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致最近又开始整活了,还是那种典中典的活儿。他们搞了个概念车,叫什么Polygon,说是下一代208的预告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给这车装了个方的方向盘,还信誓旦旦说必须量产。我得强调一下,方的。方的。方的。在一个所有人都已经杀红了眼,用掀桌子式价格战互相捅刀子的时代,法国人选择了重新发明轮子,而且是字面意义上的。
这操作突出一个“不务正业”。就好像战场上大家都在拼刺刀,你搁后方研究怎么把压缩饼干做得更方,还说这是为了提升士兵的“用餐体验”。人家CEO说了,这玩意儿叫Hypersquare,是“i-Cockpit智能座舱演进的新里程碑”,能提升“操控灵活性”。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的中年人,看到这个方形方向盘,第一反应不是科幻,而是我掉头揉库的时候,手该往哪儿捋?这玩意儿一圈打死,怕不是直接给我手上盘出个包浆来。所谓的“灵活性”,怕不是指驾驶员的手部瑜伽体验吧。
讲真,这种行为艺术,才是法系车的品牌玄学。你以为他们在造车,其实他们在进行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表演,主题是“我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们解构的不是技术,是常识。特斯拉解构的是发动机,小米解构的是定价,而标致,在解构几何学。这种执着,你爱的时候会觉得这是法式浪漫,是设计师最后的倔强;你不爱的时候,只会觉得这是设计师心态爆了,开始发癫。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给这车配了个21英寸的大连屏,跟3008同款。诶,是是是,现在没个大连屏你都不好意思叫智能座舱。问题是,当所有人都把大屏幕当成标配的时候,你这个屏幕除了大,还有啥?就像修仙小说里,人人都会御剑飞行了,你还在吹嘘自己能飞,是不是有点尴尬?核心的竞争力,从来不是你有我也有的东西,而是你没有但我有的东西。目前看来,标致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个方形的方向盘。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你们地球科技的进化方向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然后我们聊聊更本质的东西,平台和动力。这车用的是Stellantis集团最新的STLA Small平台,兼容混动和纯电。听起来很美好,很“我全都要”。但坏了菜了,他们的亲兄弟,沃克斯豪尔Corsa,已经不装了,摊牌了,下一代直接全面电动化,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标致呢?CEO说,我们要坚持“多能源战略”,让客户自己选。
翻译一下就是:我们怂了。我们既想要电动化的时髦,又舍不得燃油车的存量,更害怕万一赌错了方向直接GG。这就像一个中年男人,既羡慕别人辞职创业的潇洒,又舍不得体制内的稳定饭碗,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既没创成业,也没保住碗。在当下这个你死我活的汽车黑暗森林里,没有中间地带,没有体面共赢。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乐道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你标致还在那儿犹豫,问客人想吃中餐还是西餐,客人早就被隔壁“不要钱,随便吃”的吆喝声吸引走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法国人的商业逻辑想得太复杂了,也可能他们就是单纯地跟常识有仇。
这种“多能源”的纠结,也体现在销售策略上。他们说,新款上了以后,老款的燃油208还会继续卖。这是什么操作?这是自己跟自己打擂台,左手打右手,还美其名曰“双保险”。这让我想起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也搞多能源,除了拉面还卖盖浇饭,结果两样味道都变得很敷衍。专注,有时候才是唯一的版本答案。你什么都想要,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卷,都给我往死里卷!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标致这个方向盘,从营销角度看,是成功的。它成功地让所有人都开始讨论它,哪怕是嘲笑。就像一个网红,不管你是骂他还是夸他,只要有流量,他就是赢了。这个方形的方向盘,就是标致扔向舆论场的一颗闪光弹,先不管能不能炸伤敌人,至少能把所有人的眼睛都闪一下。
所以,标致这车到底能不能成?讲真,这个问题本身就不重要。会买法系车的人,他们的决策逻辑,早就超越了性价比和实用性,进入了一种近乎信仰的层面。你跟一个奔驰车主聊油耗,他会跟你聊品牌;你跟一个特斯拉车主聊做工,他会跟你聊马斯克。同样,你会跟一个未来的标致208车主聊方向盘是圆是方吗?他只会告诉你,这叫设计,这叫品位,你们这些凡人不懂。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最终,这个方形的方向盘能不能颠覆驾驶体验,我不关心。自动驾驶的最终决战地不在硅谷,而在中国的老头乐上。同理,一个方向盘设计的成败,关键也不在于工程师的参数,而在于女司机倒车入库时,会不会一边揉库一边骂街。只要大妈骂得够大声,你的里程碑就可能变成墓碑。所以我的结论是什么?结论是,标致为我们这些写段子的人,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从这个角度看,它已经赢了,赢麻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