是真实摆在我家门口的。你们平时选摩托车,是更看重价格,还是品牌?还是其他什么软实力?我得琢磨琢磨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